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謝令德,賀艷萍
(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北武漢 430023)
除蟲菊素(pyrethrins)是一種源于菊科植物除蟲菊(Pyrethrum cinerariifolium)的天然植物源殺蟲活性物質[1],它曾在1840年開始就被人們用作殺蟲劑,也曾風行一時,但因在上世紀受到化學農藥的沖擊,漸漸被人們淡忘[2]。天然除蟲菊素具有殺蟲譜廣、擊倒力強、殘效期短等優(yōu)點,是一種強力觸殺性藥劑,但它的光不穩(wěn)定性使其發(fā)展和廣泛應用緩慢[3]。目前,由于化學藥劑的長期使用已經使得儲糧害蟲對磷化氫、馬拉硫磷等化學藥劑產生了嚴重的抗性[4],而植物源殺蟲劑的高效低毒、無殘留已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重視。天然除蟲菊素就是其中的一種。
赤擬谷盜[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和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均為重要的世界性儲糧害蟲,能危害多種儲糧、藥材、植物種子及皮革等[5]。赤擬谷盜不僅對儲糧危害嚴重,而且其分泌物易使糧食結塊,變色變味。玉米象和谷蠹為蛀食性害蟲,糧食被其蛀食后形成的碎糧易引起后期性害蟲的發(fā)生,危害極為嚴重。
筆者通過濾紙藥膜法研究了1.5%的天然除蟲菊素對玉米象、赤擬谷盜、谷蠹三種儲糧害蟲的觸殺作用,為儲糧害蟲綜合治理提供參考依據。
1.1.1 藥劑
1.5%的天然除蟲菊素:廣州多宇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聚四氟乙烯乳液:浙江德清新多菱氟化學有限公司。
1.1.2 供試蟲種
供試蟲種為赤擬谷盜、谷蠹和玉米象。赤擬谷盜、谷蠹和玉米象均由武漢輕工大學儲糧昆蟲飼養(yǎng)室提供,供試害蟲均已在武漢輕工大學儲藏物保護研究所飼養(yǎng)多代。赤擬谷盜以全麥粉為飼料飼養(yǎng),谷蠹以整粒小麥和碎小麥3∶1的比例為飼料飼養(yǎng),玉米象以整粒小麥為飼料飼養(yǎng)。試蟲的飼料均需在使用前放入烘箱(80℃)中消毒2 h,調整小麥含水量為13% ±1%。試蟲的飼養(yǎng)溫度均為28℃ ±1℃,相對濕度為75% ±5%,均以羽化2周后的成蟲供試。
1.1.3 主要儀器
GZX-9070ME型數顯鼓風干燥箱: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醫(yī)療設備廠;PYX-150H-A型恒溫恒濕箱:廣東韶關科力實驗儀器設備有限公司;AL204型電子分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有限公司;移液槍:大龍醫(yī)療(上海)設備有限公司。
采取濾紙藥膜法。根據預實驗結果,不同種類的試蟲采取不同的處理濃度。用移液槍取一定量的除蟲菊素,用丙酮稀釋配成五種濃度的藥液,對赤擬谷盜劑量為 0.22 mg/cm2,0.17 mg/cm2,0.12 mg/cm2,0.07 mg/cm2和 0.02 mg/cm2;對玉米象劑量為 0.38 mg/cm2,0.30 mg/cm2,0.22 mg/cm2,0.14 mg/cm2和 0.06 mg/cm2,對谷蠹劑量為 0.64 mg/cm2,0.49 mg/cm2,0.36 mg/cm2,0.24 mg/cm2和0.12 mg/cm2。每種藥液各取1 mL,從濾紙中心開始用逐漸螺旋的方法使藥液均勻分布在直徑為9 cm的濾紙上,待濾紙自然干燥1 min后,將濾紙平鋪于相應大小的培養(yǎng)皿中,每個濃度重復3次,以丙酮作為對照。待丙酮完全揮發(fā)后,將內壁涂有聚四氟乙烯(防止試蟲上爬)的玻璃圓環(huán)置于濾紙上,每皿中接入30頭試蟲,置于溫度為30℃ ±1℃、濕度為75% ±5%的條件下,分別于24 h,48 h,72 h后調查死亡蟲數,計算校正死亡率。死亡標準:以針觸其尾部,觸角及足不動者為死亡[5]。
校正死亡率(%)=(處理組死亡率-對照組死亡率)/(1-對照組死亡率)×100%。
采用軟件Spss17.0處理數據。
天然除蟲菊素對玉米象的觸殺毒力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見,處理時間24 h時,只有處理濃度為0.38 mg/cm2時死亡率超過半數,處理濃度為0.30 mg/cm2時死亡率已接近半數,而處理濃度為0.06 mg/cm2時無明顯觸殺效果;處理時間48 h 時,處理濃度 0.38 mg/cm2和 0.30 mg/cm2時死亡率均已超過半數,處理濃度0.22 mg/cm2時校正死亡率為46.49%;處理時間為72 h時,處理濃度分別為 0.38 mg/cm2,0.30 mg/cm2和 0.22 mg/cm2時校正死亡率分別為96.54%,89.88%和68.66%。由此可見,天然除蟲菊素對玉米象的觸殺效果明顯。
表1 天然除蟲菊素對玉米象的觸殺效果
天然除蟲菊素對玉米象的觸殺毒力測定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見,處理時間24 h時,處理濃度為0.49 mg/cm2時校正死亡率為47.49%,已接近半數;處理時間48 h時,只有處理濃度為0.64 mg/cm2和0.49 mg/cm2時校正死亡率超過了50%;處理時間為72 h時,處理濃度分別為0.64 mg/cm2,0.49 mg/cm2和 0.36 mg/cm2時校正死亡率分別為96.16%,81.09% 和 54.47%。由此可見,天然除蟲菊素對玉米象的觸殺效果比較明顯。
表2 天然除蟲菊素對谷蠹的觸殺效果
天然除蟲菊素對赤擬谷盜的觸殺毒力測定結果見表3。從表3中可見,處理時間24 h時,各個處理濃度的校正死亡率均未超過半數;處理時間為72 h時,不同處理濃度間的校正死亡率存在顯著差異,表明赤擬谷盜對不同處理濃度的除蟲菊素反應差異較為顯著,三個較高濃度的校正死亡率也均已超過半數,達到60% 以上,天然除蟲菊素對赤擬谷盜的觸殺效果也較為明顯。
表3 天然除蟲菊素對赤擬谷盜的觸殺效果
天然除蟲菊素對三種試蟲72 h的觸殺毒力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見,天然除蟲菊素對玉米象、谷蠹、赤擬谷盜的LC50分別為0.159 mg/cm2,0.251 mg/cm2和 0.096 mg/cm2。結果表明,這三種儲糧害蟲對天然除蟲菊素的敏感性不同,其中赤擬谷盜的敏感性最高,其次為玉米象,谷蠹對除蟲菊素的敏感性最小。
表4 天然除蟲菊素對三種儲糧害蟲的觸殺測定結果(72 h)
實驗結果表明,1.5%的天然除蟲菊素對玉米象、谷蠹、赤擬谷盜均有較好的觸殺效果。目前國內關于除蟲菊素用于儲糧害蟲的研究不多。除蟲菊素具有麻痹昆蟲中樞神經的作用,它對昆蟲的周圍神經系統(tǒng)、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其他器官組織同時起作用[5]。天然除蟲菊素的顯著特點是在自然界中見光易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6],因而對環(huán)境無污染。由于天然除蟲菊素快速分解性和多組成分作用的殺蟲機理,使其在昆蟲體內不易產生抗性[7]。關于天然除蟲菊素用于儲糧防護工作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開展。
[1]龍麗萍,凌炎.除蟲菊素對蔬菜蚜蟲的防治效果[J].中國瓜菜,2006(4):20-21.
[2]劉雨晴,趙天增.天然除蟲菊素的研究及開發(fā)利用[J].河南科學,2013,31(8).
[3]劉尚鐘,王敏.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的研究和展望[J].農藥,2004(07).
[4]王進忠,孫淑玲,蘇紅田.植物源殺蟲劑的研究利用現狀及展望[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0,15(2).
[5]白旭光.儲藏物害蟲與防治[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6]張夏亭,聶秋林,高欣.除蟲菊素的殺蟲特性與作用機理[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3,24(2).
[7]蔡文鳳,吳鶴松.天然除蟲菊素對印鼠客蚤殺滅效果研究[J].中華衛(wèi)生殺蟲藥械,200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