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蘅
【摘 要】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于心智走向成熟的過渡期,身體與心理兩方面都發(fā)生著很大的變化。大部分中職生缺乏責任感,人生態(tài)度消極,文化知識底子薄、基礎差,但比較務實,愿意探索和實踐,對做一個好學生有強烈的愿望,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幫助。如何科學而又巧妙地解決“管”和“教”,讓這一特殊群體的學生天天進步呢?我的結論是:只有躬下身去,用愛、用母親般的愛去溫暖和融化他們曾經(jīng)受傷和孤寂的心,用真誠去澆灌他們的心靈,才能收獲教育的累累碩果。
【關鍵詞】愛 心靈 真心 學生
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是緣于愛的。”在我記憶中有這樣一句話:“生命中有一種強大的力量和命運抗衡,這種力量就是——愛?!睕]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路走來我更加明白了:愛,不是索取,不是交換,它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
用愛鼓勵每一個學生,用真心來打動學生的心。愛學生就要多欣賞、鼓勵他們。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對中職生來說都是莫大的激勵,都是心靈快樂的源泉,它能激發(fā)學生釋放出最大的能量。如果一個孩子長期在鼓勵和欣賞中成長,那么這就像在他生活的土壤里加入了一大把養(yǎng)料,有助于孩子迅速的成才。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班上有個男生叫王偉,成績不好,學習習慣較差,入校后成為我班上的一個“問題學生”。在了解并掌握了這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后,我決定用感化教育的方式來幫助他。我曾多次找這位學生談心,每一次談話我都用“愛”和“真誠”去觸動他的心靈。同時,利用他學習專業(yè)課的積極性,鼓勵他在技能競賽中勇奪名次,讓他重新找回缺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當他在學習上稍有松懈時,我都會及時地提醒他,并充分尊重他的自尊心,即便需要單獨批評時也用委婉的方式表達更多的希望,維護一個孩子的尊嚴。從此這個孩子轉變了,強烈的上進心和積極心推動著他向一名優(yōu)秀的中職生邁進。因為畢業(yè)實習成績優(yōu)秀,他被推薦到廣州機場工作;畢業(yè)回來后,因個人能力強,被分到中石油下屬的加油站工作。也許這是一份非常平凡的工作,但是對于我、對于這個從職業(yè)學校走出去的孩子來說,都是一種莫大的安慰。我想這就是教育緣于愛的力量吧!通過這個孩子,讓我時常想起海洋里的一種珍珠貝,每當有一種泥沙之類的異物進到它軟軟的身體里,它總是把它們包裹起來,溫柔地包裹起來,慢慢地化為一顆珍珠。其實作為一名教師,難道不正是這種珍珠貝嗎?讓我們用愛和理解把學生的錯誤與缺點包容起來,日久天長,那些犯過錯誤的孩子就會在我們那溫柔的包裹里化作一顆一顆閃亮的珍珠!幫助任性的他們學會生活,幫助叛逆的他們克服學習困難,幫助自卑的他們樹立信心,幫助羞澀的他們走出困境,這一切都源自于愛。
用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有一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我想,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應記住這一段話,因為教育首先是一種保護,在愛的陽光下成長,讓學生的心靈完美地表現(xiàn)和舒展開來。她叫左佳雨,是一名酒店專業(yè)的學生,開學初還正常上課,但從開學一個月后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缺課現(xiàn)象,后來又成天與社會上一些閑散人員待在一起。為了弄清緣由,我試圖通過與學生家長的接觸和交談來了解并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通過幾次家校聯(lián)系后,我才得知該生初中學習成績時有起伏,最終因中考成績不理想未能進入高中,無奈之下進入職業(yè)學校學習。強烈的自尊心使她感覺自己前途很渺茫,并開始自暴自棄,甚至出現(xiàn)強烈的厭學情緒。當了解了這些原因后,我隨即意識到,這時候我若漠視不理或批評責罵她,不僅不會使她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而會讓孩子萌生退學的念頭。于是,我一方面利用課余時間展開家校聯(lián)系工作,給家長做思想工作,希望讓他們接受我的教育建議。另一方面,針對學生躲著不見我,甚至回避交流等心理防御的表現(xiàn),我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主動接近她,縮短心理距離,用集體的溫暖來消除她內(nèi)心的焦慮和冷漠。
慢慢地該生原本冷漠的表情漸漸露出了一絲笑容。此后,我又多次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例如開展“十八歲絕不輕言放棄”的主題班會等,幫助她擺脫自閉心理,重新回到了班集體中感受著集體帶給她的溫暖。有一天,她主動找到我并鄭重地對我說,她從現(xiàn)在起,要做一個勇于克服困難、堅強面對生活的人。聽了這句話后,我欣然而笑。
愛心是引導孩子們的航標,耐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言辭過激的批評指責不是師道,我堅信這樣一個道理:即便是“問題學生”,他們同樣承載著整個家庭百分之百的希望,所以請不要輕言放棄他們,愛會使他們從此與眾不同。
“平易近人、和藹可親”,這是作為一名教師所帶給學生的信賴感和親和力,只有這樣,師生之間的摩擦就會減少,隔閡才會消除,情感才會越來越融洽,我們的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更容易地開展下去。幾十年的從教生涯,讓我明白了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傾注母親般的愛,才能得到學生真誠的信賴,才會激發(fā)學生青春的動力。讓我們在教育中多付出點愛,多給予愛,這才是對學生最好的人生教育。
身為教師的我堅信: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幸福就在哪里。當我們用心去感受教育人生的脈搏時,無論是憂傷還是快樂,都是生命中永遠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
【參考文獻】
[1] 張德文.為每個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J]. 教育科學出版社,(8).
[2] 王道俊,王漢瀾[M] .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