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鳳德
文學文本寫作的魅力很奇特,她會疾行于時間老人的前頭,淺嘗尚未經歷的感受,或佇立停留,眼見歲月從身邊流過;或穿越時空,回頭追憶逝去的光景。當金燦燦的色彩染盡山巒田野,秋色與秋韻便會使人感受到文學那風輕月朗般的恬靜,天高云淡般的舒展,心曠神怡般的豁達之美麗。本期《遼河》在重點欄目中推出兩位年輕作家的小說,也正是與大家共同感悟及探尋文學途徑的一種有益嘗試。
關注轉型期的中國農村、農民、農事,乃是每一位作家放下身段,俯身底層寫作的著力點。 張寒的《哎喲婚事》、王天勝的《豬頭肉》兩篇小說同為農村題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均為再普通不過的平頭小百姓。但小說所揭示的人物命運及結局,卻讓人在震憾之余,又添加了幾分嘆息。實錄現(xiàn)實恐是時下小說寫作的一種方式,因為小說必定不會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完全實錄則會陷入文學文本創(chuàng)作的“誘人的迷宮”。生活中雖然不會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但創(chuàng)作過程是要揉入作家個人對生活自我感悟和主導性思辯的。《哎喲婚事》與《豬頭肉》的基本立意,表達和體現(xiàn)了作家本人的社會責仼和擔當,小說文本的創(chuàng)作要有揭露社會現(xiàn)實的勇氣,同樣也要有改造社會現(xiàn)狀的意念引領,如此作用才會發(fā)揮功效。
《李勝春的詩》的作者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他用詩意語言和以獨特如此視角,記敘自已身邊的田野、青山、農舍、農事,筆觸溫暖、暢順、甜美。對家鄉(xiāng)的眷戀熱愛,像滴入小溪中的一顆水珠,融入其中暢快地流動而不能棄舍。期盼著新的佳作和新人不涌現(xiàn),像十月的金秋,碩果累累,芬芳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