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最高的大樓—— “上海中心”大廈就要竣工交付使用了。在大家驚嘆其震撼人心的高度時,是否曾注意到為建造這棟大樓立下汗馬功勞的我——高空“大力士”呢?你看,正是我伸著長長的“手臂”,把重重的鋼梁吊到600多米的高空。
去過建筑工地的朋友一定知道,我是一種大型起重機械,簡稱“大吊車”。建筑工地上,大吊車起著極其關(guān)鍵的作用。也許,朋友們會有這樣的問題:印象中的大吊車都要比建造的樓還高,如果上海中心有632米,那我豈不是要比632米還要高?長這么高,豈不是搖搖欲墜?
實際上,工程師們早就想過這個問題了,他們設(shè)計了一種聰明的辦法來解決。大吊車有好多種,要建造如此高的建筑,必須使用像我這樣的塔式吊車(塔式起重機),簡稱“塔吊”。我像攀巖高手,腳底下踩著樓層突出的平臺,腰間再多加一層“腰帶”保護,穩(wěn)穩(wěn)地攀爬在已經(jīng)建好的樓層側(cè)邊。這樣,“上海中心”有多高,我就站得有多高,再加上60米的塔身高度,我不就一直比“上海中心”高了嗎?現(xiàn)在你明白了吧,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顯得比“巨人”還高呢!
怎么上樓
參與“上海中心”建設(shè)的有4臺塔吊,也就是說一共有4個“大力士”一起工作。每個“大力士”自重就有450噸,每建設(shè)完4至5層,便向上爬升一次。工程師們首先在電腦里模擬我們的爬升過程,看看有沒有錯漏,彼此間是否碰撞、打架,然后通過糾偏,并組成專門的科研小組,用多方面措施保證我們穩(wěn)穩(wěn)地爬升上樓。
在“上海中心”的建設(shè)過程中,我們每一個“大力士”都向上爬升了27次,每一次爬升約22米。這樣的爬升,程序復(fù)雜、難度很高,代表了世界一流水平呢。我向上爬升的過程,就像“撐雙杠”一樣。這“雙杠”牢牢地安裝在大樓外墻,我借助自身的液壓裝置,把自身沿著“雙杠”往上頂起來。當然,“頂”的基礎(chǔ)點,要選擇在墻體較厚處。很多情況下,工人們要加厚加固墻體,這樣才能“頂”得住我這450噸的龐大身軀。
怎么下樓
我在完成吊裝重任后,必須安全撤至地面。那么,怎樣下樓呢?
我先留下來,把其他3個“大力士”拆至地面;然后,在樓頂安置一個 “中力士”,由“中力士”拆除我;再安置一個“小力士”,由它拆除“中力士”;再安置一個“迷你力士”,由它拆除“小力士”;最后的“迷你力士”,因為身軀小、重量輕,由人工拆除,放進電梯,運至地面。
① 4臺塔吊,留下1臺,拆除3臺。先把吊臂等零部件拆下,再拆除回轉(zhuǎn)平臺上的設(shè)施、駕駛室等,一個個分別吊至地面;最后把高60米的塔身拆成幾段,吊至地面運走。
② 在124層的樓頂,安裝一臺中型塔吊。
③ 用中型塔吊拆除留下的那臺大型塔吊。拆除過程和前面的一樣。
④ 在樓頂安裝一臺小型塔吊。
⑤ 用小型塔吊,拆除中型塔吊。
⑥ 在樓頂安裝一臺迷你型塔吊。
⑦ 用迷你型塔吊,拆除小型塔吊。
⑧ 最后,樓頂?shù)乃邪惭b工作全部完成后,人工拆除迷你型塔吊,通過工作電梯,把這臺迷你型塔吊的各個零部件,運送至地面。
我不是山,不要來爬
在“上海中心”即將竣工時,曾有2個俄羅斯小伙和2個中國小伙分別在深夜悄悄地爬到了我身上。這種行為不僅給個人、也給大家?guī)順O端的危險,千萬不要效仿??!
一方面,攀爬者的個人安危沒有保障;另一方面,這種攀爬會給整個工程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在600多米的高空,即使不慎掉下來一個小螺絲釘,若砸到地面的工作人員,也將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