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改變過去的傳統(tǒng)方法,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轉化,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瘜W新課程也提出“學生要經歷對化學物質及其變化進行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因此,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加深對探究性教學的認識,在實踐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探究方法。那么,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引入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就成為現(xiàn)今很多化學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探究式教學的含義
所謂探究教學就是指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活動,具體來說,就是指教師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以啟發(fā)和誘導為前提,讓學生用類似于科學家探索科學問題的方式,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以獲得科學知識與技能,領悟科學思想觀念,然后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探究式教學活動特別重視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
二、高中化學探究教學的實踐
1.課堂引入巧設懸念
“懸念”是小說、戲曲、影視等作品的一種表現(xiàn)技法,是吸引廣大群眾興趣的重要藝術手段?!皯夷睢北挥迷诨瘜W教學中,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使其思維活躍、想象豐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例如,教學“鹽類的水解”時,可以這樣引入問題:“堿的水溶液由于c(H+)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與人類的生命活動、生活、生產、工業(yè)、農業(yè)、國防、高新科技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我們生活的周圍無處不存在化學知識。因此,在開展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化學學科的這一優(yōu)勢,結合教學內容聯(lián)系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探究教學,進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從心理上拉近學生與化學的關系。例如,在教學“二氧化硫”時,播放了《央視315晚會曝光行業(yè)黑幕——一次性筷子大多有毒》的視頻,這則新聞報道涉及了用硫黃、雙氧水、焦亞硫酸鈉三種化學藥品對一次性筷子進行漂白的事實,看了這個視頻后,很多學生馬上活躍起來,展開討論,這時候,教師提出問題:這三種物質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教師順勢引入本節(jié)課的知識,這時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被教師帶入了學習情境。
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學貴善疑?!薄按笠蓜t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探究性教學的關鍵是設置恰當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設置決定著教學能否成功。學習情境是以教學內容為指導,應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但又絕不是學習知識的簡單重復,它同傳統(tǒng)的傳授知識有本質區(qū)別。因此,課堂上,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而且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必須具有鮮明性、突出性以及意義性,能激發(fā)學生進行探究的欲望,并且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如在講“鹽類水解”知識時,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一個情境:出示一個泡沫滅火器,模擬火災現(xiàn)場,讓學生用滅火器滅火。為了讓學生觀察滅火器內部結構,教師拆開一個廢舊滅火器,讓學生分析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分別應盛放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寫出泡沫滅火器工作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討論能否把NaHCO3溶液改為Na2CO3溶液,能否用Fe2(SO4)3溶液代替Al2(SO4)3溶液?學生帶著這些問題一邊進行討論分析,一邊閱讀相關教材,這樣不僅復習了有關的水解知識,而且通過實踐還學到了一些消防知識。整個學習過程中師生、生生都在互動,并沉浸在興奮、愉快的主動學習氛圍之中。
又如,教學“硝酸的性質”時,可創(chuàng)設情境,播放一段“裝有濃硝酸的槽罐車側翻泄漏及消防官兵搶險”的視頻,然后適時提出4個問題:①為什么濃硝酸在運輸時可貯存在鐵制的槽罐車中?②為什么事故現(xiàn)場的花草和樹葉變成了黃色?③為什么可看到棕黃色的“煙霧”?④從硝酸的泄漏事件中,你了解了硝酸的哪些物理性質?
4.營造質疑氛圍,使學生敢問
探究需要勇氣,有了探究的勇氣,學生才會大膽嘗試,在嘗試中發(fā)現(xiàn),然后不斷創(chuàng)新,在探究活動中充分享受科學探究的樂趣。這就需要構建一種有效的、平等的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的和諧氛圍,以此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向書本、向教師的權威發(fā)出挑戰(zhàn)。無論學生問的問題多么膚淺粗糙,都不應遭到挖苦、恥笑。學生提出有價值的有創(chuàng)意的問題應予以表揚,同時也應合理地肯定和尊重一些不符合教學需要的過淺過難甚至離奇的問題,讓學生在人格上獨立、思想上自由,要讓每個學生意識到自己有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權利。
5.引導學生善于探究,學會問
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探究方法,才能在探究活動中少走彎路,提高探究效率,最終取得探究的成功。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會探究。課堂上,教師應經常誘導和啟發(fā)學生把他們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進行改造、重組和重新解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問,不斷發(fā)現(xiàn)尚未解決的新問題。例如,在教學“氧族元素”時,筆者先讓學生回憶鹵族的性質,然后思考氧族元素的性質變化規(guī)律有哪些跟鹵族相似,然后再通過硫單質和氯氣的性質對比實驗來探究得出結論。又如教學“鈉”時,筆者先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利用這個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鈉的性質,再問學生對這個實驗的現(xiàn)象有什么疑問,該怎樣解釋,學生學習熱情高漲。
6.拓展課外研究
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傳統(tǒng)課堂這個封閉狹隘的小系統(tǒng)高效融入社會這個開放廣闊的大系統(tǒng)中去,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參與實踐,開闊觀察視野,去調查、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獲得新知,以期獲得對化學學習的不同經歷和體驗。例如,2012年1月15日,廣西河池市龍江河發(fā)現(xiàn)嚴重鎘污染,鎘濃度一度超標80倍。隨著污染水體的逐漸下流,沿江居民和下游柳州市百萬居民的飲水受到威脅。1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啟動突發(fā)環(huán)境事件Ⅱ級應急響應,全力應對鎘污染。筆者組織學生對這一事件進行跟蹤了解,對了解到的情況進行化學分析。通過對社會焦點問題的了解和對日?;瘜W問題的深入學習,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社會意識,更豐富了學生的科技生活,而且激發(fā)學生對探究的興趣。又如,在學習“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時,筆者向學生提出了“不用火不用電如何煮雞蛋”的課外探究問題。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并進行比賽,看誰能不用火不用電把雞蛋在最短的時間內煮熟,筆者還對比賽進行了評比和頒獎。通過這樣的課外拓展活動,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真正的樂于學習的品質。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不同學生、不同探究問題),使用好新教材,實現(xiàn)教學理念的轉變,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反思,不斷地完善和提高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從而切實提高高中生的化學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