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立,李潤亞
(中國地質大學 長城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我院所有大一學生的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課程內容豐富實用,可操作性強。但是,因學生入學前所在地區(qū)不同,以及各學校及學生重視程度各不相同,使得學生整體計算機素質和水平參差不齊。此外,計算機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1)師生交互不夠;(2)學生思想認識不夠,導致學習積極性差;(3)學生入學時計算機基礎水平差距較大。筆者提出了一種基于IC3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模式,在此教學模式中應用了中國鐵道出版社引進的“IC3在線輔助教學與管理平臺”。IC3教學與管理平臺具有在線學習、在線輔導和在線認證的一系列功能,對于高校計算機教學來說是一個重大革新。
IC3是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的英文縮寫,是一套國際通用的計算機標準,是全球第一個計算機綜合能力認證。主要包括三大領域,分別是計算機基礎概論(Computing Fundamentals)、計算機關鍵操作(Key applications) 和在線應用(Living on line)。IC3推行的發(fā)展模式與全球ICT能力課程標準是由來自19個國家的主題式專家(包括行業(yè)/企業(yè)代表、教育專家代表和資訊專家代表等)組成的全球信息素養(yǎng)咨詢委員會研討制訂的全球化IT教學標準[1-2]。
IC3的教學內容有301個知識點[3],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IC3知識結構圖
筆者在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以電氣1201,1202班級為對象,基于IC3教學與管理平臺實施《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教學過程分成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前預習階段:學生使用在線輔助學習平臺。第二階段,課堂學習階段:采用案例驅動教學法來明確學習目的,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法來提高自主學習積極性,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來促進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三階段,上機強化階段:教師布置練習題目,學生通過在線輔助學習平臺來完成這些題目,從而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圖2 答題界面
1.對于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IC3在線學習的賬號,以便學生實時獲取學習內容。在線輔助學習平臺登錄流程如下:
第1步:輸入網址https://certprep.certiport.com,登錄教學網站。第2步:輸入自己的用戶名及密碼進行登錄。第3步:單擊“我的途徑”。第4步:選擇章節(jié),進入章節(jié)答題首頁。第5步:選擇題目。第6步:單擊“開始”按鈕。第7步:開始答題,答題界面如圖2所示。第8步:答題正確,給出正確標志。第9步:單擊“下一題”按鈕,即可繼續(xù)練習。第10步:單擊“菜單”按鈕,返回當前章節(jié)答題首頁。
學生答題過程采用雙層補救式模式,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每題有3次機會,第一次答錯,系統(tǒng)提供該題的重做機會,如果第二次答錯,系統(tǒng)會給予部分文字或動作提示,進行補救教學,如果第三次答錯,系統(tǒng)會強制提供文字、圖解與動畫式的雙層次補救式教學。這樣的學習過程也完全符合教育心理學的教學規(guī)律,使學生能更好地體會知識點的內涵。
2.對于教師,通過IC3平臺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以便采取針對性措施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強化,也可以督促個別不用功的學生。
通過IC3平臺,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地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掌握全班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態(tài),如圖3所示。
圖3 全班學習情況
掌握全班學習情況后,教師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強化,這樣也增加了師生交流的渠道,使教師可以及時得到教學反饋,便于教師及時做出調整,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強度,使教師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效果。
IC3在線輔助教學與管理平臺可以把學生學習的過程完全記錄下來,因此通過IC3平臺,教師也可以查看單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如圖4所示。
圖4 單個學生學習情況
教師通過跟蹤學生的學習記錄情況,可以對個別用功不夠的學生加以督促,單獨輔導,多與學生交流,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計算機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實踐教學,我們發(fā)現實驗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成績普遍高于非實驗班,我們還鼓勵學生參加全國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yǎng)大賽,在2013年的IC3大賽中我院學生獲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
我們可以看出,IC3平臺實現了以傳授為導向向以學習為導向的學習環(huán)境轉變。IC3學習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依據自己的能力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習活動,進而提高自我計算機核心技能與信息素養(yǎng)。IC3平臺配合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支持教師對學生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管理與評價,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
[1]高亞群.基于IC3的計算機應用專業(yè)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0,(1).
[2]侯冬梅.IC3國際標準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0,(12).
[3]侯冬梅,盛宏宇.計算機應用基礎[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