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軍 王潔蘭 林家琳 老桂紅 廣東省第一榮軍醫(yī)院,廣東省廣州市 510260
隨著人類生活壓力的增加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消化道潰瘍成為中國居民高發(fā)的慢性疾病之一[1]。胃潰瘍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飯后上腹部慢性疼痛,也可表現(xiàn)為左上腹、劍突下慢性鈍痛、脹痛,嚴重者可出現(xiàn)反酸、噯氣,甚至出現(xiàn)胃出血、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2]。因此,選擇適合的診斷方式實現(xiàn)消化性潰瘍的早期診斷尤其重要。目前,常規(guī)的消化道潰瘍的診斷方法包括X線上消化道造影以及胃十二指腸鏡檢查[3],其中胃十二指腸鏡檢查被認為是當前胃潰瘍診斷的金標準,但由于胃鏡檢查創(chuàng)傷大,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不適感,患者往往難以接受。X線鋇餐檢查過程中,微型潰瘍灶往往會被硫酸鋇懸浮液掩蓋,造成漏診,再加上X線的輻射損傷,臨床應用往往受限。而胃窗超聲造影檢查方便、安全、無創(chuàng),被廣大患者所接受,但對其診斷效果的報道較少,臨床尚未得到廣泛應用,為此,筆者收集2009年9月-2013年8月于我院就診的消化道潰瘍的患者,探究比較胃窗超聲造影與X線消化道造影對上消化道潰瘍的臨床診斷價值,并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選擇2009年9月-2013年8月間診治的200例消化道潰瘍患者,其中男107例,女93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44.3±8.45)歲;所有患者均經胃鏡或手術病例診斷檢查證實為胃潰瘍。將所選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44.3±7.54)歲;觀察組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齡21~74歲,平均年齡(44.3±8.14)歲。經檢查,兩組患者均無嚴重的心、肺、泌尿系統(tǒng)疾病等其他并發(fā)癥。經比較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情況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方法 檢查前事先排除腸梗阻、碘劑過敏等疾病。隨后觀察組選用胃窗超聲造影,具體方法如下:檢查前囑患者常規(guī)禁食8h,禁水6h,超聲探測儀選用韓國 MEDISON 8800MT和飛利浦HD-15彩超診斷儀,選擇胃窗聲學造影劑(杭州胡余慶堂醫(yī)藥技術有限公司生產)一包,500ml開水沖泡成糊狀口服,囑患者取坐位、仰臥位、右側臥位,輔助以俯臥位及左側臥位,超聲探頭經腹壁,按胃十二指腸體表投影依次檢查,觀察胃十二指腸黏膜、厚度層次、胃十二指腸形態(tài)結構以及蠕動等情況,并加以記錄。對照組選用X線消化道造影檢查,具體方法如下:檢查前囑患者常規(guī)禁食、禁水6h,患者立于X線透視攝片機(GETX-111)上,服用硫酸鋇懸濁液200ml及發(fā)泡劑后,轉動X線透視攝片機,進行多方位攝片。觀察胃十二指腸黏膜、厚度層次等情況,并加以記錄。此后,行胃鏡或手術治療病理檢查證實均為消化道潰瘍。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用SPSS13.0統(tǒng)計學方法對研究結果加以對比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檢測,認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胃窗超聲造影與胃鏡或手術潰瘍檢出率比較 胃窗造影潰瘍檢出率達91.5%,其中胃潰瘍的檢出率達91.09%,十二指腸潰瘍的檢出率達91.92%,以胃竇及幽門管部以及十二指腸后壁及小彎側漏診率最高,其中胃小彎部4例,胃竇及幽門管部4例,十二指腸后壁3例,小彎部2例。詳情見表1。
表1 胃窗超聲造影與胃鏡或手術潰瘍檢出率比較
2.2 胃窗超聲造影與X線消化道造影檢查檢出率比較 經比較,胃窗潰瘍病的檢出率達91.50%,與X線鋇餐造影的檢出率(92.00%)比較,無明顯差異,其中胃十二指腸各部位潰瘍檢查率與X線鋇餐檢查均無明顯差異。詳情見表2。
表2 胃窗超聲造影與X線消化道造影檢查檢出率比較〔n(%)〕
消化性潰瘍是指由過多的胃酸和胃消化酶引起的胃黏膜損傷導致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生活壓力、精神過度刺激、吸煙飲酒、不規(guī)律的生活方式以及不當?shù)娘嬍沉晳T均是造成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是造成消化道潰瘍和胃癌的重要原因,且傳染性較高[4],是一種慢性、高發(fā)的消化道病,表現(xiàn)為慢性疼痛、腹脹、惡心、反酸等癥狀,臨床診斷、治療困難,易復發(fā)[5]。其中胃潰瘍好發(fā)于胃竇部的胃小彎處,十二指腸潰瘍好發(fā)于十二指腸球部前、后壁,尤其以前壁多見。目前,用于消化性潰瘍的常規(guī)診斷方法包括X線消化道造影以及胃鏡檢查,其中胃鏡檢查認為是診斷消化性潰瘍的金標準,尤其易于發(fā)現(xiàn)微小病變[6],但由于胃鏡屬于有創(chuàng)性操作,往往引起患者強烈的不適,術后亦可引起患者聲音嘶啞、咽部不適等不良反應,患者往往對此產生恐懼心理,臨床應用受限[7]。
X線鋇餐造影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方法,檢查前囑患者吞食無害的高密度鋇餐造影劑,用以增加腹腔臟器的對比度,以實現(xiàn)消化道病變的診斷[8]。X線鋇餐檢查顯示:胃潰瘍主要表現(xiàn)為胃黏膜連續(xù)性中斷,潰瘍部形成龕影,突出于胃十二指腸輪廓之外,為消化道潰瘍X線鋇餐造影檢查的直接征象,其間接征象表現(xiàn)為“項圈征”、“狹頸征”,周圍黏膜表現(xiàn)完整光滑,無糜爛出血征象,呈中心放射狀分布于潰瘍周圍;十二指腸潰瘍好發(fā)于十二指腸球部,主要表現(xiàn)為十二指腸球部出現(xiàn)瘢痕性攣縮、變形,出現(xiàn)激惹征、黏膜紊亂等征象,臨床檢出率較高。本文結果顯示,X線鋇餐檢查的檢出率達92.00%,臨床應用價值較高,但除X線的輻射作用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以外,鋇餐檢查過程中,硫酸鋇懸浮液涂布于胃黏膜表面,??裳谏w微小病灶,為此檢查期間需合并吞服發(fā)泡劑,形成氣鋇雙重造影,以提高潰瘍病的確診率,但只能顯示胃黏膜病變,對于胃黏膜肌層的局限性病變的檢出率較低。且對于碘試驗陽性、心肺疾病、腎功能不全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者禁做此項檢查,臨床應用受限[9]。
胃窗超聲造影檢查是臨床胃潰瘍常用的檢查,是臨床常用的消化道潰瘍的診斷方法之一[10]。胃窗表現(xiàn)為:黏膜表面出現(xiàn)1~2.5cm的凹陷,凹陷部顯示低回聲區(qū),部分大潰瘍表現(xiàn)為“腔外型”凹陷,顯示出“橋征”。凹陷外周表面呈為局部高回聲區(qū),呈現(xiàn)出局限性增厚,層次結構不清楚,表現(xiàn)為“強光圈”、“強光斑”,且不伴聲影,結構清晰,潰瘍處壁結節(jié)層次清楚。黏膜表面出現(xiàn)凹陷,凹陷部及兩側顯示增厚低回聲區(qū),凹陷表面為局部高回聲區(qū),潰瘍處壁結節(jié)層次清楚,黏膜及黏膜肌層呈現(xiàn)出低回聲、黏膜下層呈高回聲、肌層呈低回聲以及漿膜層呈現(xiàn)出高回聲,尤其對累及黏膜下層的潰瘍病變檢出率極高。本文結果顯示,胃窗造影潰瘍檢出率達91.5%,與X線鋇餐造影的檢出率(92.00%)比較,無明顯差異。由此可見,胃窗超聲檢查同X線鋇餐造影診斷效率相同,潰瘍征象鮮明,易于辨認,可降低誤診率。除此之外,胃腸超聲顯影劑相比較鋇餐造影劑而言,屬于米類、豆類加工的細粉制劑,精細均勻、黏稠度小、口感良好,不會造成過敏反應等副作用,并且可以充分均勻地涂布于胃黏膜表面,造影劑的高回聲可以與胃壁黏膜的低回聲區(qū)形成明顯的對比,增強胃腸道與其他腹腔臟器的對比,顯像清晰,可以消除胃黏膜及氣體的干擾,減少胃腸道超聲偽像,增加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檢出率,造影劑在潰瘍口與沉積的微小氣泡形成明顯的強回聲,增加了診斷效率,減少微型潰瘍的漏診、誤診率[11]。此外,超聲顯像劑粉狀造影劑在胃中停留時間長,胃排空時間較長,且不會對患者健康造成影響,可延長檢查時間,更重要的是,超聲檢查消除了輻射作用,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傷[12]。
本文結果提示,胃窗超聲檢查仍存在一定的誤診率,其中以胃竇及幽門管部以及十二指腸后壁及小彎側漏診率最高。造成漏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肥胖、胃內食物及氣體殘留過多,以及潰瘍位置隱匿,潰瘍面積小而淺是造成漏診的主要原因,需進一步研究改善。
綜上所述,與X線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相比,胃窗超聲檢查是一種安全有效、無創(chuàng)且操作簡單的消化道潰瘍的診斷方法,能充分顯示消化道肌層病變,降低消化道潰瘍的誤診、漏診率,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何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20例診斷和治療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7):38,39.
[2]翟宏丁,吳世行,蔡澤云,等.胃腸穿孔超聲檢查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5):6-7.
[3]劉素玲.超聲助顯劑在診斷十二指腸潰瘍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35):109-110.
[4]秦慶穎,陳柱花,秦慶顏.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1):130-131.
[5]顧新剛,吳旸,夏寅娟,等.胃窗超聲造影對胃病灶的臨床應用價值〔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19):3568-3570.
[6]諶美霞.88例老年人消化性潰瘍胃鏡診斷及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30):119-120.
[7]馮秀榮,薛改琴.胃窗超聲造影與常規(guī)超聲檢查在胃癌術前T分期中的應用比較〔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3,25(2):87-89.
[8]劉尊清,胡育松,徐智君,等.胃小區(qū)形態(tài)異常的X線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7):134-135.
[9]王梅,盂華,等.AFP、CEA、CA199、CA724聯(lián)合檢測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的臨床價值〔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6):546.
[10]郭丹陽,程文,等.胃窗超聲造影、多層螺旋CT及兩者聯(lián)合診斷胃癌的價值比較〔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2,23(11):789.
[11]李志國.均勻有回聲型超聲助顯劑在胃超聲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0,8(10):113-114.
[12]黃榮,楮加靜.胃超聲檢查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8,5(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