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為藝術(shù)而生活:蕩子的美學意義

      2014-09-29 11:25:51楊金玉
      文藝評論 2014年5期
      關(guān)鍵詞:邵洵美

      ○楊金玉 陳 希

      頹廢是西方象征主義的重要范疇,被賦予美學新義。西方文學較先使用頹廢(Décadent)這個詞的是法國批評家德西雷·尼扎爾,1834年他以此批評浪漫派過分注重細節(jié)和雕琢而破壞了整體。后來象征主義頹廢文學接受這個批評,并將其“雕琢”內(nèi)涵發(fā)展為“精致”。19世紀80年代,法國出現(xiàn)頹廢主義文學。一些詩人創(chuàng)辦《頹廢》(Décadent)雜志。在巴黎出現(xiàn)的“頹廢派”事實上是象征派的前身,蘭波、魏爾倫參與其中。當時《Décadent》雜志馳名文壇,聲譽鵲起,活躍于巴黎拉丁區(qū)的青年詩人無不自豪地宣稱自己是Décadent,“頹廢派”引領(lǐng)時代潮流,搖身變?yōu)橐粋€毫無貶義的先鋒詞匯。戈蒂埃1868年為《惡之花》所寫的序言里,第一次將這個詞賦予褒義,激賞、贊許頹廢文體。頹廢文學構(gòu)成對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文學的修正和挑戰(zhàn),否認理性的價值,主張個性的極端自由,崇尚感官本能的放縱,追求藝術(shù)上的精致,是審美現(xiàn)代性追求的表現(xiàn)。

      上世紀20年代,頹廢風伴隨西方現(xiàn)代文藝新潮吹來中國,對新詩創(chuàng)作和詩學建構(gòu)產(chǎn)生深遠影響。頹廢是一種藝術(shù)精神和價值取向,但崇尚本能的放縱,在極端的感官享樂中體現(xiàn)精神的純粹性。中國現(xiàn)代詩學立足于現(xiàn)實語境,受制于東方因子,大多將“頹廢”闡釋為墮落、怪誕,而不是訴諸先鋒性、唯美性。作為一個中國現(xiàn)代詩學概念,頹廢逐漸剝離原本涵義而呈現(xiàn)一種本土化的態(tài)勢。①自李歐梵《漫談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的“頹廢”》、解志熙《美的偏至》②始,不少學者關(guān)注頹廢問題,但是大多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解釋頹廢產(chǎn)生的原因,將頹廢研究意識形態(tài)化的偏向。原本一個藝術(shù)至生活都追求精致和純粹、引領(lǐng)潮流的文藝范兒,卻被“非藝術(shù)化”論說,出現(xiàn)嚴重錯位。為數(shù)不多的,超脫社會學羈絆的文藝研究,側(cè)重文藝創(chuàng)作和理論,很少將藝術(shù)與生活、文本與人本結(jié)合起來。頹廢不僅是一種審美追求和藝術(shù)精神,而且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而頹廢藝術(shù)家——“蕩子”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和取向。

      一、《金屋》的頹廢之花

      “蕩子”dandy意義有二:一是華麗、時髦;二是指19世紀后期英國和法國頹廢派的一種矯揉細膩的文藝風格。由此,可見dandy絕非指一般意義上的“花花公子”、“紈绔子”;dandy所代表的主要是貴族階層中的藝術(shù)氣質(zhì)濃厚的群體,與漢語中好吃懶做、游手好閑的敗家子式的“紈绔子”有別。郭宏安《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選》將波德萊爾的dandy譯為“浪蕩子”③,李歐梵《上海摩登》、《現(xiàn)代性的追求》將之譯為“浮紈”、“美男子”。④據(jù)此,我們覺得不如將dandy翻譯為“蕩子”,這樣音義兼收。

      頹廢藝術(shù)家多將藝術(shù)理想生活化,“為藝術(shù)而生活”,視生活為“最偉大的藝術(shù)”。他們衣著講究,儀表堂堂,談吐不俗,性格乖僻,放蕩不羈,盡情享受,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表現(xiàn)出較濃的藝術(shù)氣質(zhì)。中國古代有不少氣質(zhì)型藝術(shù)家,被近人稱為頹廢派之蕩子。譬如,徐嘉瑞《頹廢派之文人李白》將李白的喝酒與法國頹廢派“聚集在巴黎咖啡店痛飲徹夜”相提并論,說李白的生活和頹廢派“很類似”,追求官能刺激。⑤朱右白《中國詩的新途徑》認為唐代詩人的思想不出儒派(杜甫)、仙俠派(李白)、山林派(王維、孟浩然)、頹廢派(杜牧)等四派,學李白不能得其真正思想便流入頹廢派,頹廢派“風流放誕,毫無拘束”。⑥

      中國現(xiàn)代則不乏其人。1923年9月,郁達夫在《創(chuàng)造周報》發(fā)表長文《the yellow book及其他》,介紹了頹廢派核心刊物《黃面志》和英國頹廢派詩人、藝術(shù)家比爾利茲(Aubrey beardsley)、道生(Ernest dowson)和約翰·戴維森(John davidson)等。郁達夫稱比爾利茲是“天才畫家”、“空前絕后”,他“使《黃面志》的身價一時高貴”。郁達夫與病態(tài)的、沉溺肉體甚至有些墮落的比爾利茲等頹廢派藝術(shù)家在精神上有相似之處。無疑,郁達夫作為中國現(xiàn)代頹廢文學的始作俑者,很大程度上以《黃面志》及比爾利茲的作品為靈感之源。當時茅盾稱其為“狄卡丹”(decadant)。之后,更多的另類文藝青年自甘“墮落”,打出“頹加蕩”旗幟,聚集在唯美頹廢傾向的群體“綠社”、“幻社”等周圍,以《獅吼》、《聲色畫報》、⑦《金屋月刊》為園地,以金屋書店為核心,追求官能刺激,營造肉和色的藝術(shù)。他們宣稱要打倒淺薄、頑固和有時代觀念的工具的藝術(shù),要“用人的力的極點來表現(xiàn)藝術(shù)”。⑧他們是唯美主義者,藝術(shù)方式和生活方式傾心并接近頹廢派,主要代表有“獅吼”、“幻洲”、“綠社”、“金屋”等群落的滕固、葉靈鳳、邵洵美以及章克標、林微音、騰剛等。

      滕固(1901-1941),字若渠,上海寶山人。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聰穎,跟父親學習古文和古詩,《秋祭》是他少年最早的詩作“下曝光千萬卷,門前種菜兩三畦,劇憐詩酒風流盡!空先舊題”?!拔逅摹焙蟛痪?,他從上海美術(shù)專門學校畢業(yè)東渡日本,入東京帝國大學學習美術(shù)考古,兼習哲學。期間與郁達夫過從甚密。1922年回國,加入文學研究會,為第50號會員。他一邊和沈雁冰、陳大悲等組織民眾戲劇社,編輯《戲劇》月刊,一邊又熱心參加創(chuàng)造社的活動。他的成名小說《壁畫》寫性愛的一廂情愿的苦悶,最初就刊載于1922年11月的《創(chuàng)造季刊》1卷3期。1926年,滕固與邵洵美、章克標、方光燾、張水淇、黃中、藤剛等同聲相乞,成立“獅吼”社,創(chuàng)辦《獅吼》半月刊。1927年上海光華書局出版滕固的《唯美派的文學》,是我國最早介紹西方唯美主義的著作之一。上世紀30年代初,滕固告別文學,赴德國留學,獲柏林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歷任南京金陵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教授、中山文化教育館美術(shù)部主任、昆明國立藝術(shù)學院院長、國民政府行政院僉事等。

      章克標回憶說:“獅吼”社以滕固為中心,也許不是什么集團而只是烏合之眾,各人思想傾向恐怕也不完全相同,精誠團結(jié)更談不上。當時比較流行的世紀末趨勢,叫做唯美主義,也叫做頹廢派,引進了許多西洋唯美主義作家,如王爾德、魏爾倫、波德萊爾等等,我們也被迷惑了。那是西方在上個世紀末的一股潮流,否定傳統(tǒng)思想,主張改革舊風俗、舊習慣,是有些反抗精神,但是勇氣不夠,毅力不足,因而墮入頹廢消沉,所以是不健康的。歐洲的這股世紀末文藝風氣傳播到東方來,日本也有這流派的人,中國則開花在我們這些人身上了。對現(xiàn)實社會不滿,缺乏正面對抗的勇氣而采取逃避現(xiàn)實的辦法,用自我麻醉來達到目的,就是此種表現(xiàn)、此種流派了,也有人為好奇而來,糊里糊涂跟著興風作浪。總之是反對現(xiàn)實社會,同一般人的觀念力求相反,以善為惡、以惡為善,以美為丑、以丑為美,說要從惡中發(fā)掘出善來,從丑中找出美來,化腐朽為神奇,出污泥而不染。相信“惡之華姣艷,盜賊中有圣人”,就是這一種思想傾向、作風做法,正同爛腳鐵拐李是真仙一樣。⑨

      葉靈鳳是一個與頹廢精神相通的“另類”作家。葉靈鳳(1904-1975),江蘇南京人,原名韞璞,常用名“葉林風”、“霜霞”、“佐木華”、“LF”等。1925年,還是上海美術(shù)專科學校學生的葉靈鳳,因為創(chuàng)造社出版部人手短缺,加入創(chuàng)造社,與周全平、洪為一起,參加《洪水》半月刊的編務(wù)。真正有影響的是次年他與潘漢年主編《幻洲》。1929年,葉靈鳳還作為主編之一編辦過《小物件》,這份雜志只有1寸多寬2寸多長,四五十頁,用道林紙印,封面插圖皆講究,可能是新文學歷史上開本最小的刊物了。

      “與眾不同”是葉靈鳳和潘漢年主編的《幻洲》的特色:四十八開橫排特型本,體例分上下兩部,上部為“象牙之塔”,多唯美的創(chuàng)作;下部為“十字街頭”,多駭俗言論。更標新立異的是,他們竟然提倡“新流氓主義”,認為“生在這種世界,尤其不幸生在大好江山的中國,只有實行新流氓ism,方能挽狂瀾于既倒”;“新流氓主義,沒有口號,沒有信條,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認為不滿意的就奮力反抗”。⑩潘漢年更多地將“新流氓主義”引向革命和階級斗爭,葉靈鳳則多偏向文學一臠。葉靈鳳公開聲稱自己的小說全是“象牙塔里的文字”。他翻譯過王爾德鼓吹“藝術(shù)家是美的創(chuàng)造者”的《格雷畫像序》和闡述藝術(shù)觀念的《謊言的衰朽》(The Decay of Lying)。王爾德《心意集》談到倫敦的迷霧演繹出藝術(shù)活動如霧如夢一般的特征,以及如同謊言一樣“自己欺騙自己”的過程。葉靈鳳的《霧》受到王爾德的啟發(fā),顯示唯美傾向。葉靈鳳曾經(jīng)因為宣揚比爾利茲的圖畫而招致魯迅謾罵。

      《女媧氏之遺孽》是葉靈鳳成名作,曾入選鄭伯奇編選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三集》。小說寫的是一個已婚女子誘惑青年在校學生的愛情故事。這類題材趣味似乎像張資平,但唯美主義導入自然主義,是葉靈鳳區(qū)別于張資平的地方。葉靈鳳筆下的女性似乎都有著蕩婦的非理性徽記,在揭示人的一個方面的精神真實的同時,也批判和鞭撻了封建家族制度吃人的本質(zhì)。而葉靈鳳的《浪淘沙》和《浴》則引起關(guān)注和憤怒?!独颂陨场穼懙氖莾蓚€表親姐弟的感傷戀愛故事,《浴》幾乎沒有情節(jié),出現(xiàn)女人體的描繪,集中寫了女主人公手淫的過程和感覺。

      章克標(1900—2007),浙江海寧人,常用筆名豈凡,1918年畢業(yè)于浙江省立第二中學,翌年負笈東瀛,就讀東京高等師范學校數(shù)學系,回國任職上海立達學院、暨南大學,兼《一般》、《時代》主編。1927年后,參加《獅吼》,又在開明書店、金屋書店、時代圖書公司任編輯。與邵洵美莫逆知交,共同編輯《十日談》、《人言》等。他寫過小說、散文,唯小品最當行?!讹L涼話》(開明書店1929)、《文壇登龍術(shù)》(開明書店1933)是代表作。魯迅《登龍術(shù)拾遺》和《準風月談后記》涉及章克標的《文壇登龍術(shù)》,章克標也就被稱為“富家兒的鷹犬”、“邵家?guī)烷e專家”。章克標的小說集有《戀愛四象》、《蜃樓》,多寫男女性愛、多愛,長篇《一個人的結(jié)婚》表現(xiàn)上海既維持舊的又逼入新的情愛策略。中篇《銀蛇》引人注目,影射郁達夫(邵逸人)與王映霞(伍昭雪)。

      林微音(1899-1982),男,奇瘦,臉面尖削,鼻頭紅碩,江蘇蘇州人,筆名陳代。主要供職金融界。1932年一度代邵洵美擔任新月書店經(jīng)理。1933年與朱維基、芳信、龐熏琴等組織“綠社”,創(chuàng)辦《詩篇》月刊,提倡唯美主義。林微音最當行的是散文,1936年上海時代圖書公司出版《散文七輯》。1933年11月林微音以陳代筆名在上海《時事新報》副刊“青光”連續(xù)發(fā)表《略論告密》、《略論放暗箭》,魯迅在《準風月談后記》里將他的所為與章克標所言的“登龍術(shù)”一起煮。林微音的小說多短篇,結(jié)集有《白薔薇》(上海北新書局 1930)、《舞》(上海新月書店 1931)、《西泠的黃昏》(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3),另有長篇《花廳夫人》(上海四部出版部1934)。林微音小說空間有意味。滕固小說男女主人公約會安置“半凇園”,章克標作品男女主人公約會安置法國公園,林微音作品人物活動空間則幾乎涉足當時上海灘所有最摩登的處所。《花廳夫人》madame de salon寫一個愛慕虛榮的女大學生孫雪非從家庭學校走出,走進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過渡的絢麗迷惑的新空間。小說出現(xiàn)的場景有小朱古力店、國泰戲院、福祿壽飯店、永安公司、福芝飯店、圣安娜、滄州飯店、惠而康飯店,水上游樂場有“open air”、“ rio rita”和“高橋海水浴場”。

      二、中國dandy:邵洵美和白采

      上述幾位雖然也有“頹廢”詩作發(fā)表,但主要是小說與散文創(chuàng)作。上世紀20-30年代中國頹廢詩派最突出的詩人是邵洵美和白采。他們算得上是中國的dandy。

      邵洵美(1906—1968),原名云龍,浙江余姚人。1906年生于聞名滬上的“斜橋邵家”,1923年冬赴英留學劍橋,后轉(zhuǎn)法國求學。邵洵美是美男子,他有“希臘鼻子”,有出入上海文藝沙龍的美國情人項美麗(Emily Hahn)。但浪漫風流的邵公子婚姻很古典。1927年1月15日,與表妹盛佩玉在上海結(jié)婚。盛佩玉為晚清改良運動中最著名的實業(yè)家盛宣懷的孫女。而邵洵美母親是盛宣懷的四女兒,盛佩玉的父親為盛宣懷長子。1916年盛宣懷逝世,邵洵美在出喪期間見到盛佩玉,十分愛慕。遂取《詩經(jīng)·鄭風·有女同車》“佩玉將將,洵美且都”之意,改名“洵美”,與佩玉相連。因愛成婚,非貪圖嫁資。邵洵美仗義疏財,有“小孟嘗君”之譽。上世紀30年代,魯迅在《登龍術(shù)拾遺》和《準風月談后記》里隨手拉出邵洵美“有富岳家,有闊太太,用陪嫁錢,作文學資本”,挖苦邵洵美能以乘龍快婿而“十分完滿”地直登文壇龍門。

      1938年,邵洵美在自己主辦的中文刊物《自由譚》和英文刊物《直言評論》(candid comment)上推介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英文刊物《直言評論》1938年11月到1939年2月出版的連續(xù)4期刊載毛著的譯文,且親自將毛澤東的序言翻譯成英文。(11)但1949年后高中課本說邵洵美是“反動御用文人”。上世紀60年代他被抄家,誣為“美蔣特務(wù)”。折磨不堪,無實據(jù)獲放。晚年寂寞凄涼,1968年5月5日去世。當時夫人盛佩玉遠在南京,湊不夠路費趕回上海見最后一面,無錢置辦衣褲,買了雙襪子托長子送夫君上路。

      邵洵美出版有三本詩集:1927年由光華書局出版第一本詩集《天堂與五月》,1928年由金屋月刊社出版的詩集《花一般的罪惡》,1936年個人詩選集《詩二十五首》作為“新詩庫”之一由時代圖書公司出版。邵洵美還出版文藝論集《火與肉》,譯詩集《一朵朵玫瑰》,編譯過《黃面志》頹廢藝術(shù)家比爾利茲的《瑟亞詞侶詩畫集》、喬治·摩爾的《我的死了的生活的回憶》等。

      邵洵美翻譯喬治·摩爾(George Moore)的《純粹的詩》,(12)既反對散漫的自由體的詩,認為它沒有力量,也反對桎梏式的規(guī)律,認為形式是應(yīng)當?shù)?,但不可過于雕琢。邵洵美《詩二十五首·自序》總結(jié)了自己詩學觀,他試圖以“形式的完美”為中心,提出了將西方唯美頹廢詩潮整合中國頹廢詩學,認為“只有能與詩的本身的品性諧和的方式才是完美的形式”。詩歌必須從胡適那樣“只注重形式”的語言和詩體的革新中解脫、超越出來,尋求一種內(nèi)在的、與內(nèi)容不可分開的“肌質(zhì)”的形式美。邵洵美還強調(diào)現(xiàn)代詩的晦澀品格,認為“一首詩,到了真正明顯的時候,它便走進了散文的領(lǐng)域”。(13)

      蘇雪林《中國現(xiàn)代二三十年代作家》第一編“新詩”第十章《頹加蕩派的邵洵美》,(14)認為邵洵美是中國頹廢派詩的代表,別樹一幟。詩集邵洵美《詩二十五首》“序曲”宣稱,他的詩歌主要表現(xiàn)“色的誘惑,聲的慫恿,動的罪惡”,抒寫的愛是“頹加蕩的愛”(《頹加蕩的愛》),“我是個罪惡底忠實信徒”(《甜蜜夢》),“我們喜歡血和肉的純潔的結(jié)合”、“我們喜歡毒的仙漿及苦的甜味”(《To Swinburne》),這種“結(jié)合”和“甜味”發(fā)生了變態(tài)。邵洵美詩追求官能刺激,以情欲的眼觀照宇宙一切,沉溺女性肉體的描繪和贊美,多寫女性的香艷,紅唇、皓齒、豐乳、蛇腰,這些嫵媚意象洋溢著濃濃的粉脂氣。陳夢家《新月詩選》序說“邵洵美的詩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氣”。

      頹廢派以強烈刺激為促醒生存意識之唯一手段,所以顯示一種義無反顧的墮落精神和沉淪氣息,把丑惡當做美麗,罪惡當做道德,表現(xiàn)變態(tài)、病態(tài)。章克標說:“邵洵美在那名為《花一般的罪惡》的小小集子里,所表現(xiàn)的是一個近代人對愛欲微帶夸張神情的頌歌。以一種幾乎是野蠻的、直感的單純,同時又是最近代的頹廢,成為詩的每一章的骨骸與靈魂,是邵洵美詩歌的特質(zhì)?!保?5)邵洵美的詩《春》:“啊,這時的花總帶著肉氣,不說話的雨絲也含著淫意?!薄痘ㄒ话愕淖飷骸罚骸澳菢鋷?nèi)草褥上的甘露,正像新婚夜處女的蜜淚;又如淫婦上下體的沸汗,能使多少靈魂日夜迷醉?!薄额j加蕩的愛》“愛”熱烈、迷亂而消魂:

      睡在天床的白云,

      伴著他的并不是他的戀人。

      許是快樂的慫恿吧,

      他們竟也擁抱了緊緊親吻。

      啊,和這朵交合了,

      又去和那一朵纏綿地廝混。

      在這音韻的色彩里,

      便如此嚇消滅了他的靈魂。

      頹廢派詩人雖消沉、墮落、厭世,但并不如象征主義那樣肯定和贊美死亡,而是向死而生,背轉(zhuǎn)身及時享樂。邵洵美在《死了有甚安逸》中說道:“死了有甚安逸,死了有甚安逸?睡在地底香聞不到,色看不出;也聽不到琴聲與情人的低吟,啊,還要被獸來踐踏,蟲來噬嚙。西施的冷唇,怎及XX的手熱?惟活人嚇,方能解活人的饑渴,啊,與其與死了的美女去親吻,不如和活著的丑婦XXXX?!睆膶徝婪绞缴峡矗兰o末的痛苦、對現(xiàn)世的不滿這些西方頹廢詩歌的頹廢特質(zhì)在邵洵美那里轉(zhuǎn)化為人間及時行樂,詩美的追求下放為感官刺激。

      邵洵美的《火與肉》是一部唯美—象征主義傾向的批評論集,《賊窟與圣廟之間的信徒》在論述魏爾倫(萬蕾)詩學時極盡贊美之能事,徐志摩說邵洵美“是一百分的凡爾侖”。他們的創(chuàng)作和詩學主張有點類似參加頹廢主義運動時期的魏爾倫和蘭波。

      頹廢派的作家偏重技巧,所以才情俱佳,文筆無不優(yōu)美。邵洵美的詩有時造句累贅,用字亦多生硬,但作者天資很高,后來《蛇》、《女人》、《季候》、《神光》,都是好詩。而長詩《洵美的夢》,更顯出他驚人的詩才。章克標回憶說:“我們這些人,都有點‘半神經(jīng)病’,沉溺于唯美派——當時最風行的文學流派之一,講點奇異怪誕的、自相矛盾的、超越世俗人情的、叫社會上驚詫的風格,是西歐波德萊爾、魏爾倫、王爾德乃至梅特林克這些人所鼓動激揚的東西?!薄拔覀兂鲇诤闷婧挖厱r,裝模作樣地講一些化腐朽為神奇、丑惡的花朵,花一般的罪惡,死的美好和幸福等,玲瓏兩極,融和矛盾的語言”。(16)

      另外一位特立獨行的頹廢詩人是白采(1894--1925)。白采原名童漢章(可能追慕尼采的超人哲學而改名),江西臨安人,出身于書香門第,少顯才華,能詩善畫,自治小印,鐫“神童絕俗”,又用文言寫了一部詩話雜論《絕俗樓我輩語》,由開明書店出版。后父母去世,離家漂泊,又身患羸疾,婚姻不幸,深受打擊,四處游走,內(nèi)心充滿孤寂、矛盾和困苦。身世遭際和個性氣質(zhì),使他接受西方現(xiàn)代哲學和藝術(shù),致力文藝創(chuàng)作,呈現(xiàn)神秘、頹廢情調(diào)。

      白采曾將自己的“字號”取為“廢吟”。根據(jù)1926年10月薰宇發(fā)表于《一般》雜志1卷2期上的《白采》一文介紹,白采1923年起在《創(chuàng)造周報》、《民國日報》副刊《覺悟》、《一般》等刊物上發(fā)表作品。白采開始時也歌頌著青春,企慕光明,對人生充滿著熱烈的希望,后來因為家庭變故和疾病打擊,一變而為頹廢、悲吟,詩作中閃現(xiàn)“骷髏”、“棺材”、“惡魔”、“鴟梟”等意象,近乎惡魔派詩人波德萊爾的《惡之花》風格;但白采之才情、個性和遭際,神似疲命奔走于熱帶大漠叢林中的天才而早熟的詩人蘭波。

      白采喜穿深黑色的西服,胸前佩戴一個大領(lǐng)結(jié),那是當時藝術(shù)家的標記。他容貌清秀,風神俊朗,可以算得上一個美男子。蘇雪林《中國現(xiàn)代二三十年代作家》第一編“新詩”第11章專論“神秘的天才詩人白采”,描述白采相貌:口角雖含微笑,眼光則頗憂郁,面目也像有點浮腫,認為這個人即使不自殺,也決非壽征。(17)白采案上?!瓣愔t漆小棺材,床旁邊放著灰白人頭骨”,張著兩個黑洞洞的眼窟,露著一副白森森的牙齒。這顯然是歡迎死神的表征。(18)詩人白采時常攜著一壺酒到公園放歌暢飲,醉則臥花蔭下直到天亮。白采的生活方式和創(chuàng)作姿態(tài)頗似頹廢派的“蕩子”dandy。

      白采《羸疾者的愛》完稿于1924年,共七百二十余行,為中國現(xiàn)代難得的長詩,1925年4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羸疾者即肺病者,在當時是視為無藥可醫(yī)的絕癥。白采生活放浪怪僻,大概也是因為疾病纏身,苦不堪言,不愿久生,故意亂加糟蹋,以期早日脫離塵世苦海。

      長詩《羸疾者的愛》構(gòu)思奇特,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羸疾者與村長老人、母親、友人、少女等4人的對話。羸疾者偶然飄泊到一個山川秀美、環(huán)境安靜的世外桃源山村,“遇見那慈祥的老人,/同他的一個美麗的孤女”。慈祥的老人乃一村長,意欲以美貌的獨生女相許,那孤女“傾慕”他。但詩人自知患有羸疾,不能接受這“不勝負荷的大惠”,離開村子。詩人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向母親和友人敘述山村遭遇,母親和友人都責勸他。最后,那“美麗的孤女”竟辭別父親,“憑著愛神的保護”,長途跋涉,找到了詩人。少女認定“執(zhí)拗的人”“自示羸弱”“比別人更強項”啊,苦勸他萬勿為病“自餒”,甚至直言“為了愛,使我反厭棄了一切健全”!但“執(zhí)拗”的羸疾者仍然拒絕,力勸“美麗的孤女”須向武士去找尋健全的人格;須向壯碩像嬰兒一般的人去認純真的美,因為羸弱是百罪之源,陰霾常潛伏在不健全的心里。羸疾者是不中繩墨的朽質(zhì),是不可赦的墮落者。詩人規(guī)勸姑娘“請早歸你自己的故鄉(xiāng)”,“記這莽莽天涯,有個人永遠為她祝?!?;而詩人自己“將求得‘毀滅’的完成,償足我羸疾者的缺憾”。

      白采這首《羸疾者的愛》雄渾闊大,氣魄非凡,融入詩人的身世和真情實感,但是這首詩更多的是一種象征藝術(shù)建構(gòu)。已患不治之疾的羸疾者堅決拒絕“美麗的孤女”熱誠的愛,實際上是一種“私愛”的否定,“大愛”的皈依;故事人物的設(shè)置和環(huán)境的安排,也具有象征的色彩。(19)朱自清高度評價這首詩,稱贊“意境音節(jié)俱臻督造,人物的個性頗帶尼采式”,(20)并發(fā)表專文對《羸疾者的愛》作全面深入評論,指出長詩縱橫鋪張,以“深美的思想做血肉”,表達了對“生之尊嚴”的深切認識,“作者是超出了一般人,是超出了這時代”。(21)后來朱自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列專段介紹。俞平伯認為白采的《羸疾者的愛》“是近年來詩壇中杰作之一”,“此作雖有六千言而絕不病冗長,正緣一氣舒卷之故。我認為此為真的長詩,絕非拉長的充數(shù)偽品。在風格方面大略有幾點特色:(1)不雕而樸,直寫不描,故其詳實分雄渾闊大。(2)有現(xiàn)代語言的自然音節(jié),頓挫一樣并妙。(3)詩中主人個性明活,顯然自述其襟懷。思路之深刻,語意之沉痛,語氣之堅決,正可作為現(xiàn)代青年頹馳的藥石”。(22)白采詩如人生,人生如詩,率性而脫俗、唯美而頹廢是貫穿并唱響其人生和詩歌的主旋律。

      三、“蕩子”的中國化

      中國現(xiàn)代“蕩子”,在衣著入時,風流倜儻,時尚風光,藝術(shù)流美方面,可堪伯仲。但是他們?nèi)鄙傥鞣絛andy的貴族式的孤僻、傲慢和偏見,缺乏對現(xiàn)代性的批判。西方現(xiàn)代性的本質(zhì)是創(chuàng)造資本主義文明的理性價值的顯現(xiàn),而審美現(xiàn)代性則是對這種理性束縛的質(zhì)疑和批判,頹廢主義正是審美現(xiàn)代性的表現(xiàn)。中國頹廢詩學并未對資本主義理性現(xiàn)代性和審美現(xiàn)代性這兩種意義加以區(qū)分,而是看作互相包含的現(xiàn)代性。中國頹廢詩學也有某種程度的批判意識,但鋒芒指向的是阻礙現(xiàn)代性的東西而不是現(xiàn)代性本身,譬如封建道德、社會現(xiàn)實等。有的論者注意到頹廢詩學的非理性特征,譬如徐懋庸《文藝思潮小史》,(23)但是認為這種“反科學的傾向”是不值得效仿,應(yīng)該予以否定。

      從審美方式到價值取向上,中國頹廢詩學立足現(xiàn)實人生觀照,而不是像西方頹廢詩學具有超驗色彩。中國頹廢詩人追求“愛和美”的世界,“不受約束的自然”,以此逃避、抗爭傳統(tǒng)舊道德和惡俗偽詐的現(xiàn)實社會,自我解放,在有限而短暫的人生里,尋找和開辟令人陶醉、新奇的世界。西方頹廢詩學則抒寫病態(tài),愛好雕琢,反抗習俗,挑戰(zhàn)道德,追求時尚,卓爾不群,自命不凡。西方頹廢派詩人認為自己的藝術(shù)不反映現(xiàn)實,藝術(shù)創(chuàng)造將經(jīng)驗世界轉(zhuǎn)化為審美存在,這種轉(zhuǎn)化離現(xiàn)實越遠越完美,離世俗和傳統(tǒng)越遠越新奇。詩歌藝術(shù)世界具有絕對的真實性,而現(xiàn)實受到放逐和貶斥。中國頹廢詩學建構(gòu)詩美天國,但是浸透時代感受,審美觸角仍植于現(xiàn)實世界。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方象征主義的中國化研究”(10BWW029)的階段性成果]

      ①陳?!额j廢:一個中國現(xiàn)代詩學概念的演變史》,《學術(shù)研究》,2014年2期。

      ②李歐梵《現(xiàn)代性的追求》,三聯(lián)書店2000年版;解志熙《美的偏至——中國現(xiàn)代唯美-頹廢主義文學思潮研究》,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③郭宏安《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第499頁。

      ④李歐梵《上海摩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版,第246頁;李歐梵《現(xiàn)代性的追求》,三聯(lián)書店,2000年版,第162頁。

      ⑤ 1927年6月《小說月報》17卷號外。

      ⑥朱右白《中國詩的新途徑》,商務(wù)印書館,1936年版,第71-72頁。

      ⑦《聲色畫報》最初為邵洵美和項美麗合辦,1935年9月1日創(chuàng)刊,為中英文對照的月刊,英文名稱為vox,“評論”的意思。取名“聲色”,非“聲色犬馬”或“縱情聲色”,而是意欲將雜志辦得有聲有色。

      ⑧《色彩與旗幟》,1929年1月1日《金屋月刊》1卷1期。

      ⑨《滕固與獅吼社》,《文苑草木》,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版,第12-13頁。

      ⑩ 亞靈(潘漢年)《新流氓主義》,《幻洲》創(chuàng)刊號。潘漢年總共在《幻洲》上發(fā)表總題為“新流氓主義”的單篇有《第一章》、《好管閑事章》、《罵人章》、《我們的性愛觀念章》、《女讀者與下部“十字街頭”》等五篇。

      (11)邵綃紅《我的爸爸邵洵美》,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80-194頁。

      (12)《獅吼》半月刊復活號第4期,1928年8月16日。

      (13)邵洵美《詩二十五首自序》,時代圖書公司,1936年版,第6頁。

      (14)蘇雪林《中國二三十年代作家》,臺灣純文學出版社,1979年出版。

      (15)(16)(17)章克標《回憶邵洵美》,南京師范學院圖書館編《文教資料簡報》,1982年第5期。

      (18)薰宇《白采》,1926年10月5日《一般》第1卷2期。

      (19)參閱孫玉石《中國現(xiàn)代主義詩潮史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74頁。

      (20)俞平伯的《批評〈羸疾者的愛〉的一封信》引述朱自清閱讀白采詩的意見,俞文刊載1925年8月23日《文學周報》第187期。

      (21) 朱自清《白采的詩》,1926年10月5日《一般》第1卷第2期。

      (22)俞平伯《批評〈羸疾者的愛〉的一封信》,1925年8月23日《文學周報》第187期。

      (23)徐懋庸《文藝思潮小史》,光華書店,1948年出版,第98頁。

      猜你喜歡
      邵洵美
      邵洵美與巴金的書緣
      閱讀時代(2022年1期)2022-01-14 18:43:19
      邵洵美的翻譯出版實踐探究
      出版廣角(2019年5期)2019-04-20 08:03:46
      季 候
      文苑(2016年2期)2016-12-08 11:51:19
      出版家、理想主義及其他——讀《邵洵美:出版界的堂吉訶德》隨感
      季候
      邵洵美好美
      文存閱刊(2016年5期)2016-03-17 03:08:21
      美男也薄命
      百花洲(2016年2期)2016-02-07 10:47:10
      邵洵美:文人中的性情中人
      邵洵美:文人中的性情中人
      邵洵美:一個人的期刊畫報史
      讀書文摘(2009年6期)2009-07-04 05:03:04
      赤壁市| 通州区| 英德市| 诏安县| 民丰县| 额尔古纳市| 东平县| 黑水县| 潞西市| 康平县| 年辖:市辖区| 张家川| 菏泽市| 文登市| 石渠县| 大竹县| 邵武市| 南开区| 乐亭县| 即墨市| 广平县| 嘉荫县| 景宁| 克山县| 莫力| 报价| 内黄县| 大田县| 会泽县| 加查县| 鹤岗市| 青铜峡市| 鄄城县| 宝应县| 诸暨市| 广东省| 大安市| 八宿县| 曲水县| 丰原市|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