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qū)廣外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100055)龐慶春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臨床主要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嚴重高血糖時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多見于1型糖尿病。發(fā)生酮癥或酮癥酸中毒時“三多一少”癥狀更為明顯。而疲乏無力、肥胖多見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發(fā)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時診斷,體重會逐漸下降。目前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過多種治療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一旦患病,將終身伴隨患者,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還會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特別是在非正規(guī)治療的條件下及醫(yī)療水平不發(fā)達的地區(qū),使得并發(fā)癥的幾率明顯增加,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1]?,F總結并分析我社區(qū)研究社區(qū)糖尿病患者實施強化管理的臨床效果。
1.1 基本資料 我社區(qū)選擇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間診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1例為男性,45例為女性;年齡43~70歲,平均為(52.3±6.2)歲;病程在半年~13年之間,平均為(6.8±3.1)年;將所選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信息,未見明顯差異,可以進行比較(P>0.05)。
附表 兩組血糖監(jiān)測值治療前后比較( ,mmol/L)
附表 兩組血糖監(jiān)測值治療前后比較( ,mmol/L)
組別 例數 治療前血糖平均值 治療后血糖平均值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對照組 38 9.69±3.42 14.26±2.88 8.75±2.55 13.90±2.59對照組 38 9.57±3.33 13.90±2.65 6.38±1.60 9.46±1.58
1.2 方法 對照組的患者到醫(yī)院就診時由醫(yī)院開具醫(yī)生處方用藥,回家按照醫(yī)囑或者說明自行服藥,未對血糖進行定期監(jiān)測和強化管理;治療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國際糖尿病聯盟提出的綜合性輔助療法,即為血糖監(jiān)測、藥物治療、糖尿病宣傳教育、飲食控制以及運動療法[2][3]。
1.3 統計學方法 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2.0系統軟件,用t檢驗來表示計量資料,用卡方檢驗來表示計數資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文所選的患者開始治療后,每隔3個月監(jiān)測一次血糖,對其進行1年的隨訪,最終統計數據為所得的平均值,比較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值,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目前,糖尿病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這已經成為我國公共衛(wèi)生問題中的一種,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文獻報道指出,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已經超過1億人。糖尿病患者不但要很好的控制空腹血糖,同時還應注意控制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控制血糖波動的范圍,這樣才能很好的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的出現。國內外均由報道指出,想要很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以及并發(fā)癥的出現,就需要醫(yī)院與社區(qū)進行很好的配合,通過社區(qū)護理,對患者實施全面、系統、有效的治療,這樣能夠幫助糖尿病患者掌握相關的知識,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過去我國糖尿病多見于老年患者,現今糖尿病有年輕化的趨勢,特別是年齡在30~45歲之間的工作人士,有很高的發(fā)病率[4]。據統計,年齡超過20歲的成年人中,約有9.7%的人群患有糖尿病,而15.5%的人群處于糖尿病前期[5]。也就是說,每四個成年人中至少有一個高血糖狀態(tài)的人。如果糖尿病患者沒有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就會導致機體多個系統出現損傷,更為可怕的是,我國約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沒有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6]。怎樣才能夠對這個巨大的人群實施科學有效的管理,提高其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命,緩解社會及家庭的經濟負擔,這是我國糖尿病防治的重點工作。
本文研究指出,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血糖監(jiān)測、飲食指導、健康教育以及運動調節(jié)等,通過對比發(fā)現,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顯著比對照組低(P<0.05)。當患者到社區(qū)就診后就開始實施社區(qū)-醫(yī)院一體化服務,定期對患者進行復診提醒,囑咐其定時服藥,印刷關于糖尿病的宣傳手冊,同時向患者講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介紹相關的治療方法,讓患者能夠早期了解自身的病情,以便為日后的治療做好準備[7][8]。大多數患者未得到科學系統的治療,只是單純聽從醫(yī)生的診治,沒有對自己進行健康管理,在治療過程中缺少正確的操作技能和科學的知識管理[9]。糖尿病患者若想要掌握主動戰(zhàn)勝疾病的權利,就要學會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在臨床診治過程中,醫(yī)生將目光過多的放在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缺乏科學、系統的干預措施,未很好的實現糖尿病三級預防目標[10]。
綜上所述,通過對社區(qū)糖尿病患者進行強化管理和系統治療,不但能夠很好的控制血糖的變化,阻止病情進展,同時能夠使自身的主觀性增加,更好的配合醫(yī)生的治療,改變過去的不良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