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深圳朋友來北京旅游,在他游玩了多日后,對我說他在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夠牛氣。他感到北京非常牛氣并不是因為北京壯觀的現(xiàn)代化建筑群,或偉大的古跡,而是北京的餐飲業(yè)太牛氣了。他這個深圳人,在深圳眾多24小時營業(yè)的餐廳就餐習慣了,完全無法理解北京的餐廳居然還有上下班時間,又不是政府機關。朋友的北京之旅過于短暫,我還沒來得及帶他去簋街刷夜他就返回了深圳。我想,如果我?guī)ン炙⒁淮我梗蛟S他才能理解這座城市瘋狂的一面,在夜晚中的牛氣。
對于初來北京的游客,簋街的名字有點可怕,不過簋街在清朝的時候名字更直接,更像恐怖小說中的場景——鬼街。清朝時期,北京市的各個城門都有專門的用途,不得隨意使用,如朝廷出兵必須要走德勝門。東直門是往城里運送木材和往城外抬送死人的,這里又是城郊接合的市場,攤販們后半夜開市,以煤油燈取亮,遠看燈影憧憧,再加上整條街上比肩相鄰的棺材鋪,故名“鬼街”。后來嘛,棺材鋪搬走了,但名字還在,只不過為了好聽一點改成了簋街,這個簋是中國古代盛飯器具的意思。對我來說,管它哪個鬼(簋),遇到了拉過來喝兩杯再說。
簋街是我們這些北京青年刷夜的固定地點之一。在北京生活,刷夜是基本功,如果連刷夜都不行,那么基本就沒有鐵哥們了。我基本上每隔十多天和一群發(fā)小去刷一次夜,不過我喜歡和朋友喝酒聊天的刷夜方式,所以對KTV或酒吧那種嘈雜的刷夜場所毫無興趣,我對簋街情有獨鐘。簋街對于北京年輕人的意義已經(jīng)超出了酒樓食肆的范疇,成為京城夜生活和飲食文化的一個圖騰。
簋街是一條很奇妙的美食街,雖然位于二環(huán)以內,屬于北京的黃金地段,但在白天生意并不怎么樣。政府想過很多方法推動簋街白天的餐飲銷量,而基本都不奏效。對于我這個簋街??蛠碚f,我也不知道為什么自己從沒有在白天去過簋街,好像那是一種違反常識的行為。所謂的簋街常識就是,最好夜晚十點以后再去簋街,那時簋街的刷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每天深夜,夜幕下高掛的紅燈籠、滿街彌漫的麻辣味、鼎沸的人車聲,夜色越深簋街越熱鬧。或許可以把簋街比喻成巴黎的時尚天橋,簋街是北京流行美食的展臺,幾乎每年都會推廣一種帶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從麻辣燙到紅燜羊肉、從麻辣小龍蝦到香辣蟹……其實,像我這樣經(jīng)常去簋街的人,慢慢也覺得簋街的味道也就那樣,但簋街最大的魅力并不是餐飲,雖然它是一條美食街。
簋街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我們生活的另一面,是北京生活的另一種存在方式。我在簋街刷夜幾乎總能碰到熟人,雖然熟人在白天還是上級、商業(yè)伙伴或者其他什么職位,但在深夜的簋街甭管你什么職位,來了先喝兩杯再說。簋街蘊藏著的是一種愜意,是北京這座城市打骨子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與向往,而且這種渴望與階級無關。大家大口喝酒、大手剝蝦、大聲說話、大膽吹?!ㄏ?。夜色越深,酒意越濃,大家在簋街唱歌、謾罵、喝酒、叫喊、擁抱、哭泣,整條街都在躁動。等到黎明來臨時,一切又都恢復,殘留的醉意隨著上班的鬧鐘聲被驅散。(飛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