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延彬 劉慧
摘 要:政治合法性涉及政治學的一個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問題,即,如何使政治統(tǒng)治取信于民?本文從制度合法律性、政府的有效性和和諧社會意識形態(tài)三個角度,簡要介紹和諧社會建設與政治合法性價值認同的關系。
關鍵詞:和諧社會;政治合法性;價值認同
中圖分類號:D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14)-08-0027-01
一、 制度的合法律性與價值認同
國內政治學者胡偉認為:“ 政治合法性主要是指政治權威得到人民的廣泛認同、信仰、忠誠和服從, 并通過特定時空條件下適當的決策及政策實施來塑造政治秩序和適應環(huán)境變化, 保持政治系統(tǒng)的有效性和穩(wěn)定性?!?[1]
當政治秩序體現出一種被認可的價值時,即在實踐中在機制和運行上盡可能地體現和有助于實現大多數民眾追求的理想價值,人們才會產生這樣一種信念:現存的制度最適合于這個社會。和諧社會確保人民安居樂業(yè),就必須發(fā)揮秩序的作用。一要維護好階級統(tǒng)治秩序;二要建立和維護社會生活秩序;三要維護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四要維護好權力運行秩序。
二、 政府的有效性與政治合法性價值認同
只有體現公正、協(xié)調、可持續(xù)等價值取向的經濟增長才能獲得持久的政治合法性。我們在和諧社會建設中強調正義、公平、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價值。
正義是一種德行,是社會正氣的內在特質。在法治社會里,正義是合法性的體現。正義的社會要求人們積極向上,明辨是非,堅持真理。正義的社會并非沒有矛盾,正義即要求社會中出現的矛盾通過法治和德治的手段加以解決。
只有社會公平,各方面的社會關系才能融洽協(xié)調。公平不是絕對的,而是指社會各方面、集團、個人之間的大體協(xié)調。公平的核心是處理好利益關系,達到利益和諧。理順社會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構建公平、合理的社會利益格局,是我黨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和要求。
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我們的重要目標之一,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所以我們既要關心人類,又要關注自然,在維護人類利益的同時,又維護自然的平衡,確保社會系統(tǒng)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協(xié)調發(fā)展。
和諧社會建設確立的這些價值目標為增強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的價值認同奠定了基礎,同時也進一步使人民群眾從思想上更加認同我們的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建設。
三、 和諧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的一致性與政治合法性的價值認同
利普賽特認為,政治合法性的水平與意識形態(tài)的一致性狀況有很大關系。意識形態(tài)的一致性是指人們在國家認同上表現出的思想觀念的一致性。伊斯頓認為:“如果一個意識形態(tài)要像成為支持的刺激物,它的內容也必須首先要系統(tǒng)成員有感染力?!币庾R形態(tài)所反映和弘揚的內容必須能夠滿足大多數人價值偏好的現實的利益需要和對未來的設想。
共產主義意識形態(tài)曾經為蘇聯(lián)政權提供了合法性支持,但是由于蘇聯(lián)的社會現實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tài)所規(guī)定的理想目標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導致了蘇聯(lián)意識形態(tài)理論和現實之間的緊張關系。
而如今中國構建和諧社會意識形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和諧的意識形態(tài)的形成是政治認同加強的重要標志,也是減少社會矛盾發(fā)生,消除矛盾非正常激化的重要條件。搞好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離不開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提倡人民之間誠信友愛,和諧合作,追求和而不同,注重求同存異。積極培育和弘揚這種和諧理念與和諧精神,營造化解社會矛盾的文化氛圍,對于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至關重要。許多現實社會矛盾的發(fā)生和激化,常常是由觀念的對立和精神的不平衡所引發(fā),而理念的一致與心靈的和諧,則是減少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關鍵。因此,必須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和諧文化,進一步強化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guī)范,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同時,注重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人們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詢網絡,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tài)。當和諧的理念被大多數人所信奉,和諧的文化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時,那么我們的政治合法性就的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就更有利于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
參考文獻:
[1]胡偉. 合法性問題研究:政治學研究的新視角[J]. 政治學研究,1996,(1).
[2]人民日報[N].2005年05月20日第一版.
[3]涂爾干,渠東澤譯.社會分工論[M].北京:三聯(lián)書屋,2000.
[4]涂爾干,馮韻文譯.自殺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