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楓逸
據(jù)9月15日《法制晚報》報道,中國福彩中心黃山培訓基地變身奢華莊園,莊園內(nèi)設觀石、徽雕、紅酒等7個主題餐廳,以及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紅地毯廣場。基地從2011年9月轉(zhuǎn)企開業(yè)后,沒辦過幾次與福彩有關的培訓,倒是各類公務接待無數(shù)。
黨政機關培訓中心隱藏的腐敗曾多次被媒體曝光,對此有專家表示,應明確具體的清理標準,明確哪些培訓中心該保留,哪些該淘汰。
培訓基地變高檔酒店的背后,暴露出“三公”消費的粗放式管理。有餐飲服務員表示,一桌五六個人,光菜品起步價就700元,加上“特色菜肴”和煙酒,一桌消費上千元甚至更高很正常。而發(fā)票則都能“靈活機動”,開成各種可以報銷的項目。反觀素以廉潔著稱的香港,每年公務接待費用只有500多萬元。在立法會、審計署、媒體的共同嚴格監(jiān)督下,午餐和晚宴人均上限被分別規(guī)定為350港元、450港元。在繁華的香港中環(huán),這個標準只夠幾個人點一份勉強說得過去的西式套餐,或在嘈雜的中餐館大廳里,來桌最尋常的五菜一湯。而規(guī)則的缺失導致內(nèi)地“三公”消費居高不下。去年廣州各區(qū)公開的“三公”賬本中,有三個街鎮(zhèn)公務接待費超過百萬元,三者之和就與香港特區(qū)政府公務接待費用旗鼓相當。
眼下,清理整頓培訓中心已被納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范圍,不過,我們不能把眼光只盯著培訓中心,更要釜底抽薪,從制度層面規(guī)范“三公”消費。正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所言,明確會議伙食標準和住房標準,防止出現(xiàn)“課程不好卻吃得好、住得好”的度假式培訓。而《機關事務管理條例》中“超預算開支‘三公可撤職”的重典能否落地,形成公款吃喝的高壓線、奢華消費的防火墻,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