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趁平
在人的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健康教育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游戲伴隨人的一生,以不同的方式使人生豐富而充滿著希望與歡欣。[1]那么我們?nèi)绾卧谛W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開展游戲呢?對此,筆者有以下認識與思考。
一、 厘清游戲內(nèi)涵,堅持因材施教
游戲?qū)πW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已經(jīng)被學者及教育工作們所共識,但是踐行者在實踐之前還是需要對游戲的內(nèi)涵有一個明確的了解。本文認為游戲內(nèi)涵主要體現(xiàn)在“形象性”、“逼真性”及“活動性”等三個方面。以形象性為例,就是我們用于心理教育的游戲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性。我們可以通過語言和動作加以實現(xiàn)。
例如,“轉(zhuǎn)瓢”游戲時,三、五名學生圍著一只瓢坐下,一人將瓢轉(zhuǎn)動起來,其他人則誦唱歌謠道:“轉(zhuǎn)呀轉(zhuǎn)呀不停地轉(zhuǎn),大家都來轉(zhuǎn)瓢玩。瓢指誰,誰來唱,唱完歌呀再來轉(zhuǎn)?!边@樣反復地誦唱著,一直唱到瓢停下來。此時瓢頸指向誰,誰就要表演歌舞。
再如,游戲“貓捉老鼠”,玩時先由一人扮作老鼠、一人扮作貓,其他人手拉手圍成一個圈?!柏垺痹谌ν?,“鼠”在圈內(nèi)。這時“貓”問道:“貓捉老鼠幾更天?”大家答道:“三更天。”“貓”又問道:“天要亮哦?”大家答道:“亮哩?!薄柏垺痹賳柕溃骸坝暌渑叮俊贝蠹掖鸬溃骸奥淞??!薄柏垺痹賳柕溃骸疤杺阋獡闻??”大家答道:“撐哩?!薄柏垺痹賳柕溃骸袄鲜笠优??”大家答道:“逃哩?!币贿呎f著,“老鼠”在眾人的手搭成的“太陽傘”下鉆來鉆去,而“貓”則在后面緊緊追趕,一直到將老鼠捉住。
從上面的兩則游戲中我們可以看出,游戲過程中伴以歌謠可以極大地增加游戲的形象性。游戲活動中一邊做動作,一邊唱歌、對話,就會使游戲活動變得更為形象,更富有真實感,也更適合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當然,通常在游戲設(shè)計的過程中會通過模仿增加其形象性,如各種動物的走、跑、跳躍、爬行、飛撲、捕物等動作。通過對游戲的內(nèi)容厘清,教師對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將更有針對性。
二、 明確游戲種類,堅持有的放矢
適合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戲有好多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弄清自己選擇的游戲?qū)儆谀囊活悾祟愑螒虻奶攸c、作用及要求有哪些。
在分類上,目前有這樣幾種分法。首先,從認識發(fā)展的角度來分,有運動性游戲、象征性游戲、結(jié)構(gòu)性游戲以及規(guī)則性游戲。其次,從社會性的角度又分為無所用心的行為游戲、偶然的行為、袖手旁觀的行為、單獨的游戲、平行的游戲、聯(lián)合游戲和合作游戲等。通常,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游戲分為創(chuàng)造性游戲和規(guī)則性游戲。其中前者主要有角色游戲、結(jié)構(gòu)游戲和表演游戲,后者有體育游戲、音樂游戲和智力游戲。也有按某一治療作用進行的分類,如在治療小學生心理障礙方面可以分為指導性游戲和非指導性游戲。指導性游戲比較強調(diào)在實施前對小學生心理問題的診斷,也就是先分析后設(shè)計,針對不同心理行為問題進行不同游戲方案的設(shè)計。一般主要是通過設(shè)定一定的場景和選定特色的玩具以幫助重塑小學生焦慮反應的經(jīng)驗,幫助小學生從傷痛和緊張心理中走出來。而非指導性游戲不注重小學生過去的歷史以及潛意識,相反強調(diào)的是教師與小學生間的情感關(guān)系。想象引導類游戲就是指導性游戲的一種,其主要是幫助孩子表達出阻塞的感覺、愿望、需求以及想法。想象空間的引導提供了進入孩子內(nèi)心世界的一座橋梁,使得孩子可以觀察自己、檢視自己。
例如,游戲:美麗的玫瑰花
教師引語:請同學們閉起眼睛做一個深呼吸,然后想象一下,自己是一朵玫瑰花,當然你也可以是任何一種花,只是我叫你為“玫瑰花”。你是一朵什么樣子的玫瑰花呢?你很小嗎?還是很大?你是一朵已經(jīng)長大的玫瑰花,還是非常纖細的呢?你有沒有開出很多花呢?是什么顏色的花?你開了許多花,還是只有幾朵呢?你的花全開了,還是含苞待放中?你長得像什么?你的枝條長得像什么呢?你的根又長得如何呢?或是你根本沒有根,如果你有的話,這些根是不是又長又直,還是彎曲的?你的根有沒有很深呢?你有沒有刺?你住在哪里?庭院里、公園里、沙漠里,還是月球上?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你長在花盆里、土地上,或是水泥上?你的身邊有些什么呢?有沒有玫瑰花叢在附近?還是只有你?有沒有樹、小動物、小鳥或是人類?你是怎么生活的?誰來照顧你?現(xiàn)在的天氣怎么樣?有沒有鐵網(wǎng)將你圍著呢?……
好,現(xiàn)在請睜開你的眼睛,將你的玫瑰花畫下來,包含你剛才所有的景象。別擔心畫得不好,你不必畫出你最好的作品,但你必須與我一起討論這幅畫。
三、 優(yōu)化設(shè)計內(nèi)容,堅持重點突出
一般而言,游戲的設(shè)計主要包括游戲的名字、游戲的規(guī)則以及游戲的注意要求等。實踐告訴我們,在心理健康教育游戲設(shè)計上必須對其依據(jù)相應信息加以優(yōu)化。這些信息包括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教育目的與內(nèi)容特點以及教學環(huán)境等。本文認為游戲設(shè)計優(yōu)化主要目的是提高游戲教育作用,所以對教育對象的了解是重中之重。以游戲規(guī)則為例,我們所制定的游戲規(guī)則必須能讓小學生聽懂,聽后能操作,操作后能比較。
例如,游戲:“捉小狗”。游戲的規(guī)則是年齡最大的成員當“狗媽媽”,選出三個人當“小狗”,其余則當捉狗者。“狗媽媽”將“小狗”藏于草堆,捉小狗者走近門口說道:“狗媽媽,請開門!”“狗媽媽”問:“開門做什么?”捉狗者答:“捉小狗。”“狗媽媽”說:“小狗還沒生哩!”捉狗者說:“要到什么時候?”“狗媽媽”說:“三五個月。”于是捉狗者又去蹦跳一圈,然后再重新開始對話。
可以看出,一個心理游戲必須要在設(shè)計內(nèi)容上有重點突出,從而實現(xiàn)游戲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白叫」贰庇螒?qū)儆诮巧缪萦螒虻囊环N,其對于小學生的生命教育、自我保護以及團結(jié)合作等教育等都很有效。
四、 教師適時參與,堅持學生主體
利用游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前期設(shè)計必不可少,其意義與作用也毋庸置疑,但有了設(shè)計更需要我們有效實施(指導學生參與游戲),而教師的適時參與則更有利于游戲的有效開展。
例如,游戲:《小小照相館》。照相館的生意清淡,原因在于館里用于給客人拍照的衣服太少,這可急壞了“攝影師”欣然。此時,我(教師)以角色的身份走入了照相館。“攝影師,我今天帶了自己做的新衣服想請你幫我拍些照片,好嗎?”欣然見了忙說:“好啊!”于是幫我拍了起來。正拍著我突然說:“哎呀,我有急事得走了,這衣服先放在這,照片你幫我送到家里好嗎?”她馬上同意了。當我離開后觀察到,欣然又讓其他孩子穿上此衣服并拍了照,孩子們相當喜歡,并表示可以到材料庫取一些材料自己做。欣然后來還主動挨家挨戶開始了“送照片”活動,并不忘作拍照宣傳呢。此后,在照相館出現(xiàn)了“服裝區(qū)”并提供了一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孩子們對制作自己的“時裝”產(chǎn)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2]
在這個角色游戲中,教師所做的就是觀察每個孩子的每一點變化,了解他們的興趣與需要。通過創(chuàng)設(shè)環(huán)境材料并適當?shù)亟槿胍灾С趾⒆觽兊挠螒?。游戲中當觀察到照相館生意冷清了一段時間后,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以自己的行動以及游戲的語言和材料促進了游戲的發(fā)展。教師及時提供、調(diào)整游戲材料,提供了一些半成品,指導小學生進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最終實現(xiàn)了教育的目的性。因此,我們說教師指導與參與行為,對于游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的發(fā)揮有著極高的意義與作用。同時,我們也認識到,游戲中教師的指導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層次化的原則。因為一個快樂的游戲,其參與者的行為必須是來自內(nèi)在的需要或興趣。
游戲中教師何時參與為宜,筆者認為主要有這樣幾種情況:首先是學生對游戲內(nèi)容感覺無聊時。因為,小學生的社會經(jīng)驗是非常有限的,當游戲的內(nèi)容過于單調(diào)、貧乏時往往會導致游戲情節(jié)無法展開,這時就需要教師結(jié)合情況予以及時的啟發(fā)與誘導。其次,游戲發(fā)生沖突,學生難以解決時。游戲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或意見不統(tǒng)一的情況,這時游戲的順利開展就需要教師參與進來。再次,教師對小學生游戲行為不太理解,需要進一步了解情況時。因為小學生具有個別的差異性,游戲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行為,教師有時會難以理解小學生的某種游戲行為或游戲語言,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教師可以介入游戲,在細致了解的基礎(chǔ)上確定相應的解決對策。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關(guān)系小學生能否順利成長以及影響未來的重要因素,教育部門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教育者必須給予認真的執(zhí)行;僅僅知其言是不夠的,還要知之所以言。
參考文獻
[1] 王小英.小學生游戲的意義.大連: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梁周全,尚玉芳.小學生游戲與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