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日本 “陰陽道”成立端委探析

      2014-10-11 06:22:04○王
      關鍵詞:陰陽五行歷法天文

      ○王 靜

      (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福建泉州362021)

      近年來,日本的史學、文學、宗教學等學界都展開對“陰陽道”的研究。中國古代陰陽思想6世紀傳入后,經(jīng)千余年的流變,給予了日本文化以很大影響。日本著名思想史學家家永三郎強調(diào)“上至國家的政治判斷下至貴族個人的私生活都廣泛地被陰陽道所支配。特別是在失去進取敢為、尋求平安無事的充滿萎靡風氣的平安貴族社會,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囿于陰陽道的吉兇,墨守各種禁忌,這一習慣已經(jīng)扎根于那個社會”[1]524。吉野裕子闡述了中國古代陰陽五行思想給日本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帶來的影響。[2]嚴紹璗《日本中國學史稿》中特別提到“陰陽學說”在日本古代政治和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影響作用。[3]20-30不難判斷,陰陽五行思想在日本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影響不可小視。研究中國古代陰陽思想在日本的傳播,有助于我們了解日本古代科學技術、傳統(tǒng)節(jié)日等表層文化現(xiàn)象,同時也能幫助認識日本哲學、宗教等深層文化。研究日本文化,特別是平安時期的文化是不能對其視而不見的。我國學者就此方面的研究卻比較匱乏,更談不上形成體系。而日本學者早就開始了對陰陽道的研究,1915年日本就出版了已故歷史學者齋滕勵的著作《王朝時代の陰陽道》[4]251-277,它被日本學界認為是最早整理日本陰陽道的書籍。1990年以來,這方面的的研究成果更是層出不窮,至今天已有專著140余本,且研究種類繁多,如“陰陽道的概念及起源”、“平安時期的陰陽道”、“日本近世的陰陽道”、“陰陽道、道教與神道教的關系”、“陰陽道與日本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等。即便如此,關于陰陽道還存在諸多尚待解決的問題。尤其就其產(chǎn)生與形成的過程,在日本學者間存在很大分歧。“陰陽道”產(chǎn)生于日本還是中國,是否等同于“陰陽思想”?如果產(chǎn)生在日本,它又是什么時候形成的?這些都是研究“陰陽道”不能回避的問題。

      一 “陰陽道”概念界定的日本學界分歧

      對“陰陽道”的概念界定,日本學者之間存在嚴重分歧,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

      分歧一:對“陰陽道”是否具有日本特性存在分歧。以村山修一為代表的少數(shù)學者將“陰陽道”等同于中國的“陰陽五行說”,認為其產(chǎn)生于中國。村山修一如是說:“所謂‘陰陽道’指上古時代產(chǎn)生的中國民間信仰,將天體運行、宇宙運動與人類社會的變遷相關聯(lián),站在‘天人相關’的立場,依據(jù)天體變化預知萬事吉兇并決定如何采取對策?!保?]3以下出積與、山下克明為代表的大多數(shù)日本學者將“陰陽道”與“陰陽思想”嚴格區(qū)分開來。他們承認“陰陽道”的哲學原理來自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同時又明確指出“陰陽道”具有日本特性。下出積與闡明漢民族的陰陽五行學說雖然在東亞都有傳播的痕跡,但只有在日本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陰陽道。[6]151-159山下克明提出“陰陽道”一詞在中國及朝鮮都沒有出現(xiàn)過,“陰陽道產(chǎn)生于中國”一說便值得懷疑了,參考“紀傳道”等其它“道”之形成過程,陰陽道也和其它的“道”一樣形成于日本。[7]87關于“陰陽道”是否有日本特色這一爭論,隨著當今日本學界對“陰陽道”研究的深入,已經(jīng)有了定論。即陰陽思想源于中國大陸,但其具有鮮明的日本特色。

      分歧二:對“陰陽道”的概念界定模糊,眾說紛紜。日本思想家泰斗家永三郎認為“陰陽道”的“道”與“歷道”、“天文道”的“道”同出一轍,是日本古代的學科。家永三郎指出:“‘陰陽思想’隨著天文、歷法等傳入我國,與日本律令體制下進行的‘明經(jīng)’、‘文章’等學科的教育學習一樣,在國家機關中設立陰陽寮進行‘陰陽’、‘歷法’、‘天文’等技術支持及教育學習,這是因為陰陽思想與政治有密切關系,形成了‘陰陽道’這一思想體系”[1]。矢戶學認為“在日本把風水術、天文術、歷術等統(tǒng)稱為陰陽之道即陰陽道[8]36”。齋滕勵認為“陰陽道”是出自陰陽五行學說的俗信、迷信。[4]33村山修一則認為其有宗教哲學及科學技術兩面性。前者依據(jù)陰陽二元原理及五行的五種元素概念來解釋所有存在及現(xiàn)象,即“陰陽五行學說”;后者觀測天體、制定歷法、測量時刻、設計各種器具進行占卜活動[5]3。家永三郎將陰陽道視為日本古代的一門學科;矢戶學將陰陽道看做是日本古代的科學技術體系;齋滕勵將其歸為迷信;村山修一認為其既有科學技術的一面也有宗教哲學的一面。

      針對日本學者的“分歧”筆者查閱古代文獻資料和漢語詞典,的確沒有“陰陽道”一詞,與其相關的有“陰陽思想”、“陰陽學說”、“陰陽觀”、“陰陽哲學”。所謂“陰陽道”的“道”是否像山下克明所言與“紀傳道”或是我們熟知的“茶道”、“柔道”、“武士道”之“道”相同呢?日語中“道”有多種涵義與漢語相同,但日語的“道”還可解釋為“包含有日本價值觀的專門技藝”,如“劍道”、“柔道”、“華道”、“茶道”、“書道”。不難判斷“陰陽道”的“道”與我們所熟知的“茶道”等的“道”涵義有所不同。此外“道”還可指“古代日本學科名稱”,如“大學寮”中的“明經(jīng)道”、“紀傳道”、“算道”等;“陰陽寮”中的“陰陽道”、“歷道”、“天文道”;“典藥寮”中的“醫(yī)道”。日本文獻第一次出現(xiàn)“陰陽道”一詞是平安時期的《御堂關白記》。此書中記載寬弘三年 (1006)七月三日“從御簾前著園座、賜勘文、大弁對御簾之、先紀傳、次明經(jīng)、次明法、次陰陽道、讀了”[9]183。顯而易見,文中的“陰陽道”指陰陽寮里的學科之一。

      “陰陽道”能否解釋為“古代日本學科名稱”?如果可以這樣解釋,它又是怎樣一門學科呢?要解答這些問題不妨回顧陰陽思想傳播日本的過程及其在日本發(fā)展的歷史。

      二 日本正史記載的陰陽思想受容原委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最深刻地體現(xiàn)陰陽之道這一哲學命題的著作當屬《周易》,《周易》為五經(jīng)之首,其最基本的哲學命題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研究《周易》的日本傳播即可對中國古代陰陽思想的日本流播有大體了解。再者,了解日本古代對大陸文化的接受,不能略過“書籍之路”。故,我們可以通過日本古代的《周易》受容端委來研究陰陽思想的古代日本流播。

      日本現(xiàn)存最早的漢籍目錄——藤原佐世撰《日本國見在書目錄》(成書于889-898)中關于“易”的中國典籍有三十三種共一百七十七卷。如:“《易家》(177本)、《歸藏》、《周易》鄭玄注、《周易》京房章句”[10]1-2等唐代以前的書籍,還有孔穎達撰《周易正義》等一些典籍,這說明9世紀末日本已經(jīng)藏有關于《易》的不少漢籍。

      據(jù)編纂于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書紀》,也是六國史之首的《日本書紀》載,繼體天皇7年 (513年)七月百濟“貢五經(jīng)博士段楊爾”[11]301。同10年9月 (516年)“百濟遺州利即次將軍,副物部連來,謝賜己之地。別貢五經(jīng)博士漢高安茂、請代博士段楊爾。依請代之”[11]308?!度毡緯o》還記載,在欽明天皇14年 (553年)6月“遣內(nèi)臣使于百濟。…別敕、醫(yī)博士、易博士、歷博士等、宜依番上下。今上件色人、正當相代年月。宜付還使相代。又卜書、歷本、種種藥物、可付送?!保?2]422敕書中提及以前派遣來的歷博士已經(jīng)到期,要求派遣替代的人。同一敕書中還提到請百濟送卜書、歷書、種種藥物。次年,“五經(jīng)博士王柳貴代固德馬丁安。僧曇惠等九人代僧道深等7人。別奉敕,貢易博士施德王道良,歷博士固德王保孫,醫(yī)博士奈率王有悛陀。採藥師施德潘量豐”。[11]428自此以后不知是朝鮮將來朝的易博士王道良、歷博士王保孫立即召回還是當時大和朝廷的習得中國經(jīng)典能力有限,到觀勒來朝的大約50年間有關陰陽五行學說的記載在日本出現(xiàn)空白期。直到推古朝10年 (602年),“冬10月。百濟僧觀勒來之。仍貢歷本及天文、地理書,并遁甲、方術之書也。是時選書生三四人,以俾學習于觀勒矣。陽胡史祖玉陳習歷法,大友村主高聰學天文、遁甲,山背臣日並立學方術,皆學以成業(yè)”[11]539。

      根據(jù)《日本書紀》記載的陰陽五行思想的日本流播軌跡可推知陰陽五行思想流播日本的時間及其初傳日本的特點。

      首先,筆者認為513年五經(jīng)博士流播日本也就意味著陰陽五行思想隨之傳入。所謂的“五經(jīng)博士”是漢武帝在朝廷中設置的學官,傳授《詩》《書》《禮》《易》《春秋》,后來百濟也模仿漢朝制定了五經(jīng)博士制度,百濟的五經(jīng)博士來朝意味著儒家經(jīng)典的輸入。一般認為,《周易》講陰陽,《尚書·洪范》講五行,據(jù)此推知陰陽思想五行已傳播到日本。

      其次,從陰陽五行思想的日本流播軌跡來看,古代日本人吸收中國的易學思想有所側(cè)重,他們輕義理而重象數(shù)、輕玄虛而重實用。從欽明天皇十四年日本使者專門要求派遣“易博士”足可見其對“易學”的重視及需要,但當時日本需要的“易學”博士主要精通的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象數(shù)易學”即占筮。另外從其要求“卜書”也可知曉其對占卜的重視程度。不難判斷,與陰陽五行哲學原理相比,日本政府更重視吸收基于此原理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科學技術,如天文、歷法、中醫(yī)、占卜等。古代日本先人接受陰陽五行的思維方式注定了陰陽思想在日本的發(fā)展方向。

      三 御用“科學”——陰陽道

      陰陽五行思想傳入后,日本統(tǒng)治者盡其所能學習模仿,并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吸收和接納的體系,其表現(xiàn)形式之一就是“陰陽寮”,筆者認為它的成立標志著“陰陽道”的初步形成?!度毡緯o》載,天武天皇4年 (675)正月“四年春正月丙午朔,大學寮諸學生、陰陽寮、外藥寮、及舍衛(wèi)女、墮羅女、濟王善光。新羅仕丁等,捧藥及珍異等物進”[12]356-357。同年“始興占星臺”[12]358??芍毡驹谔煳涮旎蕰r就成立了陰陽寮?!度毡緯o》天武天皇13年 (684)出現(xiàn)“陰陽師”一詞,書中記載,天武天皇13年“庚辰,遣浄廣肆廣瀨王,小錦中大伴連安麻呂及判官、錄事、陰陽師、工匠等于畿內(nèi),令視占應都之地。是日,遣三野王、小錦下悉女臣筑羅等于信濃,令看地形,將都是地歟”[12]432。據(jù)701年大寶律令①大寶令被認為參考唐“永徽令”(651年)而制訂的。的“二官八省”制②“二官”為神祗官、太政官;“八省”為中務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宮內(nèi)省。,下設“事務官”和“技術官”,由“陰陽頭”統(tǒng)管,分為陰陽博士、天文博士、歷博士、漏刻博士。具體官職如下:

      圖1

      陰陽寮由中務省管轄,中務省侍奉天皇側(cè)近,行使詔敕頒行等宮中一切政務。陰陽寮職責是觀測天文、氣象變化,制定歷法、管理時刻及承擔學生教育培養(yǎng)接班人。其中陰陽頭主要負責天文、歷法,判斷祥瑞災異,勘定地相、風水,舉行祭儀等,可支配人員計有87名;陰陽師負責占筮、相地等;陰陽博士負責教導“陰陽生”。歷博士負責制定歷法和教“歷生”,天文博士負責觀天象,如若有異常要秘密上奏以及教“天文生”。漏刻博士率“守辰丁”警備漏刻。據(jù)《續(xù)日本紀》記載,平寶字元年 (757年)“十一月癸未,敕曰,如聞。頃年,諸國博士、醫(yī)師,多非其才,托請得選,非唯損政,亦無益民。自今已后,不得更然。其須講經(jīng)生者三經(jīng),傳生者三史,醫(yī)生者大素、甲乙、脈經(jīng),本草,針生者素問、針經(jīng)、明堂、脈決,天文生者天官書、漢晉天文志、三色薄贊、韓楊要集,陰陽生者周易、新撰陰陽書、黃帝金匱、五行大義、歷算生者漢晉律歷志、大衍歷議、九章、六章、周髀、定天論,並應任用。被任之后,所給公廨一年之分,必應令送本受業(yè)師。如此,則有尊師之道終行,教資之業(yè)永繼。國家良政,莫要於茲。宜告所司早令施行”[13]271,即757年“敕”,“陰陽生”的教科書為《周易》《新撰陰陽書》《黃帝金匱》《五行大義》;“天文生”學習《史記》天官書、《晉書》天文志、《漢書》天文志、《三色薄讃》《韓楊要集》;“歷算生”學《漢書》律歷志、《晉書》律歷志、《大衍歷議》《九章》《六章》《周髀》《定天論》。顯然陰陽寮是當時政府機構(gòu)的科學、天文研究中心,類似我國古代的國子監(jiān)。而陰陽寮內(nèi)所從事的天文、歷法、漏刻、占卜等與陰陽五行學說相關的實用科學技術統(tǒng)稱為“陰陽道”。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對比中日兩國的官制設置來窺視陰陽寮成立初期日本消融陰陽五行思想的特點。毋庸置疑,陰陽寮仿效了唐朝的官制,但并非照搬照抄。唐代設置太史局和太卜署來分別掌管“歷法、天文、漏刻”和“占卜、方術”。太史局屬秘書省,秘書省掌管經(jīng)籍圖書之事。太卜署屬太常寺,是事務性職官,掌管祭祀。據(jù)《唐六典·卷十·秘書省》③《唐六典》成書于開元二十六年 (738年),是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會典,所載官制源流自唐初至開元。載,太史局令2人從五品下、丞2人從七品下、令史2人、書令史4人、楷書手2人、亭長4人、掌固4人、司歷2人從九品上、保章正1人從八品上、歷生36人、裝書歷生5人、監(jiān)候5人從九品下、天文觀生90人、靈臺郎2人正八品下、天文生60人、挈壺正2人從八品下、司辰19人正九品下、漏刻典事16人、漏刻博士9人、漏刻生360人、典鐘280人、典鼓160人。共計1015人。據(jù)《唐六典·卷十四太常寺》載,太卜署令1人正八品下、丞2人正九品下、府1人、史2人、卜正2人從九品下、卜師20人、巫師15人、卜博士2人從九品下、助教2人、卜筮生45人、掌固2人。共計94人。唐代歷法、天文、漏刻之學已形成相當規(guī)模。在人數(shù)方面,太史局超出太卜署10倍之多;從官位來看,同樣的官位太史局均高于太卜署。這足以判斷唐政府將掌管“天文漏刻”的太史局看做真正的科學機構(gòu),而將負責“占卜方術”的太卜署視為從事宗教性活動的部門,且更重視前者。

      顯然,大寶律令制下的日本“陰陽寮”是唐代“太史局”和“太卜署”的合成,置于中務省下,將“天文歷法漏刻”和“占卜方術”同等視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日本人沒有將“歷法”、“天文”等古代科學技術和被中國看來是迷信、俗信的“占卜”、“方術”劃清界限,甚至將兩者混為一談,同視為與陰陽五行相關的先進“科學技術”,由陰陽寮統(tǒng)一管轄。毋庸置疑,天文、歷法是古代科學技術??墒?,將“占卜”與“科學技術”聯(lián)系在一起,現(xiàn)代人很難接受。要對此做解釋就要將當時的中日占卜技術稍作比較。日本的原始占術在彌生時代已普遍使用,但尚不成熟。最早表明日本存在占卜習俗的古籍是中國的《魏志·倭人傳》,書中記載:“其俗舉事行來,有所云為,輒灼骨而卜,以占吉兇,先告所卜,其辭如龜令法,視火坼占兆。[14]920”由此可知,上古日本還處于骨卜時代。而中國的卦氣占卜術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較之當時日本的占術完備,對當時的日本來說不能不說是先進的、甚至是“科學的”。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等科學技術是先人們運用陰陽五行學說發(fā)展起來的,其中蘊含著陰陽思想的理論。日本制造的漏刻、渾儀、天體儀是仿制的,又按照中國唐朝的天文機構(gòu)建立了日本天文機構(gòu)——占星臺。日本原本沒有歷法,為了使祭祀和耕作方便向古代中國學習歷法。回顧歷史,日本自公元604年至公元1684年一千多年中,先后使用了中國古代的歷法《元嘉歷》《麟德歷》《大衍歷》《五紀歷》和《宣明歷》。因此,上古日本人將天文、漏刻、歷法、占卜等科學技術置于陰陽寮下管轄不無道理。而以此機構(gòu)的設立為契機,日本的古代科學技術發(fā)展初見端倪,形成了吸收中國古代陰陽觀的獨特視角,這便是“陰陽道”的日本雛形。

      綜上,筆者以為自陰陽寮成立之日起,陰陽五行學說的日本模式就初步形成了。把此時的“陰陽道”解釋為“古代日本學科名稱”是可以理解的,但將“陰陽道”與“歷道”、“天文道”看成是并列關系是不嚴密的?!瓣庩柕馈笔前恕皻v法”、“天文”、“漏刻”、“占卜”等與陰陽五行理論相關的綜合學科。至此也就推翻了村山修一將“陰陽五行思想”等同于“陰陽道”的觀點。由此看來,平安時代以前的陰陽道并非現(xiàn)在為人們所認知的以咒術為主體,而是帶有很濃郁的學術色彩。正如矢戶學闡述的那樣:“在我國把風水術、天文術、歷術等稱為陰陽之道即陰陽道?!保?]另外,政府禁止百姓擁有陰陽術有關的專門典籍。也就是說,陰陽道至此成為律法制度的一部分,誰控制了“陰陽寮”就等于握有詮釋一切的能力,陰陽道成為天皇的御用之學。

      結(jié) 語

      在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歷程中,日本古代對中國的文化可謂向往至極,盡其所能學習模仿。在璀璨的古代中國文化面前,日本人仍能結(jié)合自身發(fā)展需求,有選擇地吸收先進的古代中國文明并將其日本化,逐漸地建構(gòu)日本文化的特色。

      毋庸置疑,中國古代陰陽五行思想對日本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我們又不能否認日本陰陽道雖然傳承了中國古代陰陽五行思想的哲學理論,但隨著其發(fā)展變化,日本特色凸顯。古代日本人吸收中國陰陽五行思想并非照搬照抄,他們輕義理而重象數(shù)、輕玄虛而重實用。但“陰陽道”之“道”既不同于“茶道”之“道”,也不同于“天文道”之“道”,它是日本“道”文化中較特殊的概念。今天我們不能拋開特定的歷史語境去理解日本“陰陽道”,陰陽道在一千五百年的歷史長河里,經(jīng)歷了從古代科學技術到平安宗教,最后淪為封建迷信的發(fā)展歷程。然而,一提到“陰陽道”,人們往往將其置于平安朝語境去探討或干脆將其視為迷信、方術,抑或忽視了自陰陽寮成立到奈良末期陰陽道的特征,或?qū)㈥庩枎煆氖碌恼疾坊顒涌浯?,較少涉及陰陽寮內(nèi)職員從事的其他活動。本研究以探討陰陽道的成立及成立初期的特征為契機,意在強調(diào)一個基本事實—— “陰陽道”在上古日本也曾是“古代文明”的代名詞。自天武天皇設立陰陽寮開始,日本獨特的陰陽道就形成了。至奈良末期為止,日本陰陽道是陰陽寮的事務官及技術官從事的“歷法”、“天文”、“漏刻”等基于陰陽五行思想原理的科學研究及實踐活動。此時的陰陽道具有濃郁的學術色彩,被日本人視為學問,并非現(xiàn)在為人們所認知的以咒術為主體的方術。

      [1] 家永三郎.日本思想體系8:古代政治社會思想[M].東京:巖波書店.1979.

      [2] 吉野裕子.陰陽五行思想からみた日本の祭り [M].京都:人文書院.2000

      [3] 嚴紹璗.日本中國學史稿 [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9.

      [4] 齋滕勵.王朝時代の陰陽道[M].東京:甲寅叢書刊行所.1915,(再版)名著刊行會.2007.

      [5] 村山修一.日本陰陽道史話[M].大阪:大阪書籍.1987.

      [6] 下出積與.日本古代の道教·陰陽道·と神祇[M].東京:吉川弘文館.1997.

      [7] 山下克明.平安時代の宗教文化と陰陽道 [M].東京:巖田書院.1996.

      [8] 矢戸學.陰陽道とは何か [M].東京:PHP新書.2006.

      [9] 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御堂関白記Ⅰ [M].東京:巖波書店.1984.

      [10] 藤原佐世.日本國見在書目錄 (影印本)[M].東京:名著刊行會.1996.

      [11] 小島憲之,直木孝次郎.日本書紀Ⅱ[M].東京:小學館.1998.

      [12] 小島憲之,直木孝次郎.日本書紀Ⅲ[M].東京:小學館.1998.

      [13] 直木孝次郎他訳注.続日本紀Ⅱ[M].東京:平凡社.1988.

      [14] 陳 壽.三國志 (上)[M].北京.中華書局.2009

      猜你喜歡
      陰陽五行歷法天文
      天文動手做/中國古天文系列 三星在天、在隅、在戶
      軍事文摘(2024年4期)2024-01-09 09:08:34
      遨游天地話歷法 穿越時空訪古臺
      軍事文摘(2023年20期)2023-10-31 08:43:18
      從走馬樓西漢簡歧異干支談漢初歷法混用問題
      天文篇
      “陰陽五行”并非不科學
      “陰陽五行”并非不科學
      一群“玩”天文的癡迷少年
      學生天地(2016年31期)2016-04-16 05:16:00
      陰陽五行思想對漢代藝術的影響
      歷法術語“執(zhí)徐“”大荒落”“敦牂”“協(xié)洽”詞義及相關考索
      語言與翻譯(2014年2期)2014-07-12 15:49:22
      陰陽五行與針灸——淺談《內(nèi)經(jīng)》陰陽五行學說在針灸學中的運用
      承德县| 金沙县| 历史| 海城市| 体育| 湘阴县| 常山县| 开原市| 泽州县| 洪雅县| 金堂县| 苍南县| 花莲市| 老河口市| 南京市| 拉孜县| 双城市| 新丰县| 永清县| 黄大仙区| 太和县| 盈江县| 通辽市| 广水市| 丹凤县| 新巴尔虎右旗| 洱源县| 镇平县| 措勤县| 浑源县| 启东市| 横峰县| 应城市| 西林县| 金川县| 页游| 濮阳市| 津市市| 东乡族自治县| 家居| 温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