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對識字的要求是: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但漢字本身紛繁復雜,學生既難認又難記。幸好,國家重點課題“科學認讀”的研究給識字教學帶來了福音——生態(tài)課堂識字、生活情境識字、自主剪貼識字……形成了一幅瑰麗無比的識字壯錦。其間我們也發(fā)現(xiàn),巧妙地使用信息技術來識字,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能演繹更加精彩的識字課堂。
一、演示聲畫效果,激發(fā)識字興趣
夸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之一。信息技術有它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和輕松的音樂,這些聲畫效果形成的氛圍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例如,在教二年級上冊《識字1》(江南水鄉(xiāng))時,為激發(fā)這些江北小鎮(zhèn)孩子的積極性,我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江南的一幅幅美景圖,色彩艷麗、生動形象的圖片立刻吸引了學生的目光;再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細致地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的景物。我趁勢將相關詞語逐一點擊出來。這樣,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認讀詞語,不僅學得開心,還輕松掌握了圖文結合、聯(lián)系實際的學習方法,避免了在識字過程中“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的現(xiàn)象。
顯然,利用信息技術的圖文結合的功能讓學生識字,就遠離了傳統(tǒng)識字的枯燥乏味,很大程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識字興趣,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快樂學習。
二、利用繪畫功能,突破識字難點
對于兒童來講,漢字中最難區(qū)分的要數(shù)同音字了。因為低年級兒童的抽象思維較差,所以在使用時常?;煜饋?。這時,我就使用電腦繪畫功能來幫助學生辨別。
比如,區(qū)別帶有新偏旁的同音字——如“藍”與“籃”等是蘇教版教材第四冊《識字3》中的難點。我先用動畫演示了“艸”和“竹”兩個偏旁的演變過程,接著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迅速畫出了一只竹編的籃子和一株帶有藍色葉子的植物,畫植物時還配上解說:“‘藍本是一種植物,叫蓼藍,它的葉子干時呈暗藍色,葉中含有藍汁,可以做染料?!睂W生恍然大悟:怪不得“藍天”的“藍”是“草字頭”呢?在這寥寥幾筆的圖畫中,孩子們不但認識了與詞語相關的事物,而且輕松愉快地掌握了不同偏旁的同音字所表示的不同含義。
可見,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向學生提供多種刺激,使學生獲得多種感覺通道的信息,把圖像、文字、聲音結合起來,促使多種器官同時活動,明顯提高記憶效率,降低識字難度。
三、創(chuàng)設電腦游戲,保證識字效果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在鞏固識字階段,反復讀背和抄默的方式枯燥無味,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果。于是,我就利用信息技術適時地設計各種游戲,激發(fā)學生參與復習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
例如,在《狼和小羊》一課的鞏固識字環(huán)節(jié)中,我就讓學生參與了“智力大拼盤”的游戲。畫面上是分成幾十個方格的漢字魔方塊,每個方塊中都有一個生字或帶有生字的詞語,學生可以有選擇地認讀自己喜歡的字詞,讀對一個,我點擊一下,詞語方塊就會自動旋轉到帶有不同圖案的另一面。當學生將識字方塊正面的字詞全部讀出時,方塊另一面所有的小圖案拼成了“喜羊羊”的巨幅卡通頭像。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吵著還要再來一遍。
像這樣的鞏固識字游戲太多了,如“識字小火車”、“放青蛙”、“小貓釣魚”等。當然,識字課上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游戲形式,必須根據(jù)識字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特點靈活地進行創(chuàng)設。
四、借助專用軟件,培養(yǎng)識字能力
蘇教版課本中識字量較大,根據(jù)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我們必須讓孩子們時常接觸那些新的字詞,這樣他們才能認識越來越多的生字,而且不容易忘記。蘇教版配套光盤——《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系列》就成了識字活動的好幫手。
例如:點擊第三冊光盤目錄中的《識字3》中的“我要認”按鈕,這時電腦屏幕上立刻出現(xiàn)了本課的生字。點擊其中的“匹”字,屏幕中央隨即出現(xiàn)了一個放大的“匹”字,它不僅注有音節(jié),還配有讀音和識字順口溜。學生看著音節(jié)跟著練讀“匹(pǐ)——三面墻,四方方,小孩兒,坐中央”,輕而易舉地掌握了字音和字形。
這種配套光盤可以讓老師在課堂上演示,也可以讓孩子在家庭中使用。
在電腦普及的今天,信息化資源打破了校內(nèi)外課程資源的界限,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機遇。如果說,“科學認讀”中的各種識字教學是一幅無比瑰麗的壯錦,那巧妙運用信息技術就是壯錦上一朵朵綻放的花蕾。而這錦上添花的整合恰恰能更好地喚醒學生喜愛識字、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內(nèi)在情感,從而使識字課變得更加精彩。
藍寧,教師,現(xiàn)居江蘇泰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