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君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惫旁娊虒W,不能只是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要重視指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進入情境,感受詩的內容,將心比心地進行感悟,充分領悟詩人的情感。因此,我就古詩教學談談自己的上課體會。
一、讀中挖掘人性光輝
古詩語言凝練而優(yōu)美,意境深邃,詩句的字里行間流露著詩人的情感。我盡量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時空,讓學生借助文本和資料自讀、自悟,在讀中理解、體驗、感悟、抒發(fā),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體現(xiàn)三個維度的有機融合。
如《墨竹圖題詩》通過寫竹子,抒發(fā)詩人的品質和氣概。因而,我就設計在理解詩意時,讓學生交流:“你還從中讀懂了什么?”學生認為:“詩人關愛百姓,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好官?!蔽医又尨蠹艺遥骸皬哪男┑胤侥芸闯鰜砟兀俊贝蠹议_始認真讀書,積極思考,從詩中找到詞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了詩人的品質。
在教學中,我盡力挖掘古詩中蘊含的美好人性,喚醒和培植學生心中的情感。借助資料、畫面讓學生感受詩人與竹子風格的統(tǒng)一。
再如教學王安石的《梅花》:“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惫旁妼懥俗髡咭蛐岬接南愣l(fā)現(xiàn)墻角梅花傲風斗雪、凌寒怒放的動人景象,心有所悟,寫下此詩。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反復吟誦,通過聯(lián)想、想象就會自然地把墻角的梅花看作是身在逆境中的品行高潔之士,將凌寒怒放理解為一個人頑強的斗爭精神的象征,由此受到堅強意識的教育。這種教育不是概念的、外在的、強加的,而是形象的、內在的、自省的,因此學生可以毫無障礙地接受。
二、讀中品味古詩情感
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歌。如鄭燮作為一位小小的州縣官吏,看到饑荒之年,老百姓啼饑號寒,衣食無著,勾起了他關愛百姓、體恤民情的思緒,從而寫出《墨竹圖題詩》一詩。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披文入情”,使學生體驗古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在這首詩中,我這樣做:
由讀引情。古詩的情感常常蘊含在富有音樂美的語言之中,要通過反復朗讀、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教古詩,總是把朗讀作為一根主線貫穿始終。如:起始階段齊聲讀,個別讀,注意讀準字音;然后讀出詩的節(jié)奏、韻味;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朗讀;學完全詩后讓學生反復朗讀,或一唱三嘆地吟讀,或搖頭晃腦地自由讀??傊?,要讓學生讀得朗朗上口,滾瓜爛熟,聲情并茂。
在古詩詞教學中少分析,讓學生多朗讀乃至熟讀成誦是一條寶貴的經(jīng)驗。詩讀百遍,其義自明,其情自見,通過讀也能將自己的體會、情感表達出來。指導學生誦讀時要注意詩的節(jié)奏、韻腳及合適的音調,恰當?shù)乇憩F(xiàn)詩中的思想感情。有的詩音調要緩慢、低沉,像陸游的《示兒》,朗讀時要把詩人那種至死不忘收復失地、光復中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達出來;有的則要用熱烈誠懇的音調來朗讀,如《贈汪倫》中表達的詩人李白與汪倫的深厚情誼;而《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則要用熱情奔放的音調來朗讀,才能把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澎湃激情表現(xiàn)出來。
另外,語文教學應當是一次次生命對話,是學生們內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們個人見解和智慧的展現(xiàn)。因此,在古詩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我在教學《墨竹圖題詩》時,讓學生通過注釋和資料加深對詩人鄭燮的認識,交流自己所品出的詩人的內心情感,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如引導學生:請你讀出詩人關心百姓、體恤民生的心情;請你讀出對詩人的敬仰……在這樣的課堂里,教師和學生進行著對話,這里的對話,是師生都敞開心扉、人格對等的精神交流,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欣賞、評判,是學生張揚個性、自我超越的過程,這是智慧碰撞、情感相融的結果,教學因此而涌動著生命的靈性。
三、讀中想象領悟意境
意境,是創(chuàng)作者的審美體驗和情感與經(jīng)過提煉、加工后的生活圖景融為一體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詩不同于小說,它不可能像小說那樣,按照生活矛盾發(fā)展的過程鋪敘開去。詩人是從這一過程中截取幾個最感人的鏡頭,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一種畫外有畫、言外有意、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來表達審美體驗并反映生活本質的。入境,是讀古詩的根本。在古詩學習中,我盡力啟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去領悟古詩中的意境美。
如《墨竹圖題詩》一詩語言相當精練,初讀此詩,似覺平易,細加欣賞,則意境深遠。在教學中我首先指導學生弄清詩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在學生初步理解詩意之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你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想象豐富,把一位白天為百姓操勞頓,夜不能寐,憂民愛民的好官形象生動地再現(xiàn)出來了,較深刻地領悟到詩的意境。
最后,我讓學生賞畫。學生縱情品讀古詩后,讓他們靜下心來欣賞畫面,心理上就會形成一個落差,變大聲讀出情感為靜心體驗情感。此時,學生迫不及待地想抒發(fā)感情,情感的宣泄與語言的積累融為一體。
總之,課堂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會,整體效果較好。我將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探索,將古詩文的學習融入少年兒童的五彩生活,發(fā)掘古詩文的語言魅力,展現(xiàn)古人的高尚品格,培育新一代少年君子,使中華民族的經(jīng)典文化代代傳承,讓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