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位于東經(jīng)2.2度,北緯48.52度;北京位于東經(jīng)116.4度,北緯40度。兩地最短直線距離11739.17公里。無論語言、文化、生活習俗或者政治制度,中國與法國幾乎毫無相同之處。這兩個國家如此遙遠,卻在心理距離上愈發(fā)靠近。
從18世紀歐洲的“中國文化熱”和19世紀末開始的“西學東漸”起,中法文化間的對話每每都能在歐亞大陸的兩端引起熱烈討論和影響。很少有人知道,1755年伏爾泰就因受《趙氏孤兒》的啟發(fā)寫出過一部《中國孤兒》的戲劇。多年之后,中法之間的文化交流愈發(fā)頻繁,藝術、文學、哲學、電影都被大量從法國譯介至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大量法國品牌也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如今的中國戲劇、電影和文學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法國主流受眾關注。他們企圖從中窺探出中國的變化與當下的境況。中法之間的互動已經(jīng)從政府間的官方活動,逐漸變化為更加潤物無聲的民間交流。
相比于美國對意識形態(tài)的強調(diào)以及日本與中國之間的歷史包袱,中法之間的交流顯得親切而輕松,雖然兩國之間也有過摩擦與誤解,但更多的時候互相總樂于給出擁抱的姿勢。在中法建交的第50個年頭,中國對法國的印象愈發(fā)親切。
中國與法國,那么遠,卻又這么近。
2004年10月10日,北京故宮,法國電子音樂大師讓·雅爾使用藍白紅三色燈光作為音樂會開場。當日,讓·雅爾在午門廣場舉行激光音樂會,令觀眾感受到法蘭西的浪漫與創(chuàng)新精神,并拉開當年中法文化年的序幕。攝影/Frederic J.Brow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