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燕
《炮手》這篇課文記敘的是一百多年前法國軍隊的一名普通炮手,為祖國的利益親手炸掉被侵略者占據(jù)的家園的故事。全文突出描述了主人公在這個過程中的復雜內(nèi)心世界,并以其樸實文風和炮手精神感人至深。那么,如何讓三年級學生讀懂并欣賞這篇文章,走進文本,讓《炮手》的神態(tài)與對話在童稚情感中張揚呢?
一、釋題引言導入,創(chuàng)設情感懸念
“炮手”是指操作火炮的士兵。有人說:“家是一張床,累了的時候,可以躺上去,美美地睡一覺?!庇腥苏f:“家是人生的港灣,當暴風雨來臨時,它會無私地為你抵擋風雨?!彼?,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可是文中的這位炮手卻親手開炮毀了自己的家……
這是為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炮手》吧!
二、間歇朗讀感知,理解炮手情感
托爾斯泰曾說過: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見,興趣是學生互動的起點,教者應想方設法提起學生興趣,使課堂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在《炮手》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情感教學,并突出重點詞句,對其進行深度分析,讓學生學會感知和把握,這樣學生就掌握了文章的脈絡,理解了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1.“蒼白”深處的殘酷戰(zhàn)爭
炮手的臉色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那是因為天氣嚴寒,因為戰(zhàn)爭艱苦,因為對自己家園、家人的擔憂。面對將軍的命令,“一個臉色蒼白的士兵應道”,他無從選擇,即使是親手毀掉自己的家園。(補白)軍人的使命是為了祖國的平安,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
2. “煞白”交織的愛恨情感
“煞白”是指由于擔心、恐懼、憤怒或某種疾病等原因,面色極白,沒有血色。當將軍提到叢林后面,那座紅瓦白墻的房子時,炮手的面色由蒼白變成了——煞白。那么那座紅瓦白墻的房子曾經(jīng)是士兵的什么?他曾在那里度過了怎樣的時光?在那里得到了什么?那里凝聚了他的什么情感?為什么他的臉色進一步由蒼白變成煞白。此時帶著這些疑問,你能試著來讀一讀嗎?
3.“慘白”中的艱難抉擇
由于紅瓦白墻的房子已經(jīng)成為德軍的駐地,因此將軍命令炮手摧毀它。此時,炮手的神態(tài)由煞白變得慘白。因為,那是他的家,他僅有的一點財產(chǎn)。這種情感大家應該能理解, 盡管炮手有再多的不舍,可他卻仍強忍著痛苦,履行軍人的天職,毫不猶豫地仔細瞄準目標開炮,一剎那,毀了家,滅了敵。此時他的形象無比高大。
炮手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形象地展現(xiàn)了他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同時文章在此處也達到高潮。
4.“對比”下的痛苦內(nèi)心
課件1出示:“這時,裹著大衣的軍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可炮手的前額上卻滾下了大粒汗珠?!蹦敲矗拇笠萝姽賯冊诖蝾?,而為什么炮手的前額上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呢?(引導學生結(jié)合句段的朗讀體會炮手的復雜情感,即為是否炸毀家而矛盾重重,為家的即將失去而緊張、痛苦、絕望。)
課件2出示:將軍連聲喝彩,回頭微笑著看看炮手,“可是,他吃了一驚:炮手的臉頰上流下了兩行熱淚。”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迸谑譃槭裁磿飨聹I水?炮手的淚水中也含著怎樣的情感?(引導學生結(jié)合句段的朗讀體會炮手失去家園的悲傷,體會炮手在自己精準的一炮背后所隱含的感情。)
這篇文章所隱含的情感是多么復雜,家與國的沖突,炮手無悔地選擇了后者,親手摧毀了前者。這一過程是何等痛苦,又是何等崇高。讓我們再一次感受一下這種精神,好嗎?(可安排角色朗讀:女同學讀旁白,教師扮演將軍,男同學扮演炮手)
四、設置相應情境,開拓學生情感
《炮手》一文通過神態(tài)與對話的描述,讓我們感受到了炮手的恐懼,理解了炮手的痛苦,體會到了炮手的偉大。全文雖然樸實,但卻讓人無比感動。
(出示課內(nèi)插圖)多么偉大的愛國情懷,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這是士兵對于祖國的愛,既深沉而又凝重。當將軍聽說那是他家唯一的財產(chǎn)后,他不禁震撼了,鄭重地向炮手敬了一個軍禮。如果此時你是那位將軍,你想對炮手說些什么?
(出示課外插圖)永春的林俊德將軍,他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yè),廢寢忘食。臨終前,還毅然戴著氧氣罩在拼命工作……如果此時你在將軍床前,你又想對他說些什么?
像這樣的人你還知道多少?請同學們課后查找相關(guān)資料,并和同學相互交流自己的收獲。
通過這種方式,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感情,又能增強學生的認知,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感。因而也就能很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福建永春縣東關(guā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