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第一次接觸繪本《我爸爸》是上學期,記得那是在一次觀摩課上,我和大一班的小朋友一起沉浸在背景音樂中,一起閱讀這本書。
在活動中,張老師讓孩子們用一種動物來形容爸爸,孩子們的答案真是豐富多彩,讓人捧腹大笑。皓皓說,自己是小豬,爸爸是大豬,因為他們很能吃。麗麗說,爸爸是只大獅子,是因為爸爸是男生,覺得獅子是勇敢的、有大力氣的,爸爸也比較勇敢,爸爸是個大力士。涵涵說爸爸像獅子,爸爸跑得快,經常鍛煉,是位運動員?;氐郊抑形覇柫宋?歲的女兒嘟嘟同樣的問題,她說爸爸是猴子,上次去桃園放風箏時,風箏落到樹上,是他爬上去拿下的……這就是孩子們的答案,從孩子們的角度來看,爸爸勇敢、聰明、力氣大,爸爸無所不能。從孩子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本書作者安東尼·布朗對孩子世界的了解,讓孩子們走進爸爸的世界,愛自己的爸爸。
基于兒童,從母語學習的角度,我們要打開一條路,但更要鋪設一個感情的跑道,讓孩子的感情得到滋養(yǎng),得到抒發(fā)。這個感情的線索就是對父親的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愛的生長。一幅幅圖中的“我”都在表達“我愛爸爸”。書的最后兩幅圖:“我愛我爸爸,而且你知道嗎?”“爸爸愛我,永遠愛我”。讀著,看著,畫面上高大的爸爸,把“我”抱在懷里——這是怎樣的一幅震撼人心的情景啊。溫馨、感動、沉思……原來,繪本可以倒過來讀。驚覺愛的回流,原來是我們在一步步愛的感情推進中,走了一個來回。
驚嘆的還有圖畫書后面的故事——有人問獲獎的安東尼·布朗,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自哪里,為什么這本書的爸爸始終穿著一件格子睡衣?他沉思了一會,說自己的爸爸在他七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留下的遺物就是這件睡衣……原來,安東尼·布朗對爸爸的思念是那樣的富有意味,他和我們東方人一樣,都那么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父親,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他是用陽光一樣溫暖的色調,描繪了爸爸的可愛、幽默等許許多多特點。越是愛得深刻,越要輕松快樂地表達,也許這就是西方人表達愛的方式?
從小父親在我的心目中就是高大威猛的形象,小時候的我,喜歡爸爸的胡子,喜歡爸爸寬大的手掌,喜歡看他寫毛筆字……在我的心目中,我對爸爸充滿了崇拜!人們都說爸爸是一棵大樹,為孩子們遮風擋雨。累了,趴在爸爸的肩膀上,完全足以美美地睡一覺,因為你會覺得很踏實,這就是最真實的爸爸。安東尼·布朗在書中運用了許多太陽的圖樣來呼應爸爸陽光般的特質,不論是墻上、門上、襪子和鈕扣上的圖畫,盤子里的荷包蛋,或是爸爸頭上不時出現(xiàn)的“光環(huán)”,都有著同樣的作用。因為他覺得他的爸爸無處不在。
這是一本很值得大家去閱讀的好書。我想,當你讀了這本書后你會想起你的爸爸,會和作者有一些思想上的碰撞,正是因為作者對父愛深厚的了解,才能用畫圖和簡單的語言,借助孩子的角度來表述對父親的愛和崇敬。也許,在安東尼·布朗的眼里,父愛如同父親的背影一樣偉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