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存
他是政治家、投機(jī)家、投資家,還是文人、書法家、學(xué)者、教主,讓后人評說起來,確實(shí)是很難當(dāng)?shù)氖隆?/p>
康有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但家境并不富裕。人們稱他為康南海,但他家在廣東南??h丹灶蘇村只有一套80來平米的房產(chǎn),據(jù)說康南海30多歲前多半生活在這一廳兩廊兩室的房子里。40歲前,他在廣州花埭買地建了一套別墅,連同曾祖父在廣州購置的“云衢書屋”,算是在大城市有了兩處房產(chǎn)。
跟很多傳統(tǒng)文人不同,康有為走了一條特立獨(dú)行的道路。一般文人不敢脫離體制,但康有為無所謂。這跟他的家境或?qū)W殖有關(guān),即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不富,但也不像寒門士子那樣熱衷于體制的功名;這樣家庭出來的子弟反倒最具革命精神。21歲時,康南海開始接觸西方文化。33歲時,他在廣州租了一處房子,創(chuàng)辦“萬木草堂”,開始聚徒講學(xué),宣傳改良變法思想。
40歲時,康有為開始了流亡生涯,他的家產(chǎn)被抄沒了。他得以避免譚嗣同等人流血的命運(yùn),得益于光緒皇帝的保護(hù)。經(jīng)過“十一次死里逃生”,康有為到了加拿大,他的演說才能在華僑面前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華僑們希望祖國強(qiáng)大起來,他們深知,祖國要強(qiáng)大,必須要變法。康有為抓住了機(jī)會,他是華人社會變法的勇士、領(lǐng)袖,他說到光緒皇帝的遭遇讓人同情不已:“(皇上)所(索)雞粥而不得……”他說到西太后的專制令人切齒:“三十年來之積弱,我四百兆同胞兄弟之涂炭,皆由西后一人不愿變法之故?!彼f到中國的未來又讓人振奮:“外之合海外五百萬人為一人,內(nèi)之合四萬萬人為一人,其孰能凌之?”
康有為從身無分文的變法革命者、流亡者搖身一變成為擁有巨大資源的雄才霸主。他的空想一旦有人落實(shí)起來,也會變成巨大的生產(chǎn)力。他曾經(jīng)如此“空想”:“若海外五百萬人,扯算計(jì)之,每人能以煙酒之余,人捐美洲銀五圓,合中國銀十圓,則有五千萬矣。先開銀行,印銀紙行之,可得一萬萬零二千五百萬矣。以三千萬辦輪船,以三千萬辦鐵路,以三千萬開礦,以五百萬辦雜業(yè)。他日礦路輪船有股份者分利無窮。以三千萬辦一切救國事,以養(yǎng)才能之士、忠義之人,立國體以行之,則中國立可救矣?!彼€許諾:“茍救得皇上復(fù)位,公司中帝黨諸臣,必將出力捐款之人,奏請照軍功例,破格優(yōu)獎?!薄胺簿锐{有功者,布衣可至將相。”?;蕰昂蠊步⒖倳?1個、分會103個,會員多達(dá)百萬之巨。這在今天都是一個奇跡。?;蕰偩衷O(shè)在香港、澳門,康有為任正總會長,梁啟超、徐勤任副總會長。
保皇會用股份制的方式,向華僑出售股票、募集資本,創(chuàng)辦“廣智書局”和后來的“新民叢報社”。梁啟超則以提供文稿為由、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僅1902—1903年間,梁啟超就分得“新民叢報社”的紅利上萬銀圓;約合今人民幣百萬元左右。類似的事業(yè)、企業(yè)不止一種,如1903年,康有為發(fā)起成立了名為中國商務(wù)公司的股份制公司,總局設(shè)在香港,在廣州、上海、橫濱、舊金山都設(shè)有分局,并先后開辦了十余家企業(yè)。他的聲名如日中天時,連孫中山的哥哥都向他的保皇會捐款。
1906年初,康有為了解到墨西哥辦銀行很有利,就到墨西哥辦好了開辦銀行的手續(xù),有人勸他投資地產(chǎn),他就投資十萬元購買若干地塊,地塊果然漲價了,康有為舍不得出售,結(jié)果墨西哥房地產(chǎn)泡沫破滅,康有為幾乎血本無歸。
類似這樣的事極多。他的攤子大、排場多。但他是?;蕰倳L,他可以任意支配善款。當(dāng)新民叢報社虧損時,他向梁啟超保證解決他和家人的生活費(fèi),問梁啟超需要多少錢? 梁回信說:每年費(fèi)用3000銀圓。康有為立即撥付,給梁啟超本人3000銀圓、給家屬1000銀圓、給梁的兄弟學(xué)費(fèi)每年1000銀圓、共計(jì)5000銀圓。僅1907年,康有為一次就從保皇會的善款中挪借13000元給梁啟超做黨務(wù)活動費(fèi),并決定每年給梁啟超4000元、麥孟華3000元做安家費(fèi)。
這樣的保皇會注定被華僑和社會拋棄。只是康有為并不反省原因,他離世前還感傷道之不行,“草堂萬木草蕭蕭,吾道何之離索遙。”
這種悲壯也會成為得意。56歲的康有為回國時,他已經(jīng)被人們視為保守派了。他請吳昌碩為他刻了一枚印章,文曰:“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jīng)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彼氖聵I(yè)沒有起色,弟子叛出,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分崩離析。但他個人的家業(yè)卻日漸大了起來。
1921年,64歲的康有為在上海愚園路自購地皮10畝,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園住宅,取名“游存廬”,即通稱的“康公館”??倒^筑有兩幢西式樓房,康有為在其中開辦了“天游學(xué)院”;康公館內(nèi)還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延香堂”、一座傳統(tǒng)形式的平房“三本堂”。院內(nèi)有大池塘、假山、各種植物動物:有從日本買來的櫻花400株,從蘇州買來的紅梅數(shù)十株,有桃花400株,還有罕見的開綠色花的梨樹;兩只孔雀,一只猴子,一頭麋鹿,一條驢子,大池中游弋著500尾大金魚。
康有為被今天的年輕人稱為“房叔”,他在晚年購置了幾處別墅。杭州的“一天園”,上?,搱@,青島“天游園”,據(jù)說占地分別為30畝、15畝、9畝。如果戲說這位“康圣人”,我們可以說他是一位謀國不成謀家謀房有成的康叔。他的家業(yè)之大也超乎今天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先后有六位妻妾,六個子女,日常侍候這些老爺太太、公子小姐的有10多個女仆、30多個男仆、廚師,據(jù)說還雇有兩個頭卷白布、滿臉絡(luò)腮胡子的印度人為其看門。平時來康家的門生故舊和食客,少則十余人,多則三十余人。
排場大,花銷大。大米一項(xiàng),平均每4天就要吃掉一石(176斤);每月單伙食費(fèi)就要花費(fèi)400銀圓以上。雇員每人月薪平均12銀圓,共計(jì)每月支付工資500銀圓??涤袨樽约旱幕ㄙM(fèi)如電報費(fèi)每年就達(dá)上千圓。有人為康家算賬,每年大約要花掉兩萬銀圓,合今人民幣百萬元左右。這種消費(fèi)能力,在今天至少也是土豪級別了。
徐勤和梁啟超在《致憲政黨同志書》中曾稱頌康有為:“先生以國為家。夙不治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每遇國難,輒毀家以圖紓救。居恒愛才養(yǎng)士,廣廈萬間,絕食分甘,略無愛惜?!边@話說得漂亮??涤袨橛羞^“以國為家”的階段,也有過“以家為業(yè)”的晚年。他的事功和人生至今未被人們認(rèn)知,因?yàn)樗氖鹿腿松@得大而無當(dāng),后人難以擔(dān)當(dāng)。
(作者系自由作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