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詩宋詞選讀》教材在高中使用七年以來,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本文以三種創(chuàng)新教學法為例,進行了相應的評價與得失的反思。
【關鍵詞】詩詞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得失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以韻傳情
韻者,依聲而傳也。古典詩詞萌生于音韻之中,合轍押韻倚聲演唱,雖然舊時的曲調聲腔,在今日大多流散,但借由聲韻來傳情的方式,卻經(jīng)久不息。想帶領學生以較為直觀的方式感受詩詞之美,配合聲韻來傳情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比如白居易的歌行體作品《琵琶行》,通過潯陽江頭琵琶女的彈奏,以聲寫情,學生對于古典民樂知之甚少,想讓他們直觀生動地理解“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非得讓他們在音樂中體驗一番不可。借由林海根據(jù)《琵琶行》詩境而創(chuàng)作的琵琶曲《琵琶語》,學生得入境中,凄婉清冷的曲調傾訴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情愫。
又如電視劇《甄嬛傳》,引用了溫庭筠的詞作《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音樂家劉歡先生為之譜寫的曲子閑雅纏綿,可引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領會情境,事半功倍。
但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流行音樂歌曲,對古典詩詞進行更為大膽的改編,比如流行音樂人羽泉根據(jù)辛棄疾詞 《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和《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創(chuàng)作演唱的歌曲《辛棄疾》,雖然也使用了一些古典配器來詮釋詩詞的意境,但曲調現(xiàn)代演唱浮夸,用所謂的節(jié)奏感替代了傳統(tǒng)音韻的抑揚宛轉,聽罷非但不能讓人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反而深感聒噪,不知所謂。又如SHE《長相思》中將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引入其中,卻以RAP的方式加以詮釋,完全脫離了原詞的意境與情調,只讓人覺得不倫不類。但因為這些流行音樂人在中學生中擁躉甚眾,極易對學生產(chǎn)生審美引導作用,需要格外關注甚至干預,以免讓古典詩詞的優(yōu)雅折損于快餐文化的喧囂中。
二、以畫造境
中國的傳統(tǒng)詩詞中一直都有“詩畫一體”的說法,唐代著名的大詩人王維作為“文人畫”的創(chuàng)始者,被評價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后世亦有鄭板橋等工書善畫之人,以“題畫詩”的方式留下了不少優(yōu)秀作品。詩畫本就不分家,在帶領學生體會詩歌情境時,適當?shù)剌o以畫面,也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比如李白的經(jīng)典作品《夢游天姥吟留別》,在大開大合的想象之外,更給我們塑造了主人公落拓不羈的形象,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將這種錚錚不折的傲氣揮灑得淋漓盡致。當代書畫大師范曾先生曾為此詩作畫,畫上的主人公攜白鹿而登青崖,一身落拓之氣,眉眼間自是一段與世不諧的傲岸,風骨卓然。再輔以范曾先生的書法題字,整幅畫都呈現(xiàn)出高古雅致的風格,使李白詩中的主人公形象躍然紙上。
又如講解李清照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便可輔以劉旦宅先生所作的詞意畫,畫中仕女姿態(tài)嫻雅、神情蕭散,一壺酒伴一卷書,畫面上怪石崚嶒,修竹孤高,黃菊清冷,全無一點煙火俗氣,亦合乎詞中“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意境。通過畫面營造出的美感,將幾百年前古人精致優(yōu)雅的生活方式,與春華秋實同悲喜的精神寄托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助于理解詞人的多情與多愁。
古典詩詞中有相當多觸景生情之作,假如能做到“心中有畫,眼中有景”,便可較易地進一步領會作者的感情寄托。但需要注意的是,畫面只是輔助,不能讓它成為思維的限制,中國的古詩詞博大精深,不乏有縱橫恣肆的想象與余韻悠長的留白,而往往正是那些不能用畫面展現(xiàn)的文字,才最是精妙難言。
比如《春江花月夜》,一幅月照春江的圖畫可以極盡形象,但說不盡的妙處還在于畫不出的那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庇秩纭妒≡囅骒`鼓瑟》中的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單以文字入畫并不難,但紙面外的寥落與開闊,那一份留白的韻味,又萬萬不可只局限于風景中。
三、以筆寫意
古人以詩言志,以詞言情,今人也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擅長的文體表達,形式的變化不能改變情感的內核,而換一種方式去表達,有時反而更能貼近古人的心,寫出自己的理解。
筆者曾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語言來重新詮釋古詩詞的內涵與意境,有一位學生是這樣解讀王績的詩歌《野望》的:
“于黃昏之時遠望四方,一座座山都漸漸暗淡下來,太陽的一絲余暉也只照亮了憔悴枯黃的樹林。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情,春去秋來其實本是自然規(guī)律,唯有心中有郁結的人才會為了落葉而感傷,為了夕陽而嘆息。詩人的苦悶被暮色四合時荒涼的景物勾起,而那些牧人卻不曾理解,他們不因時節(jié)的更替而有什么改變,葉落了,他們仍只砍柴;天黑了,他們仍只回家,點一盞燈,犒慰勞作了一天的自己,盤算明天的任務,便吹滅了燈,等待新的一天。
只有王績和他們不同。
他亦有家,卻無法驅著牛羊默默回到茅屋,所以他看著這些牧人,只能獨自轉身,走進山林之中,唱著采薇的古歌,遠離凡塵?!?/p>
不是單純地翻譯詩歌,而是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對詩句的分析中,通過這樣的方法,既深化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也提升了他們文字表達的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解讀不是誤讀,有的學生將現(xiàn)代人的思維帶入到古典詩詞之中,如解讀溫庭筠的閨怨詞時,不能理解舊時閨中少女的無奈,反斥之為“宅女”,這就需要老師進行充足的鋪墊與適當?shù)囊龑В瑤ьI學生去發(fā)現(xiàn)古詩詞中蘊藏的美。
綜上所述,古典詩詞的教學有很多可以拓展的資源,也有很多可以嘗試的方法,如畫面音樂,固然可以直接傳達情緒,幫助學生理解,卻也要契合氛圍,留下空間;固然“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解讀也不該是隨意散漫的誤讀,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的教師,必須有充足的知識儲備與審美素養(yǎng),才能引導學生走入古典詩詞的意境之中。
作者簡介:宗蓓,女, 1985年生,就職于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中學二級職稱,研究課題為“唐詩宋詞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