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玲 孟紫霞
摘要:深基坑內(nèi)支撐轉換技術在當今的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這是因為這種技術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非常大的優(yōu)勢,首先它是一種臨時的支撐結構,所以在施工完全結束之后就可以將其拆除,不會占用大量的空間,施工的質量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提升,而且在施工中,這種施工技術沒有其他比較特別的要求,傳統(tǒng)技術也存在著十分明顯的缺陷,所以這項技術也逐漸在建筑工程中得以應用。
關鍵詞:超大規(guī)模;基坑內(nèi)支撐轉換技術;工程;應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基坑支護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施工環(huán)節(jié),施工的方法也有非常多,不同的施工方法所發(fā)揮的作用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深基坑內(nèi)支撐轉換技術就是一種新的基坑支護方法,這種技術實際上就是按照施工的具體情況和條件來選擇合適的技術,這樣也就實現(xiàn)了其臨時支撐的作用,這樣才能增強支撐結構的穩(wěn)定性,進而也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質量。這種施工方法操作并不復雜,同時還能夠適應多種建筑結構,所以也得到了很多人員的歡迎。
一、超大規(guī)模深基坑內(nèi)支撐轉換技術概述
通常如果一個建筑工程中使用了深基坑內(nèi)支撐轉換技術,它所產(chǎn)生的實際效果也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在拆除的過程中是非常容易遇到問題的,而其拆除施工也是保證后期施工正常進行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合適的方法拆除該結構,這樣才能不影響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相關人員在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這種技術實際上存在著非常大的優(yōu)勢,它能夠有效的降低施工中發(fā)生事故的幾率,同時它還可以有效的保證支護施工能夠得以正常的進行,而在應用該技術的過程中也可以充分的體現(xiàn)出其先天的優(yōu)勢,它在操作性上要比其他的技術更高,同時在施工中其也會體現(xiàn)出非常好的施工效果,施工中對環(huán)境和設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這種技術在很多工程當中都得以應用。
深基坑內(nèi)支撐轉換技術用比較容易理解的話來說,就是要按照工程所面對的條件和情況來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來發(fā)揮其臨時支撐的作用,這種技術在施工中的主要作用機理就是利用其臨時支撐的作用來承擔原有結構中的一些力,這樣整個結構的受力就會達到較為平衡的狀態(tài),這樣也使得深基坑支護結構在施工的過程中可以保持平穩(wěn)的運行狀態(tài)。再加上這種支護技術可以拆卸,在拆卸之后,結構整體的穩(wěn)定性也不會受到負面的影響,所以該技術對提高工程整體的質量和穩(wěn)定性發(fā)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二、基坑內(nèi)支撐轉換技術在超大模板深基坑工程中的應用
在目前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情況下,大量的施工技術開始被應用到工程建設中,這也就直接使得工程施工的難度大幅度提升。在工程施工中,工程的地基施工是其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尤其是高層建筑的深基坑施工,以及一些超大規(guī)模的深基坑施工,要使得這些基坑能夠保持穩(wěn)定,施工隊伍都會針對基坑采取支撐措施。但在基坑工程完成之后,就需要將基坑內(nèi)部的支撐完全拆除,但以往由于技術以及其他原因,導致支撐無法一次性完全拆除,使得工程周期延長,部分情況下還無法滿足工程施工要求。
1、工程概況
某工程在設計中主要是按照超大型商場用房的標準來完成設計的,該工程的建筑面積是18萬平方米,其地下建筑面積是5萬平方米,地上建筑的層數(shù)是4層,地上結構主要是全鋼結構,地下建筑一共有2層,以剪力結構為主,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基坑開挖的深度較大,平均深度已經(jīng)達到了11米,有些部分的深度甚至達到了12.6米,在對該建筑工程施工時主要式分兩道鋼筋混凝土內(nèi)支撐結構對其進行分別施工,而且在開挖施工中還采用了爆破開挖的方式,兩次支撐中一共爆破了16次,在施工中,施工人員均具備較強的專業(yè)能力,因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的質量和水平。
2、基坑圍護概況
該工程在具體施工時,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因為該工程與國道距離很近,而且該工程的另一側距離河流也比較近,這是為施工增加了難度,傳統(tǒng)技術的優(yōu)勢也不能完全施展,所以我們不能使用傳統(tǒng)的技術方法。另外該工程涉及到的場地主要是老宅區(qū),施工現(xiàn)場大多是雜填土,其地勢十分平坦,其士壤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粉質土;另一種是黏性土,所以該工程的重點是確定一個合理的支護方案,方案選擇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土方開挖的難度以及施工是否能夠有效的進行。施工人員根據(jù)該工程的所在的地質條件以及周圍的施工環(huán)境,最終決定使用內(nèi)支撐轉換技術,該技術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土釘墻擋土結構;另一部分是鉆孔灌注樁,將這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將會大大減少施工難度。選擇支撐結構之后,更要注意細節(jié),比如在其加水攪拌樁時,其主體是帷幕復合樁,為了保證圍護內(nèi)部安全平穩(wěn),因此安裝了鋼筋混凝土作為支撐,為了保證支撐更加持久,需要安裝兩道剛加你混凝土。
3、換撐原理和應用比較
在施工當中,換撐施工應用主要是在支護樁內(nèi)部設置部分應力傳遞部件,通過這些部件傳遞給足夠的支撐力,從而達到科學、安全拆除內(nèi)支撐的目的。這種支撐件在應用中通常都是以剛性支撐件為主的,常見的支撐方式主要包含了斜撐和水平支撐,因此,這種設置方法的應用可謂有著工期短、投入少以及支撐點選擇困難的優(yōu)勢。難以在工作中發(fā)揮出全面、科學的布置情況,而且存在著換成整體效果差、容易被破壞的現(xiàn)狀。但是,在施工的過程中,往往因為支撐部件太短,斜撐往往都需要穿過墻體與地下室的底板,這樣必然提高支撐難度,拆除的時候因為這些限制會引發(fā)工期延長,導致整個工作缺陷提升。若是在工作中我們直接采用了水平剛性構件作為連接模式,將支護樁的應力通過樓梁板最終實現(xiàn)。其優(yōu)點是受力效果好、施工簡單又無需進行拆除施工,因此在工期較緊的工程較為合適。
4、換撐的技術保證措施
在本工程項目中,支護樁的應用大多都是在淤泥土層上面,這種土層在施工的過程中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施工質量和基坑接線嚴重無法達到預計警戒值,這就給工程的施工帶來困擾。同時,在施工的過程中這種施工方法在局部應用上存在著嚴重的差異性,需要在施工中通過連續(xù)梁以及地下連續(xù)墻的施工方式進行連接,同時在施工中針對底部情況進行注漿,以此作為提高地基施工的性能,確保維護工程項目本身質量。以此作為減少支撐結構的構件傳遞能力。在此工程項目中,我們需要在二道連接模板拆除之前保證混凝土強度,等到強度達到設計標準的八成以上方可進行拆除,同時在四周需要澆筑厚度為400mm,強度為C25的混凝土結構,從而保證混凝土結構整體性和標高。在爆破拆除內(nèi)支撐前,先進行內(nèi)力釋放的施工,即在每隔一根支撐梁斷面,進行混凝土人工鑿除,而梁鋼筋不截斷,由梁鋼筋的變形來實現(xiàn)內(nèi)力釋放,避免荷載突然增加造成對結構的破壞。在支撐梁下方鋪墊細砂,降低塌落引起的震動。
三、結語
在當今的建筑工程中,基坑內(nèi)支撐轉換技術得到了很多施工人員的青睞,這也證明這種技術在很多方面都具備很大的優(yōu)勢,但是這種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和很多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是不夠廣泛,但是只要是應用該技術的工程,效果都非常好,所以這種技術也有著非常好的發(fā)展前景,相信在今后的建筑工程中,一定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趙勝利,徐玉虎,張耀龍,韓怡梅.密集建筑區(qū)深基坑施工技術[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10(34)
[2]師文軍,劉春鈴.高層建筑中的深基坑內(nèi)撐體系換撐施工技術[J].改革與開放.2010(16)
[3]陳志遠,蔡東平,袁繼雄,蔡耿.建筑基坑內(nèi)支撐結構拆除過程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及分析[J].工程質量.2014(06)
[4]袁海慶,張光文.排樁-內(nèi)支撐深基坑支護體系的等效轉換與簡化計算[J].巖土工程學報.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