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方物天成 研磨衍芬

      2014-11-03 16:05:22陳玉琳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歙硯硯池端硯

      陳玉琳

      硯,是書寫繪畫研磨色料的工具。遠(yuǎn)在我國新石器時期,人們就使用不同的色彩在陶器上繪出多種多樣的花紋,其顏料細(xì)膩,說明當(dāng)時已有研磨顏料的工具。西安半坡原始社會遺址出土的石研磨器,上面殘留著研磨過顏色的痕跡,應(yīng)是硯的雛形。據(jù)目前所知,最早的古硯是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一方石硯,硯及研墨石都是就鵝卵石的原形略加工而制成的。然而,隨著歷史的推進(jìn),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文化的繁榮,硯臺早已不再是單純的僅供研磨、掭筆的文具,而是形成了材質(zhì)豐富多樣,形式精彩紛呈,集繪畫、雕刻、書法于一身的精美工藝品,成為文人墨客收藏的對象。近現(xiàn)代考古發(fā)掘證明,漢代時期的人們就開始普遍用硯,材質(zhì)以石、陶居多。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瓷硯。隋唐時期瓷硯更加盛行,但此時的硯材種類及形制都較前代為多。當(dāng)時的陶、石硯多為后部有二足的箕形,即米芾在《硯史》中所說的“有如風(fēng)字兩足者”。并且,時人已經(jīng)開始講究石材,端石、歙石已被用來制硯。宋代普遍使用石硯,硯石多就地取材,形式多種多樣。明、清兩代,硯的發(fā)展進(jìn)入了新階段,硯的造型豐富多彩,工藝更臻精致,硯材的種類、雕刻技術(shù)、花紋形式等都有創(chuàng)新。

      歙縣博物館庋藏硯品頗豐,筆者根據(jù)我館所藏硯品的時代順序,珍選出極具時代特征的十二方硯品,逐一介紹。由于作者專業(yè)水平的限制,期望能借此拋磚引玉,懇請法家教正。

      唐瓷質(zhì)十八足辟雍硯(見圖1):圓形,直徑26.5厘米,高7.5厘米,形體碩大。硯面中心微微隆起,平坦無釉,以利研磨,周圍有一圈約2厘米寬和1厘米深的水槽。硯臺下部有18個珠形足作為支撐。器周通施醬油,光滑晶瑩。整器匠心獨具,形制奇特,可謂硯中一絕。辟雍,亦作璧雍,本為西周天子所設(shè)太學(xué),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環(huán)為名。

      唐風(fēng)字形歙硯(見圖2):長22.2厘米,寬13.5厘米,高3.3厘米。外形形同“風(fēng)”字,硯面間布眉紋。硯池與硯堂相連呈一坡度,前低后高。硯背有兩足。此硯線條簡潔流暢,處處呈現(xiàn)出剛健、豐腴的力量美,盡展盛唐雄風(fēng)。雖無任何修飾,卻是方物天成,獨一無二,將古人用硯取其實用體現(xiàn)到極致。

      宋活心歙硯(見圖3):長12.7厘米,寬7.7厘米,高3厘米。此硯系出土文物。硯池所在的硯背滿布土沁,且有兩條明顯的交叉石筋。硯面中心內(nèi)凹呈長方形硯池,另一石片恰好嵌入其中,密合邊有水槽。構(gòu)思精巧,設(shè)計新穎,實為宋硯代表之作。

      宋抄手端硯(見圖4):長12.5厘米,寬5.5厘米,高4厘米。通體素面無紋。硯堂平坦與硯池相連呈斜坡狀,硯背弧度相同,兩足微微內(nèi)撇。硯周均留有雕琢痕跡。此硯是后來流行的太史硯的雛形。

      明嘉靖十年(1531年)林鐘月制青花瓷硯(見圖5):直徑13.5厘米,高5.5厘米,呈圓鼓形,采用細(xì)密的瓷土燒制而成。硯面和硯底皆凹陷不施釉,便于研磨。硯周上下繪青花雙線圈,中間以青花款書“嘉靖拾年林鐘月置用”九字。唐以后瓷質(zhì)的硯臺較少見,這件具有明確紀(jì)年的定燒青花瓷硯臺不僅為研究明代文房用具留下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也為嘉靖時期青花瓷的鑒定、斷代留下了歷史依據(jù)。

      明代蟬形銀星歙硯(見圖6):選用歙石中的稀品——銀星石材雕刻呈蟬形。硯的正面硯堂與墨池的形式為一對稱的蟬形圖案。圖案的上部為蟬的雙眼,圓圓的雙眼之間一小而尖的嘴相連,其下為墨池。墨池深而大,既蓄墨多,又十分傳神。在眼與軀干之間,以三道起伏的波紋向內(nèi)收斂,然后向外擴張,構(gòu)成一橢圓形的硯堂,硯堂深而廣,非常實用。硯的背面為三足式,足的方位分布形式與唐代箕形硯的三足相似。歙硯就紋理可分為:羅紋、眉紋、金星、金暈、魚子等五大類。我館所藏的這方銀星歙硯屬于沒有被歸入常規(guī)的珍惜品種,又形成這種特別的鳳尾形,更是十分少見。

      明十五眼抄手端硯(見圖7):自古以端硯有石眼者為上品,我館所藏的這方十五眼端硯為明代硯工之佳作。硯琢成長方形、抄手式。將硯石背面的十五個石眼巧琢成古代軒轅星座圖,實屬罕見。

      清代鶴鹿同春金星金暈歙硯(見圖8):宋人李之彥在《硯譜》中強調(diào):“歙石出于龍尾溪,以金星為貴?!贝顺幊幧頋M布雨點金星,金暈似雨中煙霧。硯面淺雕天宮仙境,上部老松道勁,一只仙鶴展翅俯沖,松下巧琢一池,池邊海水翻滾。硯左下角處雕一只小鹿顧盼回首,右下角處雕一只仙鶴收翅昂頭,似在遠(yuǎn)眺仙界。整個畫面栩栩如生。

      清犀牛望月隨形端硯(見圖9):硯正面頂端鑿出硯池,硯池上方有一天然石眼,宛如高空懸月,硯右邊雕一犀牛,回首仰望明月,把硯池上方的端眼巧琢為月亮,構(gòu)思奇巧。

      清代圓形陶硯(見圖10):用極細(xì)之陶土燒制,紋理細(xì)滑,著墨不費筆,但微滲。硯堂微微隆起,周圍的凹槽成硯池。硯邊堆塑一假山,山下雕一房屋,非常奇異。集實用性和觀賞性為一體,置于案頭,可用可觀。

      未央宮瓦硯(圖11):瓦當(dāng)為中國古代建筑物上的一種構(gòu)件,瓦當(dāng)制硯約始于唐代。此瓦硯呈長方形,瓦質(zhì)細(xì)致輕清,近于澄泥,硯質(zhì)堅而澤,貯水幾日不枯。硯面頂部刻“天然一片瓦,造就此奇形。眉山軾”銘文,硯背下部以印模鑄刻篆書“未央宮瓦”四字款,字體布局疏朗,倚讓適度,屬未央宮遺物,堪稱瓦當(dāng)硯中之佳品。

      僧六舟刻古磚硯(圖12):此硯以漢磚制成,長32厘米,寬15.7厘米,高4.5厘米。磚質(zhì)細(xì)膩,高古淳樸,極具玩賞價值。一側(cè)刻有金石銘文“浪淘風(fēng)簸白天涯,六舟”九字。硯背鐫:

      “是口出土于臺州臨??h章安鎮(zhèn),道光六年游山口臺友人口石齋所貽,轉(zhuǎn)贈口口青賞,癸卯冬月又志?!鄙郏?791-1858年),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又名達(dá)受,字六舟,又字秋楫,自號萬峰退叟,別號寒泉等,浙江海昌(今海寧)人。俗姓姚,削發(fā)于海昌白馬廟,又說本姓陳,名唆。耽翰墨,善篆刻,治印雅近二京。

      斗轉(zhuǎn)星移,時代變遷,筆墨紙硯這些古代文房用具就像許多古代傳統(tǒng)器物一樣,隨著辦公自動化的興起,已經(jīng)逐步被取代,特別是硯臺這樣的研磨工具早已成了博物館中的珍藏。即使是現(xiàn)代的制造、銷售也早已失去了它最初的意義。然而,硯臺所承載的那種關(guān)于翰墨點畫的研磨情趣卻永遠(yuǎn)值得后人欣賞。

      猜你喜歡
      歙硯硯池端硯
      歙硯
      楊硯池:“斜杠青年”搭建“連心橋”畫好“同心圓”
      華人時刊(2023年11期)2023-07-29 06:27:40
      過梅林
      荷葉形端硯賞析
      收藏界(2019年4期)2019-10-14 00:30:58
      從歙硯到賀蘭硯的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56
      以石為業(yè)四十年:一個端硯工匠村的生計之路
      新安歙硯藝術(shù)博物館
      書畫世界(2017年4期)2017-06-15 16:24:31
      端硯收藏的來源
      歙硯再考
      洗硯池
      岷峨詩稿(2014年3期)2014-11-15 04:13:24
      布拖县| 额济纳旗| 隆德县| 五大连池市| 永昌县| 长汀县| 安多县| 万荣县| 绥化市| 酒泉市| 通辽市| 呼伦贝尔市| 驻马店市| 新绛县| 三穗县| 乌兰察布市| 秭归县| 濉溪县| 武清区| 江油市| 湟源县| 双柏县| 漳平市| 弥勒县| 信宜市| 石门县| 灵台县| 洛扎县| 吴川市| 永康市| 沐川县| 昔阳县| 孝感市| 宁城县| 清流县| 满城县| 邛崃市| 宣城市| 安达市| 上蔡县|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