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守斌 黃鋒
座落在上高縣西部末山腳下的田心鎮(zhèn)坑里村,村前田園正中聳立著一棵根枝繁茂的擎天大樹——倒栽柏。據(jù)史料記載推測,該樹樹齡約480 年以上,樹大而不高,垂而不屈,主干高只有5.3米,胸徑卻達1.86米。它像一把雨傘,沒有尾梢,樹頂歷經(jīng)滄桑已空,樹枝丫原本為樹根變長而來。
話說公元1530年間,黃氏先祖黃孟瓊與弟弟來到現(xiàn)在的坑里村一帶辦事,見此地土地肥沃,后山奇峰林立,樹木蔥郁,碧水長流,為安居樂業(yè)的風(fēng)水寶地,便移居此地安居。那時這里已有袁氏、楊氏、蔡氏、鄭氏、花氏、謝氏等家族盤踞,見黃氏插居此地心有不甘,但因黃家人丁興旺、族大勢強而無可奈何,于是商定在地盤高處從南向北開了一條水圳作為界線,將地分成兩半,把緊貼末山的一半低洼地給了黃孟瓊。這塊地由于兩面環(huán)山,地處低洼,坑里(溪)村的村名由此而來。
黃孟瓊在此定居后,生兒育女,開荒造田,栽樹不止。他從末山挖來柏樹、樟樹等數(shù)百株樹苗移栽到自己管轄的家園,其中沿著村前水圳界線栽上了幾十棵柏樹苗。與其相鄰的楊氏、袁氏暗地將黃氏所栽的幾株柏樹苗拔起折斷倒插在地。等到來年春天,黃孟瓊護理樹苗時,才發(fā)現(xiàn)有幾棵樹苗倒插在地,其中有一棵根支上竟發(fā)起了許多新芽。黃孟瓊看到發(fā)出新枝的倒插柏頗感興趣,不但沒找鄰里糾結(jié),反將該樹護理成活。
坑里村史480多年,歷經(jīng)滄桑。黃孟瓊家族人口迅速增加,18世紀(jì)高峰年間達1300多人,后因遭瘟疫減至四五百人,新中國成立后人口再次增至千人。袁氏、楊氏、蔡氏等幾個家族因黃氏的興旺早在300年前就離開此地,余有謝氏家族伴隨同興。因人口遞增建房造田,早在200年前村前數(shù)十棵柏樹被陸續(xù)砍伐,余下這棵長不高的倒栽柏因不適作用材才保留生存至今,枝繁葉茂地聳立在村前,與黃氏家族共度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