古代文人愛哭窮,這大概與孔子“君子固窮”之類的價值準則有關(guān)。既然窮能襯托出風(fēng)雅, 最好的做法就是,明明日子過得還不錯,也要時時哭窮喊困。
中唐文壇領(lǐng)袖韓愈喊窮,曾寫過一篇《送窮文》,說自己之所以窮,是被五個窮鬼纏著,沒法脫身,想把“窮”送走。
韓愈真窮嗎?韓愈在世時已是“聲名塞天”,除了自己有不菲的俸祿外,還有很多人找他寫墓志銘,他的“諛墓”收入很豐厚。僅撰《平淮西碑》,所得的潤筆費是絹五百匹,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近20萬元的“稿費”。韓愈死后,劉禹錫給他寫祭文,曾贊之: “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價,輦金如山?!?/p>
明末清初文學(xué)家李漁煽情地說:“問天下之貧,有貧于湖上笠翁者乎?”。
可事實上李漁是暢銷書作家,他的作品一問世,便被搶購一空。美得自己天天在家里數(shù)銀子。即便這樣,李漁還是覺得來錢太慢,轉(zhuǎn)而進軍娛樂圈,自任班主,賺得銀子就更多了。
陶淵明也曾矯情地哭窮。在《五柳先生傳》中說自己:“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看得人心酸,這陶隱士“窮”到何等地步!
事實并非如此。在他的作品《歸去來兮辭》中,可知陶淵明不僅有家仆,“僮仆歡迎,稚子候門?!鄙踔吝€是“有車一族”,“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在《與子儼等疏》中,可知家里五個孩子并非一母所生,據(jù)此,陶淵明不僅有妻,還有妾。這樣富足有余的生活,著實令人羨慕。
歷史上不僅文人愛哭窮,連“富有四?!钡幕实垡埠案F。道光皇帝為了迅速“脫貧致富”,打起了賣官的主意。在賣官時他說,凡是買官的都要回本,這種人不能重用。但隨之又說,我兜里沒錢,賣官也是沒辦法的事。其實道光皇帝并不是沒錢,只是自己太摳門了。
現(xiàn)代文人中,魯迅哭窮令人詫異。他在《庚子送灶即事》詩中寫道:“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泵駠陂g的魯迅,其稿酬高得驚人,而稿酬只能算外快,他做教授還有月薪,月薪為300現(xiàn)大洋,一度高到500大洋,按如今合計月薪應(yīng)為三四萬元的樣子,這會窮到哪里去?
如今,哭窮更是在各個地方被發(fā)揚光大,有聲稱“工作10年還買不起房子”的市長,有停幾天收費就叫著“虧不起”的路橋公司,有一直“資金困難”的壟斷企業(yè)……其實這都是一種自我表演而已。
地址:湖北省棗陽市劉升中學(xué) 喬兆軍
郵編:4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