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苗++++++張黎++++++張曉虹++++++梁蘊誼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C-反應蛋白(CRP)、內脂素、脂聯(lián)素在2型糖尿病腎病不同時期的具體變化情況。方法 從2010年3月—2013年3月該院接受2型糖尿病腎病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94例作為研究組進行分析,根據(jù)患者具體的尿清蛋白排泄率分為3組,其中正常蛋白尿組70例,微量蛋白尿組60例,大量蛋白尿組64例;并選擇70例經(jīng)體檢健康狀況良好的正常者作為對照組。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所有受檢者體內的內脂素、脂聯(lián)素具體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CRP)。另外對所有受檢者的空腹血糖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等先關指標進行具體檢測,并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結果 研究組患者體內的血清內脂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正常蛋白尿組的具體血清脂聯(lián)素含量低于對照組,微量蛋白尿組和大量蛋白尿組患者的血清脂聯(lián)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極有可能參與到了2型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發(fā)展的整個過程,聯(lián)合對參者的具體水平進行檢測和分析可能會對評估早期糖尿病腎病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腎病;血清C-反應蛋白;內脂素;脂聯(lián)素;變化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1(b)-0011-03
2型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與患者體內的血清內脂素和脂聯(lián)素以及血清C-反應蛋白有密切的關系[1]。為研究血清C-反應蛋白(CRP)、內脂素、脂聯(lián)素在2型糖尿病腎病不同時期的具體變化情況。現(xiàn)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間在該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療的19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2型糖尿病腎病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94例作為研究組進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96例,女性98例。將這194例患者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分為3組。其中,正常蛋白尿組有70例,60例為微量蛋白尿,另外還有64例為大量蛋白尿組。并同期選擇我院經(jīng)健康體檢正常者7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38例為男性,32例為女性。
1.2 標本采集和檢測
所有受試者均經(jīng)8~12 h的過夜空腹后,于清晨起靜脈抽血測定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以及三酰甘油含量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相關項目的具體含量。另取靜脈血2~3 mL 靜置之后進行離心分離血清,進行標記后貯存在低溫冰箱中,同批測定各受測人員的血清內脂素和脂聯(lián)素含量。連續(xù)3 d記錄所有人的24 h 尿量,并檢測尿微量清蛋白。觀察分析所有檢測指標的數(shù)值分布。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各組指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變量間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 結果
3 討論
通過研究可知,內脂素與脂聯(lián)素以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與病程以及各檢測指標的含量呈線性相關。2型糖尿病患者因為存在慢性炎癥,體內的內脂素和C-反應蛋白(CRP)的含量均高于對照組的正常者,而正常蛋白尿組患者的脂聯(lián)素水平則低于對照組,脂聯(lián)素在2型糖尿病發(fā)病過程中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而大量蛋白尿組患者體內的血清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與微量蛋白尿組和正常蛋白尿組患者相比,均大大高于這兩組患者的含量水平。所以說,內脂素與脂聯(lián)素以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均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有關系。
人體內的內脂素與糖類和脂肪的代謝活動密切相關,具有免疫和調節(jié)炎癥應答的作用,在2型糖尿腎病中有重要作用[2]。內脂素可以在腎小球足細胞和近曲腎小管細胞中合成,還可以促進血糖的快速吸收,可見,2型糖尿腎病患者體內的內脂素可以由腎細胞來產生,并具有較為重要的旁分泌作用。脂聯(lián)素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是一種特異性蛋白質,與2型糖尿腎病有較為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研究表明,其作用機制與炎癥反應可能具有較為密切的關系。脂聯(lián)素可以與各種類型的基質蛋白結合起來,附著在受到損傷的血管內皮,參與到保護腎小球的過程[3]。所以,當2型糖尿腎病患者血清中脂聯(lián)素的含量升高時,極有可能是機體在進行代償機制和自我保護反應,或者是腎功能的改變影響到了脂聯(lián)素的分泌和排泄過程。2型糖尿病發(fā)病過程中,血清C-反應蛋白(CRP)是最主要的參與炎癥反應的蛋白之一,是一種變化較為敏感的指標,可激活炎癥反應,并直接作用于出球小動脈[4]。綜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的含量及變化與患者的病情緊密相關[5]。綜上所述,聯(lián)合檢測以上三者的具體含量水平,具體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內皮損害情況以及腎功能進展情況,為2型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價值的臨床參考。
[參考文獻]
[1] 徐梅華.蔡克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與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2,29(3):468-470.
[2] 周麗華,林小紅,孟曉軍,等. C反應蛋白與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關系[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1, 28(2):279-280.
[3] 荀靖瓊,顧穎萍,王丙國,等.2型糖尿病患者脂聯(lián)素及C反應蛋白水平與心腦血管病變的關系[J].重慶醫(yī)學,2011,40(2):168-170.
[4] 陳春蓮,蘇桂蘭,劉樹嬌,等.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C反應蛋白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3):2616-2619.
[5] 潘佳秋,王慧慧,田建武,等.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內脂素與視黃醇結合蛋白4源水平變化及其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6):1986.
(收稿日期:2013-11-23)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C-反應蛋白(CRP)、內脂素、脂聯(lián)素在2型糖尿病腎病不同時期的具體變化情況。方法 從2010年3月—2013年3月該院接受2型糖尿病腎病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94例作為研究組進行分析,根據(jù)患者具體的尿清蛋白排泄率分為3組,其中正常蛋白尿組70例,微量蛋白尿組60例,大量蛋白尿組64例;并選擇70例經(jīng)體檢健康狀況良好的正常者作為對照組。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所有受檢者體內的內脂素、脂聯(lián)素具體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CRP)。另外對所有受檢者的空腹血糖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等先關指標進行具體檢測,并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結果 研究組患者體內的血清內脂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正常蛋白尿組的具體血清脂聯(lián)素含量低于對照組,微量蛋白尿組和大量蛋白尿組患者的血清脂聯(lián)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極有可能參與到了2型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發(fā)展的整個過程,聯(lián)合對參者的具體水平進行檢測和分析可能會對評估早期糖尿病腎病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腎??;血清C-反應蛋白;內脂素;脂聯(lián)素;變化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1(b)-0011-03
2型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與患者體內的血清內脂素和脂聯(lián)素以及血清C-反應蛋白有密切的關系[1]。為研究血清C-反應蛋白(CRP)、內脂素、脂聯(lián)素在2型糖尿病腎病不同時期的具體變化情況?,F(xiàn)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間在該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療的19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2型糖尿病腎病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94例作為研究組進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96例,女性98例。將這194例患者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分為3組。其中,正常蛋白尿組有70例,60例為微量蛋白尿,另外還有64例為大量蛋白尿組。并同期選擇我院經(jīng)健康體檢正常者7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38例為男性,32例為女性。
1.2 標本采集和檢測
所有受試者均經(jīng)8~12 h的過夜空腹后,于清晨起靜脈抽血測定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以及三酰甘油含量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相關項目的具體含量。另取靜脈血2~3 mL 靜置之后進行離心分離血清,進行標記后貯存在低溫冰箱中,同批測定各受測人員的血清內脂素和脂聯(lián)素含量。連續(xù)3 d記錄所有人的24 h 尿量,并檢測尿微量清蛋白。觀察分析所有檢測指標的數(shù)值分布。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各組指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變量間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 結果
3 討論
通過研究可知,內脂素與脂聯(lián)素以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與病程以及各檢測指標的含量呈線性相關。2型糖尿病患者因為存在慢性炎癥,體內的內脂素和C-反應蛋白(CRP)的含量均高于對照組的正常者,而正常蛋白尿組患者的脂聯(lián)素水平則低于對照組,脂聯(lián)素在2型糖尿病發(fā)病過程中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而大量蛋白尿組患者體內的血清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與微量蛋白尿組和正常蛋白尿組患者相比,均大大高于這兩組患者的含量水平。所以說,內脂素與脂聯(lián)素以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均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有關系。
人體內的內脂素與糖類和脂肪的代謝活動密切相關,具有免疫和調節(jié)炎癥應答的作用,在2型糖尿腎病中有重要作用[2]。內脂素可以在腎小球足細胞和近曲腎小管細胞中合成,還可以促進血糖的快速吸收,可見,2型糖尿腎病患者體內的內脂素可以由腎細胞來產生,并具有較為重要的旁分泌作用。脂聯(lián)素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是一種特異性蛋白質,與2型糖尿腎病有較為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研究表明,其作用機制與炎癥反應可能具有較為密切的關系。脂聯(lián)素可以與各種類型的基質蛋白結合起來,附著在受到損傷的血管內皮,參與到保護腎小球的過程[3]。所以,當2型糖尿腎病患者血清中脂聯(lián)素的含量升高時,極有可能是機體在進行代償機制和自我保護反應,或者是腎功能的改變影響到了脂聯(lián)素的分泌和排泄過程。2型糖尿病發(fā)病過程中,血清C-反應蛋白(CRP)是最主要的參與炎癥反應的蛋白之一,是一種變化較為敏感的指標,可激活炎癥反應,并直接作用于出球小動脈[4]。綜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的含量及變化與患者的病情緊密相關[5]。綜上所述,聯(lián)合檢測以上三者的具體含量水平,具體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內皮損害情況以及腎功能進展情況,為2型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價值的臨床參考。
[參考文獻]
[1] 徐梅華.蔡克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與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2,29(3):468-470.
[2] 周麗華,林小紅,孟曉軍,等. C反應蛋白與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關系[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1, 28(2):279-280.
[3] 荀靖瓊,顧穎萍,王丙國,等.2型糖尿病患者脂聯(lián)素及C反應蛋白水平與心腦血管病變的關系[J].重慶醫(yī)學,2011,40(2):168-170.
[4] 陳春蓮,蘇桂蘭,劉樹嬌,等.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C反應蛋白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3):2616-2619.
[5] 潘佳秋,王慧慧,田建武,等.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內脂素與視黃醇結合蛋白4源水平變化及其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6):1986.
(收稿日期:2013-11-23)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C-反應蛋白(CRP)、內脂素、脂聯(lián)素在2型糖尿病腎病不同時期的具體變化情況。方法 從2010年3月—2013年3月該院接受2型糖尿病腎病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94例作為研究組進行分析,根據(jù)患者具體的尿清蛋白排泄率分為3組,其中正常蛋白尿組70例,微量蛋白尿組60例,大量蛋白尿組64例;并選擇70例經(jīng)體檢健康狀況良好的正常者作為對照組。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所有受檢者體內的內脂素、脂聯(lián)素具體水平,并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C-反應蛋白(CRP)。另外對所有受檢者的空腹血糖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等先關指標進行具體檢測,并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結果 研究組患者體內的血清內脂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正常蛋白尿組的具體血清脂聯(lián)素含量低于對照組,微量蛋白尿組和大量蛋白尿組患者的血清脂聯(lián)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極有可能參與到了2型糖尿病腎病發(fā)生、發(fā)展的整個過程,聯(lián)合對參者的具體水平進行檢測和分析可能會對評估早期糖尿病腎病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 2型糖尿病腎??;血清C-反應蛋白;內脂素;脂聯(lián)素;變化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1(b)-0011-03
2型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與患者體內的血清內脂素和脂聯(lián)素以及血清C-反應蛋白有密切的關系[1]。為研究血清C-反應蛋白(CRP)、內脂素、脂聯(lián)素在2型糖尿病腎病不同時期的具體變化情況?,F(xiàn)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間在該院接受2型糖尿病治療的19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2型糖尿病腎病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擇194例作為研究組進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96例,女性98例。將這194例患者按照尿清蛋白排泄率的不同分為3組。其中,正常蛋白尿組有70例,60例為微量蛋白尿,另外還有64例為大量蛋白尿組。并同期選擇我院經(jīng)健康體檢正常者7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38例為男性,32例為女性。
1.2 標本采集和檢測
所有受試者均經(jīng)8~12 h的過夜空腹后,于清晨起靜脈抽血測定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含量以及三酰甘油含量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相關項目的具體含量。另取靜脈血2~3 mL 靜置之后進行離心分離血清,進行標記后貯存在低溫冰箱中,同批測定各受測人員的血清內脂素和脂聯(lián)素含量。連續(xù)3 d記錄所有人的24 h 尿量,并檢測尿微量清蛋白。觀察分析所有檢測指標的數(shù)值分布。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各組指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變量間關系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2 結果
3 討論
通過研究可知,內脂素與脂聯(lián)素以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與病程以及各檢測指標的含量呈線性相關。2型糖尿病患者因為存在慢性炎癥,體內的內脂素和C-反應蛋白(CRP)的含量均高于對照組的正常者,而正常蛋白尿組患者的脂聯(lián)素水平則低于對照組,脂聯(lián)素在2型糖尿病發(fā)病過程中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而大量蛋白尿組患者體內的血清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水平與微量蛋白尿組和正常蛋白尿組患者相比,均大大高于這兩組患者的含量水平。所以說,內脂素與脂聯(lián)素以及血清C-反應蛋白(CRP)均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有關系。
人體內的內脂素與糖類和脂肪的代謝活動密切相關,具有免疫和調節(jié)炎癥應答的作用,在2型糖尿腎病中有重要作用[2]。內脂素可以在腎小球足細胞和近曲腎小管細胞中合成,還可以促進血糖的快速吸收,可見,2型糖尿腎病患者體內的內脂素可以由腎細胞來產生,并具有較為重要的旁分泌作用。脂聯(lián)素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是一種特異性蛋白質,與2型糖尿腎病有較為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研究表明,其作用機制與炎癥反應可能具有較為密切的關系。脂聯(lián)素可以與各種類型的基質蛋白結合起來,附著在受到損傷的血管內皮,參與到保護腎小球的過程[3]。所以,當2型糖尿腎病患者血清中脂聯(lián)素的含量升高時,極有可能是機體在進行代償機制和自我保護反應,或者是腎功能的改變影響到了脂聯(lián)素的分泌和排泄過程。2型糖尿病發(fā)病過程中,血清C-反應蛋白(CRP)是最主要的參與炎癥反應的蛋白之一,是一種變化較為敏感的指標,可激活炎癥反應,并直接作用于出球小動脈[4]。綜上,2型糖尿病患者中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血清C-反應蛋白(CRP)的含量及變化與患者的病情緊密相關[5]。綜上所述,聯(lián)合檢測以上三者的具體含量水平,具體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內皮損害情況以及腎功能進展情況,為2型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價值的臨床參考。
[參考文獻]
[1] 徐梅華.蔡克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與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2,29(3):468-470.
[2] 周麗華,林小紅,孟曉軍,等. C反應蛋白與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關系[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1, 28(2):279-280.
[3] 荀靖瓊,顧穎萍,王丙國,等.2型糖尿病患者脂聯(lián)素及C反應蛋白水平與心腦血管病變的關系[J].重慶醫(yī)學,2011,40(2):168-170.
[4] 陳春蓮,蘇桂蘭,劉樹嬌,等.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內脂素、脂聯(lián)素和C反應蛋白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3):2616-2619.
[5] 潘佳秋,王慧慧,田建武,等.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內脂素與視黃醇結合蛋白4源水平變化及其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6):1986.
(收稿日期:201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