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輝
(陜西烽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寶雞721006)
公司某軸承鋼(GCr15SiMn)材質的齒圈零件,其圓周上需加工一處R2.06+0.020弧形環(huán)槽。此槽形位精度要求較高,且表面粗糙度需達到Ra0.16μm以上(舊標準▽10)。零件的基本結構、尺寸如圖1所示。
圖1 零件結構、尺寸示意圖
根據該零件材料的力學性能、切削性能特點及其形狀尺寸、結構特點、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弧形環(huán)槽相關的正常加工工序過程,應當是先分別粗、精車,然后利用工裝,磨削端面和圓弧部分。
由于工廠無適合的磨削設備,且無以車代磨的高端數控車床,為了在現有條件下加工出符合圖紙要求的零件,必須尋求一種新型加工方式。
車削、磨削以及先車后磨的加工工藝在機械制造行業(yè)中應用廣泛。結合車削、磨削的工作原理,經過分析、驗證,最終得到“在車床上進行‘磨削’”的加工工藝方法。其原理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在車床上進行“磨削”的原理示意圖
該方法的實質是在車床上,以高速運轉的砂輪代替車刀進行磨(車)削。對刀后,確定切削參數后并反復檢測、修訂切削用量,最終即可磨(車)出符合圖紙要求的形狀,如此例中弧形環(huán)槽。
該方法需給砂輪配上動力,即合適功率的電動機(配以砂輪軸、帶開/關的電機座等附件)。將砂輪裝配在砂輪軸上,砂輪軸(裝在電機座上)通過三角帶與電機連接;將電機裝在車床中拖板上,調整至合適高度,使得砂輪軸和車床主軸同心。加工時,依次開動機床電源和砂輪電源,車床主軸帶動零件自轉,輔助砂輪軸高速反轉(同機床主軸旋轉方向比),人工驅動中拖板帶動砂輪,從而實現磨(車)削加工。
因為此試件材料為GCr15SiMn軸承鋼,故選擇粒度介于60~W50、硬度為K(ZR1),以單晶剛玉為磨料、以V(A)為結合劑的砂輪。因為所加工面為外環(huán)弧面,故優(yōu)選帶弧面的碟形砂輪用于精磨。
該切削加工的本質是磨削,故在選擇切削用量時,應選取較高的切削速度進行縱磨。在此,砂輪速度v應介于17m/s~35m/s,工件速度vw應介于10~15m/min,背吃刀量ap應≤0.005mm,精磨時磨削進刀兩次以上。
在切屑流的強烈摩擦和熱沖擊下,砂輪表面易磨損,切削能力下降。因此必須在切削過程中使用冷卻液,并適時候修整、更換舊砂輪,使用切削能力好的新砂輪。
對于不同材質的零件,在車床上“磨削”時,應選取合適的、不同材質的砂輪、不同的切削參數和切削條件。
通過以上手段試驗、加工,最終實現了在車床上的“磨削”,加工出了基本符合圖紙要求的零件。
對于無外圓磨床的用戶,加工表面粗糙度要求較高的軸類零件時,在車床上“磨削”為其提供了一種可輕松應用推廣的有效方法。此方法使用最普通、最普遍的機床,輔助較簡單的工具,實現了較高要求零件的加工,其成本不高,操作簡單,可普遍推廣應用。
[1]孟少農主編.機械加工工藝手冊(第1、2、3卷)[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