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利娟
“正能量”一詞曾在2012年大為流行。之后,媒體為幾乎所有積極向上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都貼上“正能量”標簽。同時,《咬文嚼字》雜志發(fā)布2012年流行語排行榜,年度熱詞“正能量”位居榜首。
其實,“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的專著《Ripitup》(中文譯名《正能量》)。自進入中國市場后,這本書就迅速成為個人提升的“葵花寶典”,更是企業(yè)向員工推薦的熱門書籍。同時,由北京易普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舉辦的國內(nèi)最具規(guī)模、最具專業(yè)性、最具影響力的品牌論壇——“中國EAP與職業(yè)心理健康年度論壇”,在2013年就采用“正能量”作為論壇的關(guān)鍵詞,更是掀起了正能量在企業(yè)EAP界中的熱潮。
快樂與手舞足蹈,孰前孰后?
在心理學發(fā)展初期,一直存在著兩種觀點的思辨:是情緒影響行為,還是行為影響著情緒。也就是說,你是心情好了,做事更有效率,還是做事高效,心情就會好。當然,我們一直都以為:心情好百事順,心情不爽萬事衰。
常識也告訴我們:某個事件和想法會讓你產(chǎn)生某種情緒,而這種情緒反過來會影響你的行為。例如,你發(fā)現(xiàn)自己在深夜走到一條完全沒預想到的黑暗胡同里,或者突然被叫進老板的辦公室,得知自己即將升職加薪,或者突然記起5歲時有一次從樓梯上摔下去。也許黑暗的胡同讓你感到焦慮,升職加薪讓你感到開心,摔下樓梯的回憶讓你心有余悸。最后這些情緒都影響了你的行為:感到焦慮,你可能會出汗;感到開心,你會微笑;感到害怕,你會想要哭泣。從這個角度來看,情緒和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很直接,并無什么特別之處。然而,事實并非總是如此。
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萊爾德通過臨床試驗證明了“行為也會影響情緒”,即你表現(xiàn)出高興,你就更容易高興;如果你垂頭喪氣,你的心情反而更糟糕。隨后,理查德·懷斯曼的著作《正能量》的出版,讓更多人意識到了積極情緒的作用,以及正能量的魅力。
詹姆斯認為,當人受到刺激時,身體會出于本能而作出反應,情緒是在人腦觀察到人體反應后經(jīng)過瞬間判斷后形成的:看到狼狗,身體出于本能作出逃跑的反應,然后大腦作出判斷:“我害怕了。”因此,情緒和行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正如正能量和負能量也會相互轉(zhuǎn)化一樣。例如,你微笑是因為快樂,同時,你也會因為微笑而變得更加快樂。
“正能量”與積極心理學
在積極心理學領(lǐng)域,“正能量”指的是一切給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機和感情。擁有正能量就是擁有積極的態(tài)度、積極的情緒、積極的思維和積極的行為,這可以使人表現(xiàn)出一個全新的自我,讓人變得更加自信、充滿活力,也更有安全感。
理查德·懷斯曼在其著作《正能量》中,用輕松詼諧的語言介紹了一些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揭示了積極情緒對人的影響作用,力圖幫助人們找到更快樂生活的方法。他認為:身體可以影響頭腦的運作,行為可以和情緒相互作用,所以,情緒是可以控制的,快樂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做出改變激發(fā)正能量,就能成為全新的自己!
如何獲得正能量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微笑。
根據(jù)心理學家詹姆斯的理論,人們會因為微笑而變得更加快樂。所以,為了提高快樂指數(shù),你可以將自己開懷大笑的自畫像放在顯眼的地方,讓它們時時提醒自己記得微笑——催生正能量,就是這么簡單。
除此之外,愛的正能量也可以被“制造”。懷斯曼在書中介紹了一些有趣的心理學研究。例如,讓參與者兩兩搭配共同完成一個游戲,或者讓參與者相互對望,或是讓陌生人相互分享自己的秘密等。這些研究都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得像開心的情侶一樣的參與者會感覺與對方更加親密。這說明,人們只要花點時間表現(xiàn)得好像被對方吸引,就有可能真正愛上對方。由此可見,愛的正能量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以獲得。
行為能夠影響情緒,
關(guān)鍵是要能夠改變行為
如果我們認識到并確認了“行為是可以影響情緒的”,這就賦予行為一個革命性的意義。我們看一下情緒與能量的關(guān)系:能量是一種情緒動力或者說能量是被情緒所促成的。那么,情緒是從哪里來的呢?
中國移動廣東公司EAP實踐家李名國先生曾經(jīng)為企業(yè)管理者作分享,他闡述道:通常情況下,情緒是來自于客觀事件,或者說是由客觀事件造成的。比如說中獎了你就高興,獲得贊美你就感到很痛快。但是,如果這些客觀條件不具備,你就不會產(chǎn)生這種情緒,也就不能產(chǎn)生這種能量。所以說,這種情緒是主觀的、不可控的。那么,反過來,我們來關(guān)注行為。如果行為能影響情緒的話,由于行為是可以控制的,那么,只要自己去做就行了,因為它是可為的。所以,行為帶有自身的主動性、可控性。更重要的是,行為是可以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讓我們產(chǎn)生積極情緒和正能量的那些行為。
行為能夠影響情緒,關(guān)鍵是要能夠改變行為。改變什么?改變習慣!但是改變習慣并非易事。因為“習慣已經(jīng)成自然了”,習慣等于舒服、自在,習慣讓人感覺到保險和穩(wěn)妥,一種保障。因此,要想做出改變,光靠意志顯然不行。
打破定勢,勇于改變
那么,就從沒有做過的事情做起。學會逆向思維,突破定勢思維。例如,你總感覺家里的電燈泡不亮。也許這個電燈泡不亮,不一定是它本身不亮,因為它并沒有影響你的視力。通常我們的做法是,如果不亮,40瓦的換個60瓦的,60瓦的換個80瓦的。但是,如果反過來呢,80瓦的換個60瓦的,60瓦的換個40瓦的,40瓦的不行換個25瓦的,用一個星期以后再換回來就會感覺燈泡很亮。這,就是逆向思維,就是改變!
一次小的舉動、一個逆向的思維、每天幾分鐘徒步,等等,只要我們稍微不滿足于現(xiàn)狀,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去改變,敢于付諸行動,讓積極的情緒和行為引導自己,時間會給你答案!
負面能量大掃除
當然,能量并非全部都是正向。我們的身心跟大自然一樣,具有自我成長的原生能量。那么,當我們被壓力、煩躁和焦慮困擾時,怎樣才能消除負面能量,喚醒身體內(nèi)在的潛能呢?
一旦問題把你的狀態(tài)拽入混亂,比如交通堵塞時你遭到一個憤怒的司機呵斥,或者孩子回家遞上糟糕的成績單等時刻,最能讓你的感受立即變得截然不同的,這就是內(nèi)心正負能量的協(xié)調(diào)轉(zhuǎn)化。
易普斯咨詢根據(jù)多年的EAP實踐經(jīng)驗,在為石油、通信以及電力行業(yè)的員工提供EAP培訓服務(wù)中,采用了一些簡單實用的方法來幫助員工清掃各種困擾,激發(fā)正能量。根據(jù)后期的評估結(jié)果顯示,效果顯著。不妨借鑒一下:
好玩的運動
只需每周3次,每次20~30分鐘。請記住,對于舒緩壓力和焦慮,最重要的是定期的運動,而不是運動的強度。選擇一種你認為“好玩”或者至少是可以享受的活動??梢缘脑挘尤胍蝗褐就篮系娜?,他們既能鼓勵你,也可以在你退縮的時候拉你一把??傊?,運動成功的關(guān)鍵是3個P:愉悅(Pleasure)、人(People)、堅持(Persist)。
舌尖上的飲食
新的研究表明,歐米伽-3脂肪酸可以促進腦細胞發(fā)育、提高腦細胞活性,提高記憶力,正面促進心率變異性,并且有助人們抵抗壓力、焦慮和抑郁。嚴重缺乏歐米伽-3脂肪酸則會有罹患抑郁癥、失眠、酗酒、學習困難等風險。
歐米伽-3脂肪酸的主要來源是藻類和浮游生物,捕自海洋的鮭魚是絕佳的歐米伽-3來源,其他還有鯖魚、沙丁魚、金槍魚,等等。植物類有橄欖油、亞麻籽、亞麻籽油、油菜籽油、大麻油、英國胡桃等。蔬菜中,馬齒莧是歐米伽-3最好的來源。
STABEN化解“關(guān)系沖突”
研究表明,在職場中,我們所獲得的負面能量70%源自于各種“關(guān)系沖突”,這些沖突最終會妨礙我們的適應機制和潛能發(fā)揮?;飧鞣N“關(guān)系沖突”,我們不妨嘗試運用STABEN練習法來處理:
S代表根源(Source):直達問題的根源。比如在溝通中感覺到困擾和困難,一定要直接跟對方講,盡量不要回頭找他人商議討論;
T代表時間(Time)和地點:要確定在適當?shù)臅r間、適當?shù)牡攸c討論問題;
A代表友善(Amicable)的態(tài)度:堅持說正面的話,可以很樸實,但一定要真誠;
B是客觀行為(Objective Behavior):直達問題的核心,只描述發(fā)生的事,盡量別援引哪怕一點點的價值道德判斷;
E是情緒(Emotion):表達自己的感受,只談及你個人的感受,不要摻入對他人情感的猜測和判斷;
N是需要(Need):說出你的愿望,著重表達出你感到對方?jīng)]有理解的部分,那樣會更有效。
即使這些交流并不會立刻解決問題,但是這種主動面對問題的方式,會讓我們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聯(lián)結(jié),讓彼此對于沖突的緩解有信心,這種信心能保護我們免受焦慮、壓力和抑郁的威脅。
人的內(nèi)心就是一座“能量場”,既隱藏著自信、豁達、愉悅、進取等正性能量,又暗含著自私、猜疑、沮喪、消沉等負性能量。兩者此消彼長——當正性能量不斷被激發(fā)時,負面情緒會逐漸被取代,人的幸福感也會慢慢增加,反之亦然。
能量,從“給力”“HOLD住”,再到“正能量”一路走來,它早已不是簡簡單單的物理名詞,而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導向,甚至上升成為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符號,它與我們的情感深深相系,表達著我們的渴望和期待。
有學者曾提出這樣一個概念:人類已經(jīng)進入了“心理人時代”。如果說,自然人最自然,經(jīng)濟人最講物質(zhì),那么,心理人最需要的是心理關(guān)愛、人文關(guān)懷。所以,這也是一個最需要心理學家以及實踐者的時代,需要我們以積極的行為去聚集、催生心中的正能量!
想快樂嗎?那就大聲笑吧!想自信嗎?昂起頭走路吧!沒錯,就是這么簡單又神奇!
(作者單位:北京易普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