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碧海
摘要:34年的農(nóng)村小學數(shù)學教學生涯,筆者感觸良多:在教學中,我們要依綱據(jù)本,因為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學的依據(jù)?!肮P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jù)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得為什么要這樣算。九年義務教育數(shù)學教材的特點是,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重視直觀操作和展現(xiàn)教學過程,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在計算方面,新教材將算理、規(guī)律貫穿其中,使教師易教,學生喜學。34年來,筆者在新教材教學實踐中,遵照大綱的精神和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不斷探索、實踐、改進,運用“擺”、“看”、“想”“說”、“算”的方法,重視講清算理,提示規(guī)律,加強對比,注意口算、珠算、筆算的聯(lián)系,讓學生運用多種器官進行學習,提高學習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講清;相互;領會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9-0071-02
34年的山區(qū)小學數(shù)學教學生涯,筆者感觸良多:在教學中,我們要依綱據(jù)本,因為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教學的依據(jù)。“筆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jù)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得為什么要這樣算。九年義務教育數(shù)學教材的特點是,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重視直觀操作和展現(xiàn)教學過程,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在計算方面,新教材將算理、規(guī)律貫穿其中,使教師易教,學生喜學。34年來,筆者在新教材教學實踐中,遵照大綱的精神和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不斷探索、實踐、改進,運用“擺”、“看”、“想”、“說”、“算”的方法,重視講清算理,提示規(guī)律,加強對比,注意口算、珠算、筆算的聯(lián)系,讓學生運用多種器官進行學習,提高數(shù)學計算能力。
一、直觀操作,講清算理算法
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是:操作—感知—表象—概念、符號。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新教材在編排上突出直觀教學,重視操作在教學算理中的作用。如第二冊第28頁例1,新教材采用34+2與34+20這兩道題并列設計的方法,改變了原教材那種單一的分段式的設計。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分別說出34、2和20各數(shù)的組成,再讓2個學生動手操作,一人用小棒表示“34”和“2”,另一人用小棒表示“34”和“20”。當教師提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計算”時,學生就能很快地說算式:34+2和34+20。要怎樣口算呢?教師就引導全班學生動手擺一擺。通過操作、直觀演示和對比,使學生懂得34+2要先把4個1和2個2相加,而34+20則要先把3個10和2個10相加。從中理解相同單位的數(shù)就是相同數(shù)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這樣既講清了算理,又使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口算方法。又如第二冊第1頁例1“11減9”。在教學時,教師貼出11個“蘋果”,2個綠“蘋果”。學生也用學具卡片照樣擺。然后教師用虛線圈套上9個紅“蘋果”,讓學生說出這是表示去掉9個紅“蘋果”,剩下幾個綠“蘋果”,并列出算式11-9.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蘋果”圖,思考9+(?搖?搖)=11.從直觀圖學生很容易地看出11是9加2得到的,因為9+2=11,那么11-9=2。幫助學生理解減法要像加法的口算算理和算法。
二、取長補短,“三算”相互促進
新教材把珠算加減法提前到第四冊,并注意加強與口算、筆算和加、減法相互配合??谒闩c珠算一樣,相同單位的數(shù)相加減,從高位算起。加法的進位,減法的退位的口算與珠算也基本相同。教材在教學珠算萬以內(nèi)的加、減法之前,安排了兩位數(shù)的口算加、減法,使學生能以口算的加、減法算理,安排兩位數(shù)的口算加、減法,算法指導學生學習珠算,更好地理解珠算加、減法的算理。為了加強珠算和筆算之間的聯(lián)系,萬以內(nèi)數(shù)的加減法,筆算安排在珠算之后,學生通過算盤的直觀形成比較清晰的數(shù)位、進率等概念,有助于理解“相同數(shù)位相加減”、“滿十進一”和“退一作十”等計算法則,從而更好地掌握了筆算加、減法。
教學時,我們根據(jù)新教材的特點,注意取長補短,“三算”相互配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如珠算的“滿十破五進位加”這部分內(nèi)容,因為撥珠過程既有加法,又有減法,是珠算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注意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以口算指導珠算,啟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撥珠規(guī)律。如教學珠算5+6、5+7、6+6、6+7這類題目時,教師先讓學生用口算、珠算計算9+6、8+7、9+7這類只用“去幾進一”的撥珠方法珠算的題目,說出口算過程和撥珠方法。在出示“5+”時,根據(jù)口算要把5分成4和1,4和6湊成10,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撥珠的難點——下珠不夠四,要破上珠五。接著教師出示幾道“破五減”5-1、6-2、6-6、7-4讓學生做口算和珠算練習,然后引導學生把“破五減”、“去幾進一”的撥珠方法結合起來,掌握5-6的撥珠方法。接著讓學生自己撥5+7、5+8、5+9,學生邊撥珠,邊說口算過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一想這些題目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通過操作、觀察、討論在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要“破五”的進位加法的規(guī)律。
又如教學“滿五”的珠算退位減法時,我們先出示口算題13-6、13-7、13-8要求學生能脫口而出得數(shù),并口述口算過程。教學13-6時,教師啟發(fā)學生想口算過程手撥珠,讓學生在撥珠時自己發(fā)現(xiàn)在個位要加4,而個位上已經(jīng)有了3,再加4滿5,該怎樣撥珠呢?我讓學生動手運用已學過的“撥下5撥去1”掌握13-6、13-7、13-8、14-9,進一步鞏固撥珠方法和理解算理。
筆算連續(xù)退位減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教學時我采用珠、筆結合,讓學生利用算盤的直觀、清楚的特點更好地掌握筆算方法,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如教第四冊第119頁例8:3000-628,教師先在黑板上寫出3000,啟發(fā)學生想3000的個位、十位、百位都是0,要減8該怎么辦?這時,我指導學生用珠算計算3000-8,很容易得出2992。利用算盤的形象、直觀幫助學生理解用筆算計算時,以千位退一后,為什么豎式上3000中的“0”要看作“9”的道理,幫助學生掌握這類筆算的連續(xù)退位減法。此外,我經(jīng)常出現(xiàn)先筆算再在思考中進一步理解算理,提高計算能力。
通過34年的教學實踐,我們認識到,只要在教學中,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領會新教材的編寫意圖,針對學生的特點,正確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對比分析,講清計算原理,揭示計算規(guī)律,一定會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