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林業(yè)廳
理坑村位于上饒市婺源縣沱川鄉(xiāng)北部,于北宋末年建村。村人好讀成風,崇尚“讀朱子之節(jié),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理坑原名“理源”,顧名思義,理學淵源之地。一條小溪繞村而過,小溪在當?shù)胤Q為“坑”,所以取名“理坑”。
村落位于深山,森林覆蓋率達94.9%。這里四季云霧繚繞,氣溫常年偏低,雨量充沛。雖然遠處山中,理坑這里人杰地靈,歷史上出過不少達官顯要。官宦功成名就之后在家鄉(xiāng)大興土木,造就了一片頗具規(guī)模的古建群。理坑村現(xiàn)存明清古建筑多達50余幢,都為典型的徽派風格。2005年10月,理坑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6年5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個民俗文化村之一。
坐車到理坑村,一路都是上山的路。不過這些山都不高、不險,透著秀氣。空氣清新而濕潤,一路上山澗相伴。穿過澗上用竹木搭起的“從”字形小橋,陡峭的山崖夾出兩岸翠綠,白練般的瀑布從綠色的山體上飛瀉而下,時隱時現(xiàn)的沱川溪在古樹遮掩下顯得格外旖旎,一切如畫般美麗充滿詩意。
理坑及周圍的一些小村莊據(jù)說是當年秦檜的后人逃到山中所建,為求避禍,他們將“秦”姓去頭,改為余姓,因此這些小村莊大都以余姓為主。其中篁村據(jù)說是當年秦氏后人最早落腳的地方,也是理坑的發(fā)源地,小村內(nèi)老建筑不多,但很有靈氣,布局輕盈不零亂。村口有一棵倒長的羅漢松,傳說篁村的創(chuàng)立者初到此地時,曾將羅漢松的樹枝倒插入土,以查看風水,若成活,此地才宜居住,結果羅漢松不但成活了,而且越長越茂盛,后代子孫也就此生息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