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芳
計算機的發(fā)展有兩個趨勢,巨型化和微型化,“巨型化”指計算機的功能和容量正越來越強大,“微型化”指計算機的體積越來越小。而在信息化社會的大背景下,這兩個詞同樣適用于當下的教育。而5至10分鐘的教學視頻——“微課”也應運而生,同時也是教學方式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產物,[1]它是指以視頻為主要教學資源載體,記錄教師課堂內外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的教與學活動過程。
一、微視頻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需求分析
1、課程理念要求出發(fā),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
信息技術課程要以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核心,為學生適應信息化生活、走向學習化和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拔⒄n”正是信息技術的產物,教師將原本課堂里的教學過程展示在網絡平臺上,學生應用所學信息技術技能去學習“微課”,這正是一個“以學促學”的有效循環(huán),也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有效教學模式。
2、學科特點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微課需要網絡和視頻播放終端,信息技術課相比其他學科有自己的優(yōu)勢。信息技術是一門直面計算機操作的學科,基本上每一節(jié)課學生都有大量的自主學習任務探究的時間,同時這些探究都是在計算機上進行的,這就在時間和硬件上滿足了學習微課的條件。
二、微課在不同類型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
微課的種類很多,按照微課的傳遞內容,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比較常用的有講解說明型,操作演示型;從教學主要環(huán)節(jié)上微課可以分為課前預習類、課中輔導類以及小結拓展類。結合信息技術課堂實踐性強,且每周只有一節(jié)信息課的教學時長來看,我認為適合信息技術課堂的主要有針對課前預習和課中輔導的講解說明型和操作演示型。
信息技術也有多種課型,并不是所有的課型在課堂上都需要微課,需要在課堂上直接使用的主要應該是操作新授課和作品制作課這些偏重實踐的課型。下面我淺談一下幾種信息技術課型對應用微課的不同要求:
(1)操作新授課。新授課強調的是對新知識的構建,這需要學生主動的探究,教師應該積極去引導和促進學生的探究,而過多的對每一個操作使用微課的形式可能會讓學生失去探究的動力,形成對微課的依賴。如此,也只是將“師講”變?yōu)椤皺C講”,學生就會陷入被動學習,這與新課程的理念也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新授課使用的微課要針對教學重難點來制作,有針對性,同時教師要有與微課相適應的學法指導。
(2)作品制作課。作品制作課是一個學生構建知識、鞏固知識和提高知識的課型,同時作品制作課的教學不僅限于課堂本身,課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課后的交流反饋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作品制作中教師注重提高學生合作的能力,主角應該是學生自己,因此,微課教學既要“顧全大局”,涉及課前指導、課中輔導以及課后反饋,但是內容也不能過于全面,而應該主要針對難點,或是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確實能開拓學生眼界的,有一定引導意義的。
三、《制作電子小報》微課教學實踐
視頻是微課程的主要載體,但微課程絕不是只有視頻而已。[2]微課程是將原課程按照學生學習規(guī)律,分解成為一系列具有目標、任務、方法、資源、作業(yè)、互動與反思等在內的微型課程體系,其研究對象是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活動,而不是一個被孤零零地拆散的知識點。以下筆者就結合《制作電子小報》一課,談談信息技術學科的微課程的制作。
1、學情分析
《制作電子小報》是一次主題活動,屬于作品制作類課型,是學生構建知識,綜合應用知識并有所提高與創(chuàng)新的課,對學生要求較高,但又不能忽視學生的基礎,所以微視頻的制作要兼顧到基礎性與提高性。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對文字段落的設置,插入圖片、藝術字和自選圖形,版面的設置。電子小報的制作是對之前所學內容的一個綜合應用,本節(jié)課操作性較強,需要學生有信息搜集、整體布局排版的能力,在增強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客觀評價等綜合能力。同時也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的一課。
2、細分知識點,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制作一份電子小報需要三個完整的步驟:收集素材,設計并制作小報以及完善小報。設計并制作小報應該包括報頭、報刊、版面布局以及文字內容,這四部分內容需要按順序進行操作,也分別需要應用到word里不同的操作。通過以上分析,一段“微課”是難以有效對學生進行輔導的,我們不應該拘泥于一個孤立的知識點,而要細分知識點,制作數(shù)個相互關聯(lián)的微課,引導學生根據自主學習任務單去逐個觀看視頻。
3、完善教學流程
(1)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
自主學習任務單采用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的方法,幫助學生認清學習目標,實現(xiàn)高效自主學習,[3]因此“任務單”不僅影響教師決定采用什么樣的資源,而且影響著教師關于“微課”的目標、內容、方法和制作方式的理解,具有引領自主學習方向的意義。關于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任務:制作電子小報的流程;電子小報的構成;確定小報主題;收集素材。學生在任務的引導下去觀看視頻,可以較好的達到預習目的,為課上小報的制作打下基礎。
(2)制作微視頻
圍繞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考慮學生的課前自主探究以及課中的小組探究,我制作了四段微視頻,分別是:“電子小報簡介”、“制作報頭”、“用邊框進行整體布局”、“添加文字內容”。第一段視頻中,我以課件的形式對之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再展示兩幅電子小報的作品,分析小報的構成部分,以及每部分需要用到的word的操作,讓學生有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后面的三段視頻是制作電子小報的主要步驟,通過教師的演示操作,學生可以快速掌握制作的方法。
四、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能制作出簡單的電子小報作品,但也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例如,學生制作出的作品雷同較多,缺乏新意;其次在小報的布局合理性以及色彩搭配上存在欠缺。這些受學生主觀操作影響較大的部分,也是對微課教學的一個挑戰(zhàn)。
微課教學仍需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學習,都是依靠學生形成的,強調學生個性化學習。視頻無法代替老師,不能只是將老師課堂上的操作演示轉變?yōu)橐曨l,繼而仍然是“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老師需要在課堂進行有效的指引與點評,面對面互動學習的環(huán)節(jié)依然重要。
參考文獻:
[1] 施國棟.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應用.教改聚焦,2013-09
[2] 金陵.建構中國特色的“微課程教學法”.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