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甘肅天祝拉伊的藝術特征及文化價值

      2014-11-10 23:39:55王力維
      藝術科技 2014年11期
      關鍵詞:文化價值民族音樂

      王力維

      摘 要:拉伊,屬藏族“魯體”民歌的一種,天祝拉伊是天祝藏人在其獨特的文化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并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積累、傳遞、演繹而成的一種文化傳承。在社會日趨進步的今天少數民族文化越來越受到普通的關注與青睞,拉伊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研究名族音樂,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有著重大意義。本文本著讓傳統文化形態(tài)在新的文化秩序領域保存活力的目的,就天祝拉伊展開研究,著重對其藝術特征進行剖析,記錄介紹天祝拉伊的文化內涵及學科價值,希望能對藏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略盡微薄之力。

      關鍵詞:民族音樂;天祝拉伊;文化價值

      1 天祝的民族、地區(qū)、樂種簡介

      天祝,民間俗稱“華銳”,自稱“華銳嘎繞”,也就是“白色英雄之都”,意思為“英雄的部落”,根據地域、語言、習俗等方面來說華銳屬于安多藏區(qū),從人口、區(qū)域、文化諸方面來說,天祝為華銳部落的主體,是以藏族為主體民族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地方之一。華銳藏族是吐蕃與本地古羌融合而成,尚有鮮卑族、漢族等血緣關系。藏語天堂寺(藏譯,寶塔灘)與祝貢寺(藏漢同名)的首字組成藏語詞“天?!薄8拭C省天祝藏族自治縣是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第一縣,為古絲綢之路通道,河北走廊之門戶。它像一顆神奇的寶珠,鑲嵌在青藏高原東北部祁連山東端,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交匯的地帶??偯娣e71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23萬,自治縣內居住著藏、漢、回、土、蒙古、東鄉(xiāng)等22個名族,其中藏族占全縣總人口的26%。

      2 天祝拉伊的歷史溯源

      拉伊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7世紀的吐蕃王朝,三大藏區(qū)的劃分促成拉伊在“下部多康”之安多藏區(qū)產生并逐步發(fā)展。最初的拉伊脫胎于藏族山歌,是一種原生態(tài)的民間藝術形式,沒有宮廷音樂的高雅、華麗,其唱詞以表達男女愛情為主,充滿渴望自由愛戀,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這就決定它在演唱場合上的選擇性、隱蔽性。演唱拉伊必須遠離帳篷、村落,忌諱在長輩面前唱或長晚輩之間對唱。許多牧人會在放牧時,在遼闊的草原上或山野間與自己的戀人共同創(chuàng)編對唱節(jié)奏自由、旋律悠揚的拉伊。因此,也可以說拉伊產生于勞動。

      3 天祝拉伊的風格特征

      3.1 天祝拉伊的概貌

      “拉伊”是一種情茶歌,在不同藏區(qū)有著不同稱謂,在衛(wèi)藏地區(qū)稱“嘎魯”,在康藏地區(qū)稱“克加”,只有在安多藏區(qū)才被稱為“拉伊”,而天祝正好屬于安多藏區(qū)的一個支系。拉伊的演唱時間沒有特定限制,一般是在牧人們放牧時或舉行拉伊會時演唱。拉伊的演唱一般不需要樂器伴奏,由演唱者根據個人喜好自由選擇曲調,即興填詞,屬于依聲填詞類的無伴奏清唱,多由青年男女對唱,也有少數的獨唱,并且只唱不跳,沒有演唱時間限制。但是,一定要避開親屬長輩。演唱時男女雙方中先唱的一方端起一壺酒先小飲一口,然后開始唱,唱完將酒壺遞給后唱的一方,后唱的一方也是先飲一口,然后以回答問題的方式回以相應的對唱,接著就是下一對男女的對唱。在天祝,拉伊的發(fā)展幾乎與當地藏人的成長歷程同步,它承載著當地藏民族的創(chuàng)造力與靈感,是對當地藏文化的一種詮釋。

      3.2 拉伊的整體結構形式及曲調形式

      “拉伊”是以樂段為基礎結構的形式,一般由兩個或三個樂句組成,由此基礎上,運用各種方法將其擴展,使樂曲變得開闊,抒發(fā)豪邁的藏民族情懷。其結構發(fā)展自由,多為非方整性結構,一般都是單句體的一段反復連綴而成的樂段或套曲。

      3.3 拉伊的唱詞特點

      天祝拉伊作為民間流傳的藝術形式,其唱詞語言有著自己的特點。拉伊演唱時使用的語言本應該是純粹的藏語,但天祝本身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當地除了藏族居民以外還有著許多其他的少數民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qū),鑒于此種情況,當地少數民族都會兩種不同的民族語言,在經濟、生活中,語言成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而拉伊在這種交際交流的過程中逐漸被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所接受,并成為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當地藏人受漢語影響很深,基本都熟練掌握了漢語,在演唱拉伊的過程中會無意嵌入漢語,或者是為了更好的押韻,就會形成一種情況——藏漢語言混唱的,藏漢合璧的“風攪雪”拉伊。

      3.4 拉伊的音樂表現手法

      天祝拉伊曲調風格多樣,有的高亢激昂、有的抒情優(yōu)美、有的歡快輕松、有的悲傷緩慢,其曲調明朗,具有濃郁的民族風。由于曲調風格的多樣性,決定了其音樂表現手法的多樣性、即興性與自由性。拉伊的旋律節(jié)拍有時有明顯規(guī)則,有時快慢相間,其速度、力度都是由歌者詞的情緒,根據自己的氣息控制力度和自己的情感以及當時的場景來即興發(fā)揮的。以一種自由化的形態(tài)曲控制改變曲子的旋律、速度、節(jié)奏、力度,以適應場景。因此,同一個調子讓不同的人唱,就會出現千差百異的風格。由于個人情緒情感的控制,一首拉伊的起伏會很大,拍子會有很多種,有時是復拍子,有時又會變成混合拍子。例如,從2/4拍開始的曲子,中間會出現3/4拍或者4/4拍。拉伊的音樂表現常常是以寫實為重,在寫實中加入一些浪漫主義色彩,運用敘述、說理、抒情、比喻、對比、烘托、擬人,夸張等表現手法去增強渲染力、加深其思想與藝術內涵。

      4 天祝拉伊的文化價值及現實處境

      拉伊記錄總結了天祝藏人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經驗和現實生活,它是詩歌的海洋,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包含著藏族豐富人文背景的優(yōu)秀口頭文學。音樂和唱詞的完美結合使其顯現出獨特的文學藝術價值。天祝拉伊的音樂表現和精神內涵的統一,是天祝藏人的精神產物,是一種智慧的美的享受。天祝拉伊以歌傳情,以歌娛人、以歌娛神,是歌唱的藝術、詩歌的藝術、情感的藝術,是真善美的和諧統一。天祝拉伊是天祝藏人共同審美情趣的表現,蘊藏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內容。作為引發(fā)人們音樂直覺步入深化階段的基礎,天祝拉伊所體現的不僅僅是男女戀情,而是整個藏族民俗民風的一個縮影,對研究藏文化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天祝拉伊包含著天祝藏人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藏族音樂藝術的精髓可凝聚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識,也可以維護社會治安,約束人們的不良社會行為。

      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30歲以下會唱拉伊的人很少,甚至許多年輕人對其有種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而60歲以上的人談起拉伊卻是滔滔不絕,意猶未盡,說明拉伊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已漸漸呈消逝狀態(tài)。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生產社會化的社會中,年輕一代的人們由于價值觀的偏差,已漸漸遠離、疏忽本民族的一些原汁原味的精華,以至于造成現今拉伊傳承與發(fā)展的尷尬局面。拉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份子,亟待人們去挖掘、傳承、保護。它是一種民族凝聚力的體現,而這種體現更多需要的是一種文化認同,有了這種認同,我們才能更好地去傳承它、保護它,在保護其藝術形式的同時傳承中華道德文明、增強民族自信與民族凝聚力。

      參考文獻:

      [1] 張君仁.西北少數民族音樂研究[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2] 喬高才讓.天祝史話——甘肅史話叢書[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4.

      [3] 喬高才讓,等.華熱藏族史略[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8.

      [4] 韋仁忠.高原上的兩只奇葩[J].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08.

      猜你喜歡
      文化價值民族音樂
      傳統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當代陜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4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時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18
      民族音樂“如何教”VS“怎么學”——以民樂合奏《豐收鑼鼓》一課的教學為例
      我國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完善
      北方音樂(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5
      被人情綁架的鄉(xiāng)村酒席——記憶鄉(xiāng)村文化
      資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33:03
      中國傳統義利觀下的市場經濟主體探討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
      中國古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分析
      承德外八廟的文化價值與保護策略探析
      青川县| 南召县| 南华县| 竹山县| 潼关县| 岱山县| 武冈市| 会东县| 长丰县| 临邑县| 桑植县| 清远市| 大英县| 横山县| 宁海县| 靖安县| 清丰县| 绍兴县| 宣汉县| 察雅县| 临夏市| 东乌珠穆沁旗| 定安县| 资溪县| 石狮市| 汶上县| 社会| 台东市| 柞水县| 拉孜县| 凤冈县| 册亨县| 万山特区| 织金县| 安仁县| 望都县| 仁布县| 三原县| 古田县| 张北县|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