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
清修佳地靈慧山
靈慧山旅游風景區(qū)就是原來的紅螺慧緣谷生態(tài)景區(qū),靈慧山地處甘澗峪村,位于燕山腳下,東鄰千年古剎紅螺寺,西與慕田峪長城隔山相望。據(jù)清代村碑記載:“東有圣水泉,西有桃山背,兩山夾一澗,起名甘澗峪”。相傳村中山泉眾多,曾有36眼名泉,如今仍有18處泉水日夜噴涌,泉水清澈、甘甜可口因而得名甘澗峪。這里是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通過長城進入山前平原的重要通道之一,“山停水聚,元氣融結(jié),大士垂化,煙霞托跡”,千百年來,目睹了民族的融合,見證了戰(zhàn)事的風煙,法事興盛,佛緣廣結(jié)。
靈慧山地區(qū)歷來為佛門清修佳地,據(jù)傳,這個地區(qū)的寺廟始于唐代,興于遼金,鼎盛于明末清初。據(jù)清康熙《懷柔縣志》所載及后人考證:紅螺寺為不收徒不受戒的十方常住寺,是云游僧人學習和進修佛學的圣地,且香火很旺,所以在甘澗峪村這條古代重要的通道兩側(cè),從遼金時代開始,便逐漸形成了以紅螺寺為核心,由眾多小寺小廟所組成的古建筑群,又稱紅螺寺上院或別院,盛極一時。進入新世紀,靈慧山旅游風景區(qū)在原有寺廟遺址上重新恢復了朝陽寺、天溪庵、山西庵、德勝庵等四處古建筑。
探幽尋佛
靈慧山就在去慕田峪長城的路上,開車一直奔慕田峪的方向就能看到。過了甘澗峪漸漸入山,公路蜿蜒曲折,道路兩旁青山起伏。到達目的地之前,先是右手有個指向紅螺寺的岔路,不要拐入,繼續(xù)直行大約二三百米就到了,路口有個牌樓寫著靈慧山景區(qū)。
進入景區(qū),映入眼簾的是一級級的大臺階,臺階高處左邊是鼓樓,右邊是鐘樓,中間還有一尊高大的圣水娘娘塑像。
沿著臺階往上走到盡頭,前面便是七星池。將五亭二榭嵌于池邊,如同天上的北斗七星,故稱七星池。遠處的青山襯著碧綠的池水再加上環(huán)繞的游廊堪比西湖之美,山的倒影映在湖水中,微風輕輕吹過,使人仿佛置身仙境。
沿著七星池右側(cè)的環(huán)湖路前行,湖旁的小山坡上就是朝陽禪寺。朝陽禪寺于2009年重修,2010年3月正式奠基。重建后的朝陽禪寺是一個典型的三進院落,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組成,東西建有多個配殿。寺院內(nèi)供奉的佛像全部由天津泥人張傳人手工制作,法像莊嚴,神韻古樸,栩栩如生。
朝陽禪寺出來,繼續(xù)朝山上走,就是百合谷,郁郁蔥蔥的植被隱約飄來清新的青草、泥土的香氣,令人心曠神怡。從百合谷沿溪流而上,幾百米外就是慧緣谷。繼續(xù)前行,在道路左側(cè)有座古建筑,這里就是供尼姑修行的天溪庵。
天溪庵因山門外有小溪環(huán)繞,竹林掩映且秀美清涼,故此得名。殿內(nèi)供奉彌勒菩薩一尊,懸掛釋迦佛畫像、福祿壽三星圖、文昌帝君像。
過了天溪庵,繼續(xù)往前,路的兩邊是高高的山峰,山腳下生長著很多高大的樹木,路的一側(cè)是一條小溪,兩邊長滿了綠色的植被,溪水靜靜地流淌著。沿著小溪一直往上走就到了圣水泉,泉水從山上流下來形成瀑布匯入潭中。瀑布不算高,但水量較足,很有氣勢。瀑布旁是陡峭的石壁,沿著石階可以走到瀑布旁。潭水很清,從石階的間隙向下流淌形成小溪。
沿路還有神泉和靈骨塔,再向前不遠處,隱約可見一座古剎掩映在綠蔭叢中,這里就是靈慧山景區(qū)的終點——朝陽寺。
朝陽寺所處地勢較高,背靠山、面朝陽,日出早、日落晚,采光效果極佳,在景區(qū)所有寺廟中第一個迎接朝陽,因此得名。朝陽寺也是景區(qū)內(nèi)最大、最主要的一座寺廟。朝陽寺的始建年代不詳,但至少在明代初年已經(jīng)十分興盛,明嘉靖和清咸豐年間兩次重修,有碑為證。光緒年間,朝陽寺住持印光禪師,曾代表紅螺寺參加全國的高僧坐禪,并且奪冠,為紅螺寺贏得了榮譽,所以,每年臘月初八,紅螺寺都會派人來朝陽寺為印光禪師進貢。
朝陽寺幾經(jīng)焚毀,在日偽(1942)和國民黨(1948)時期也多次遭襲,未能幸免,在2001年最新一次重修時,還曾經(jīng)挖出過手雷一個,手榴彈七、八枚。
要想到達朝陽寺的山門,需要通過一段“通天水梯”,據(jù)說走在上面,每一落足,可聽到咚咚的水聲,好像走在水上一樣。“通天水梯”有81階臺階,取“想立地成佛,須經(jīng)歷81難”之意,所以在登上臺階盡頭,朝陽寺的大門口會看見一尊彌勒大佛。關(guān)于 “通天水梯”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通天水梯”傳說
相傳古時候,甘澗峪曾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地方,村民和寺中的僧人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吃。一天,藥師佛云游至此,見此情景頓生憐憫之心。他變成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昏倒在一塊大青石上,一個挑水回寺的小和尚看到他,從水桶中舀出一缽盂水,送到老人唇邊。老人感激地接過缽盂,一口氣就喝下一半,卻將缽盂剩下的一半水隨手倒在了青石旁。小和尚焦急的說:“施主,您怎能把水倒掉,這是我到很遠的地方,好不容易挑來的水啊!”老人微笑不語,起身挑起了水桶說:“謝謝小師傅了,我沒有別的可以報答,就將剩下的水幫你挑回去吧!”說完,他執(zhí)意挑起水桶一步三搖的走上臺階,水不斷地從桶中撒了出來,邊走邊嘟囔著:“灑吧,灑吧,遍地開花,永不缺水,好種莊稼。”等老人走到朝陽寺山門的時候,水桶里的水已經(jīng)所剩無幾,老人將剩下的水倒在一起,拿起水桶用力向遠方潑去。那些潑出的水,似滴滴甘露,散落在山谷溝壑。
小和尚驚訝地看著老人的舉動,等他回過神來,老人早就羽化而去了。藥師佛倒水的青石就出現(xiàn)了一口泉眼“圣水泉”,佛祖灑過水的臺階走上去就會聽到咚咚的水聲,因此得名“通天水梯”。
沿陡長的臺階,走至寺內(nèi),真的是禪意濃濃?!扒鷱酵ㄓ奶?,禪房花木深?!鄙醾冞h離塵世,在此參禪悟道,真的是賽過人間百倍。如今重修后的朝陽寺由山門、護法殿、正殿及東西配殿組成。山門由哼哈二將把守,護法殿供奉著藥師佛的十二大護法,正殿為藥師殿,供奉藥師佛,正殿東西墻壁上有藥師佛的十二大愿彩繪,圖形并茂地展現(xiàn)了藥師佛的十二大愿,這十二大愿的宗旨簡單講就是幫助人們解除疾病、煩惱,獲得解脫。即便是凡夫俗子,到此一游,也能讓浮躁的心漸漸沉靜下來。
走出寺門之外,看見樹齡已經(jīng)超過500年的“高大槐”,它一定曾見證過朝陽寺悠久的歷史吧!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這美麗幽靜的靈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