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冬華
一、能夠響應新環(huán)境下小學素質教育的要求
把毽球應用在小學體育特色項目建設中,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身體素質,還能夠增加學生的體育鍛煉,增加學生知識的儲備,實現教育改革下,小學生生理以及心理健康和諧發(fā)展的目標。毽球是經過踺子轉化而來的,其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把其應用在小學體育中,使學生將民族特色應用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靈活地掌握毽球的趣味性、文化娛樂性、表演性以及藝術性很好地結合起來,其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以及思維發(fā)展情況,還能夠響應在教育改革的基礎上,小學體育改革的要求以及發(fā)展形勢。順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以及符合新課改的“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同時豐富小學體育的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的實施。
如,在小學體育課程中,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挖掘學生骨子里最活潑的一面,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小游戲的形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加其中,感受毽球的樂趣,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比賽,并設置簡單的獎項,激發(fā)學生踴躍參與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集體觀念,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在比賽的過程中,老師可以表揚并對其進行獎賞,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進而促進學生的團結凝聚力,利用小學生好勝的心理,并發(fā)揮其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目的,實現教育改革的體育改革內容以及改革的要求。
二、能夠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小學教育本就是啟蒙教育,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現代化建設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全面發(fā)展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人們對其的期盼,也是順應新課改的前進步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毽球,不僅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以及領悟,進而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以及民族團結的凝聚力。根據相關課程的精神要求,小學體育應該具有健身性、娛樂性以及豐富性,并堅持以人文本的指導思想,把小學生的心理、身理、世界以及社會健康觀念為落腳點,把學習的內容有機地劃分為身體鍛煉、心理健康、運動參與以及運動項目技能以及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同時應該新增設小學體育教學設備,激發(fā)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還能夠享受其中的樂趣。
如,在進行小學體育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傳授毽球的踢法以及技巧,如腳內側踢球:膝關節(jié)向外張,大腿向外轉動,稍有上擺,不要過大,髖和膝關節(jié)放松,小腿向上擺,踢毽時踝關節(jié)發(fā)力,腳放平,用內足弓部位踢球。在運用上主要多用在傳接球方面,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出色的球員,無論是一傳手、二傳手或是攻球手,都必須熟練、穩(wěn)定地掌握好腳內側球。講解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們自己原地練習,之后就可以進行組織組員進行比賽,比賽的目的就是為了發(fā)展力量素質。培養(yǎng)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比賽的具體實施可以根據場地以及學校環(huán)境自行制定:場地上畫兩條相距8~10米的平行線,中間畫5~10個直徑2米的圓圈,每個圈內放一個球。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隊,成橫隊面對面站在兩邊線后。 游戲開始每個圓圈內兩隊各站一人,兩人將球抱好。教師發(fā)令后,雙方盡力把球奪到手中,或把對方拉出圈外。先奪到球或把對方拉出圈的得1分。然后換另外兩人參加比賽,最后以積分多的隊為勝,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達到鍛煉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目標。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觀念
毽球具有簡單易懂,開展毽球體育項目不僅符合新教育改革的要求,還符合新課改的指導思想,能夠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發(fā)展的核心,體現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核心價值體系。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身體發(fā)育的階段,其身體的柔韌性以及靈活性造毽球的活動得到很好的鍛煉,經常參加毽球的運動,不僅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下肢肌肉、韌帶以及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彈性,還能夠對學生的心肺等內臟系統(tǒng)得到很好的鍛煉,是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如,在體育課堂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相關的比賽以及組織學校與學校間學生的毽球比賽,選拔班上最為優(yōu)秀的毽球愛好者,參加比賽,并加強鍛煉,增加學生間的集體觀念,為了集體的榮譽而奮斗。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選拔賽的形式進行選擇毽球運動員,制定最為高超的得分技巧,并根據平時毽球水平較高的學生為不是非常愛參與的學生進行經驗的傳授,通過努力,為集體的榮譽而共同加油。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間的交流,還增加學生的集體觀念,同時達到增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的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海門市正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