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去行政化并不是指高校的行政管理或者行政人員的行政級別化的去除,而是指在政府與高校之間以及高校內部不適合采用行政強制命令方式進行管理的領域也利用行政方式進行的行政方式管理。高等藝術院校的去行政化需要從院校外部和內部兩方面切入。對院校外部而言是要分清和理順政府與院校之間的管理和服務關系,明確哪些事情是屬于政府管理,哪些事情是屬于政府服務,才用何種方式管理藝術院校、轉變政府的管理內容及方式,規(guī)范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行為。院校內部則是黨政分工明確、增強管理民主化、確立師生主體地位。
[關鍵詞] 高等藝術院校;去行政化;行政管理
高等教育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支柱部分,是提高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等藝術院校是發(fā)展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抓手,因此高等藝術院校事業(yè)的發(fā)展是當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點。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目前我國高等藝術院校行政管理存在不少弊端,去行政化的呼聲日益高漲。
一、去行政化與行政管理
何為高等藝術院校行政管理,什么又是行政化?對這兩個概念的認識直接關乎我國高等藝術院校去行政化所去之的目標,對其清晰的界定至為重要。行政管理是高校管理中區(qū)別與教學活動、學術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化則是直行政管理的過度。去行政化并不是指高校的行政管理或者行政人員的行政級別化的去除,而是指在政府與高校之間以及高校內部不適合采用行政強制命令方式進行管理的領域也利用行政方式進行的行政方式管理。因此高等藝術院校的去行政化也就是去除這些不適合采用行政強制命令方式進行管理的領域也利用行政方式進行的行政管理。例如學校全部事務的治理,學術活動的管理,藝術展演資源的配置等。
行政管理并不等同于行政化,藝術院校一些事務離不開行政管理。譬如院校對黨委、組織、人事、財務、資產等部門的管理及其這些部門的內部管理都離不開行政管理,對此就不能理解為行政化。但對于,院校的藝術創(chuàng)新與學術發(fā)展、招生選拔與規(guī)劃、學科設置等活動,就不該由政府或者教育行政機構來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進行。因其政府和教育行政機構并不完全了解各藝術院校的內部詳細情況。同樣,院校內部對各二級院系的管理和學術活動和藝術資源管理,也不宜采取行政化的方式進行管理。
二、我國高等藝術院校行政化的表現(xiàn)
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邵鴻在《改變行政化趨向,推動高等教育健康發(fā)展》的報告中指出,高等教育行政化的外部表現(xiàn)是:第一大學辦學自主權不斷受到擠壓,第二大學行政級別不斷被強調,第三官員在大學的任職越來越普遍。這都使大學行政化格局更為嚴重。高等學校行政化的內部表現(xiàn)是:第一大學內部行政機構成為學校主導部門,第二學術委員會形同虛設,第三教代會被邊緣化。國內關于行政化的研究也比較多,綜合起來結合高等藝術學校的特點可以梳理出我國高等藝術院校行政化的表現(xiàn)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對高等藝術院校管理泛化
高等藝術院校治理結構設計的首要任務應在于保障學術活動的順利開展和藝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而目前的組織結構中,不論是校院系三級管理還是校院兩級管理體制,院系并不具有獨立性,不是一個學術組織,而是管理機構。高等藝術院校內各層組織層級分明,類似于行政機關,也分為黨委、人事、教學、招生、科研、財務、后勤等,直接對照教育主管部門機關設計而對應,對學術管理和藝術創(chuàng)造展演也納入行政管理體系中。此管理模式確實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但不利于藝術教育的發(fā)展。
2、高等藝術院校管理機構的科層式
高等藝術院校機構設計按照一般政府機構設計來建設,黨政機構嚴格按照上級黨委和行政的格式,門戶對應,具有較強的對接性。按照科層式運行,用層級管理和工作方式管理院校,同構、同質。按照我國對公辦高等藝術院校的定義,應該屬于事業(yè)單位,具有公共組織的特性,不過,長期以來,高等藝術院校某種程度上承擔了黨和政府對藝術教育的管理職能,成為黨政機關的自然延伸。此種定位也決定了高等藝術院校內部設計必然采取科層制管理模式,內部運行也仿照黨政機關管理流程。
3、高等藝術院校學術、藝術創(chuàng)造展演組織行政化
院校內部教師不遵循學術規(guī)范、藝術規(guī)律大干快上形象工程、學術組織過于行政化。高等院校學術組織和學術權威的官員化,導致了“大學學術組織運作的官僚風格、長官意志、非學術標準及目標等”。[1]大學學術組織的建設依賴行政管理運行模式,按照行政思維和模式辦學,追求學術績效,攀比學術政績,造就了一批假大空的學術成果,是學術組織的嚴重異化,從而造成學術創(chuàng)新裹足不前,學術大家凡善可陳,學術資源濫用,學術研究低水平重復,甚至出現(xiàn)“權學交易”等學術腐敗現(xiàn)象。[2]
4、高等藝術院校管理者的官本位
以行政級別劃分管理的職責和權力,管理人員角色的官員特征。
不是以教授、藝術家的學術水平藝術造詣來衡量價值,而是以職務職稱、個人身份、官職級別來為衡量學術價值。主要表現(xiàn)為:高等藝術院校與政府及其機構形成利益共同體,行政權力主導地位普遍,教職工把獲取管理職位作為得到學術資源分配權力的手段。其對教職工、學生和藝術創(chuàng)造與展演主體地位的動搖,是對院校服務性質的嚴重挑戰(zhàn),反叛藝術獨立與創(chuàng)新,必將導致院校學術氛圍弱化,藝術創(chuàng)作水平下降,辦學質量下滑,使急功近利和藝術浮躁之風泛濫。
以上關于我國高等藝術院校行政化的表現(xiàn)可以看到此現(xiàn)象對于藝術院校產生的種種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導致我國缺乏世界一流大學的原因。因其政府高度管制,行政權力的強化,不可能產生真正的創(chuàng)造性、研究性院校。因為政府要直接面對所有的大學,也就只能設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則和統(tǒng)一的標準,采取標準從低的評判和管理原則,最后只能用管理三流大學的手段和方法來管理一流大學。其結果,就是所有的大學均向三流大學靠攏,根本不可能辦出真正意義上的一流大學。[3] 沒有一流的藝術院校就很難培養(yǎng)處杰出的藝術人才,缺乏杰出的藝術人才很難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也將對國家的軟實力發(fā)展缺乏有力支撐。
三、高等藝術院校去行政化的改革與實踐
高等藝術院校的去行政化需從院校外部和內部兩方面切入。藝術的發(fā)展和教育與經濟發(fā)展密不可分,其辦學具有專業(yè)性、創(chuàng)新性典型性特征。這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與文聯(lián)、專業(yè)委員會的指導,需要經濟和藝術資源的支持與融通。高等藝術院校辦學與政府及經濟社會呈現(xiàn)關聯(lián)度較強。去行政化,對院校外部而言是要分清和理順政府與院校之間的管理和服務關系,明確哪些事情是屬于政府管理,哪些事情是屬于政府服務,才用何種方式管理藝術院校、轉變政府的管理內容及方式,規(guī)范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行為。院校內部則是黨政分工明確、增強管理民主化、確立師生主體地位。
1、轉變政府管理內容與模式
高等藝術院校外部去行政化亟待調整院校和政府關系,是去行政化的關鍵。在我國歷史傳統(tǒng)上,政府與學校就是官學一體,[4]當下我國高等教育的治理結構表現(xiàn)出行政主導型、集權型的特征,院校依附于政府,作為其主管的教育機構受支配的地位一時難以改變。院校領導班子任命、專業(yè)和學科設置、人員編制、招生計劃、質量評估等的辦學自主權還未完全下放到藝術院校;辦學經費也主要來自于政府財政撥款,缺乏發(fā)揮藝術院校自身服務職能,以便擴大社會融資渠道與規(guī)模。這是用計劃經濟時期的管理思維的教育理念,也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行政化的展現(xiàn)。管理定位不準,常常越位或者缺位,甚至權力泛化或被濫用。[5]自上而下依然是改革的路徑,應該充分肯定,過去30多年來正是市場經濟激發(fā)了眾多高等藝術院校的辦學活力與水平,改善了藝術教育結構,促進了藝術人才培養(yǎng)。改革的推進主要依賴于教育政策的實施,這種自上而下的路徑選擇是符合我國國情與社情,成本小、阻力少、效果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院校黨政分工明確、增強民主管理、確立師生主體地位
《高等教育法》規(guī)定,我國高等院校內部管理體制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高等藝術院校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也存在黨委權力、行政權力、學術權利、民主權利結構。黨委管方向、管干部、管人才、管監(jiān)督、管“三重一大”,決定了其領導中心地位。院校行政化內部來看,主要是學術權利、藝術創(chuàng)造展演自由的保障、發(fā)揮和黨政權力正確行使與自我約束、規(guī)范。隨著經濟建設不斷推進,文化藝術迎來了大發(fā)展、大繁榮時期,高等藝術院校辦學規(guī)模、社會影響力日益擴大,內部也滋生著官僚主義、家長作風。切實改進和加強行政人員的修養(yǎng)、素質、轉變工作作風,需提到重要議程上面來。實踐中,高等藝術院校教授群體人數不多,學術權利矛盾不突出,尊重藝術教育規(guī)律、堅持教授治學、專家治校作為院校發(fā)展的長期方向,尊重藝術自由,營造寬松創(chuàng)造展演環(huán)境,激勵藝術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在學術、教學、專業(yè)設置、學科建設、職稱評審、科研立項與評審等,避免行政干預,尊重學術權利,交由學術委員會或教學指導委員會,充分發(fā)揮教代會、職代會、學位委員會作用。
增強民主管理、加強民主建設,規(guī)范決策程序,建立實施相關管理委員會,明確師生主體地位,克服一切由行政部門決定,形成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在涉及院校重大決策、發(fā)展事務等充分調研、聽取一線教職工意見,涉及學生事務更要充分聽取學生訴愿,定期不定期召開座談會。院校內部行政機構要高效有序,強化服務意識。藝術專業(yè)教師從事的是一種具備個性特色的工作,自由與平等是其所希望的工作及文化環(huán)境。
3、結合當下建立大學章程促進去行政化建設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高等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教育部今天發(fā)出通知要求高校加快推進章程制定、核準與實施工作。[6]通知明確提出了教育部和省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在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部“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章程的核準工作;在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所有高校章程的核準工作。依據章程自主管理,是高等藝術院校實現(xiàn)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基本要求。制定被稱為“大學憲法”的《高校章程》是高校邁出“去行政化”制度上的關鍵一步。高等藝術院校的章程要體現(xiàn)新時期藝術教育改革精神,契合藝術教育規(guī)律,系統(tǒng)反映改革要求,鞏固改革成果。已經形成共識的改革方案,可以通過章程明確的,應當予以充分反映。章程要著重規(guī)范高校辦學自主權的行使與監(jiān)督機制,充分反映制度建設成果,為高等藝術教育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提供全面依據。
參考文獻:
[1]田漢族,孟繁華.從行政化到去行政化:大學管理本質的回歸,高校教育管理,2011(3):11-16.
[2]文明.我國大學“去行政化”的三大成因[J].學習月刊,2010(4.上):36-37.
[3]張維迎.大學的邏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丁三清.大學“被行政化”與“去行政化”[J].中國高等教育,2010(10).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南京藝術學院校級項目-我國高等藝術院校去行政化研究(XJ2013023)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曹海生(1984—),男,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