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輝
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 鄭州 450000
神經外科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學科[1],患者病情重且變化快,安全隱患較多,同時護理人員工作量大[2],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故護理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也較大。護理風險管理近年來得到臨床廣泛應用,主要是指對患者、醫(yī)療工作者、探視者及陪護者可能形成的潛在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并詳細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采取正確的行動過程[3-4]。我們對2012-01—2013-12收治的55例患者實行風險管理,并與另53例實行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相比,旨在尋找有效的護理風險的預防措施。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2-01—2013-12收治的108例神經外科長期臥床患者,分為研究組55例和對照組53例。研究組男34例,女21例;年齡46~85歲,平均(57.05±8.63)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50min~18h,平均(10.51±2.69)h。對照組男33例,女20例;年齡48~83歲,平均(56.87±8.52)歲;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0min~16h,平均(10.38±3.15)h。排除危重及意識障礙患者,2組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模式,即按日常方式給藥及護理,嚴密觀察病情,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上報、處理。研究組實行風險管理:(1)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相關法律及制度的學習,如《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理文書書寫規(guī)范》、《護士條例》等,使護理人員明確崗位職責,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觀念,以增強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降低安全隱患;定期進行“三基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2)成立安全管理小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以及高年資護士組成安全管理小組,不定期檢查,針對已經發(fā)生的差錯或風險事件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jù)建立良好的差錯防范措施,同時將“安全管理”納入質量考核內容中,督促安全管理的正確實施。(3)嚴格報告制度:積極對每項操作進行風險評估,將高風險項目,如吸痰、輸注刺激性藥物等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或其他問題及時告知患者或家屬,使其配合治療和護理。(4)針對常見的風險事件進行針對性護理:如患者需使用約束帶應在放置約束帶的部位加軟墊或軟枕,并嚴密觀察;護理人員指導熱敷或幫助患者放置熱敷袋,并注意觀察水溫;定時對患者進行翻身,若出現(xiàn)受壓部位應及時進行減壓護理;使用紫外線進行病房消毒時做好眼部及皮膚的護理;妥善固定留置針,并加強巡視;將意識障礙、精神異常、高齡等患者作為夜間高風險護理對象,加強夜間巡視,防止走失、管道脫落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5)針對常見風險事件制定應急預案:針對墜床、燙傷、跌倒、壓瘡等事件制定應急預案,使護理人員能及時且有條不紊地處理,將風險事件造成的不良結果降至最低。(6)護理安全警示標志的應用:患者入院后戴含有姓名、床號、疾病名稱等信息的腕帶;使用不同顏色標志,如將高風險的顱內引流管用紅色警示帖、PICC和CVC使用綠色警示貼等,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警惕,確?;颊甙踩?。(7)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根據(jù)不同時間段的工作量合理安排人力資源,實行扁平化排班,同時依據(jù)患者病情和護士年資合理的分管床位,如高年終和專業(yè)護士分管危重患者等。(8)制定感染控制制度:采集血液時戴口罩及手套,采集前后做好枕頭的消毒及處理工作,完畢后使用肥皂水反復沖洗。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對比2組基礎護理合格率、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A護理合格率由護理部抽調高年資護理人員組成,采用自制調查表不定期對基礎護理工作抽查并進行判定。護理工作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在患者出院時進行調查,滿分100分,85分以上視為滿意。
1.4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分析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基礎護理合格率、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基礎護理合格率、護理風險發(fā)生率及滿意率比較 [n(%)]
護理風險是指患者在院治療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常貫穿于患者的整個護理過程[5]。神經外科是醫(yī)院較為特殊的科室之一,收治的患者病情重,變化快,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較高[6]。資料顯示,神經外科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約為內科的10倍。長期住院患者接受治療、護理時間更多,感染、墜床、跌倒等護理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更高[7]。護理服務是醫(y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質量不但影響患者預后,還關系到醫(yī)療體系的聲譽,因此,尋求有效的措施,降低護理風險的發(fā)生率具有重要意義。
護理風險管理是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到臨床的一種護理管理模式,目的在于預防風險事件的發(fā)生,降低因風險導致的不良結果對患者形成的影響[8-9]。主要優(yōu)勢如下:(1)提高了基礎護理的合格率: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使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明顯增加,同時對崗位的職責更加明確,有助于護理人員積極面對當前護理工作的不足之處,防止不合格環(huán)節(jié)的出現(xiàn),從而使基礎護理合格率明顯增加。本文實行護理風險管理組基礎護理合格率為100%,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的84.91%。(2)降低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使護理人員積極排除安全隱患,并根據(jù)神經外科常見風險事件積極實行針對性護理,同時制定相應的應急措施,在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同時也增強了對患者的保護。本文實行風險管理的護理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3)提升了護理工作的質量: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使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對患者護理,并將可能發(fā)生的風險事件積極告知患者及家屬,取得其理解,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降低,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高,改善了護理質量。
總之,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長期臥床患者中的應用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并促使護理質量的提升,應積極開展。
[1]魏曄 .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護理工作的影響[J].健康大視野,2013,21(9):19.
[2]蘆書霞 .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3):106.
[3]張晨霞 .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和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8,11(3):126-127.
[4]侯玉 .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護理工作的影響[J].健康大視野,2013,21(8):347-348.
[5]雷曉霞,陳勁團 .風險管理對提高神經外科護理安全的作用和體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9):395-396.
[6]張麗平 .神經外科護理風險分析與防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6):7-9.
[7]歐陽浪 .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住院患者皮膚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療,2013,32(26):184-185.
[8]唐運香,胡君娥,汪靖 .神經外科住院患者皮膚護理風險管理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5):38-39.
[9]劉春霞,余杏,林文 .風險管理對神經外科護理工作的應用探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3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