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ers
島民們在進入古城前,必須先喝下具有鎮(zhèn)靜作用的飲料,并進行特殊祈禱,然后才可以謙遜、小心地低著頭,在這些石頭建筑前慢慢通過。
島民們相信,南馬都爾是由一位法力無邊的魔法師建成的,他為南馬都爾提供了大量巨石,并使用魔法,讓巨石從采石場“飛”至建筑工地。
這些古墓的構造之謎,由世襲的酋長一代一代地口頭傳下來,他們嚴守秘密,不向外人泄露,否則就將遭到詛咒的懲罰,死亡會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在廣袤的太平洋上,隱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神秘之地,它們屢屢成為世人探索的目的地。除了人們已經熟悉的復活節(jié)島及其巨石像之外,位于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主島——波納佩島上的南馬都爾島城遺跡,也有著千年未解之謎。
南馬都爾,在當地語言中意為“環(huán)繞群島的宇宙”,但因為這座古城被建造在水上,因此又被稱為“太平洋上的威尼斯”。不過,這個島城更因為建造之謎和古墓的詛咒,而與復活節(jié)島及其巨石像齊名,成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區(qū)之一。
在波納佩島的東岸,當你乘坐獨木舟,小心翼翼地沿著周圍水域前行,南馬都爾的遺跡就在前方不遠處,靜靜地依偎在層層珊瑚礁上,守護著千年秘密……
從波納佩島到南馬都爾 走進迷霧重重的珊瑚島城
波納佩島位于太平洋的西南部,全年高溫多雨。島上的納納拉卡山、寧阿尼山等山的峰頂,終年籠罩在云霧之中。一天之內的任何時候,這座島嶼總有部分地區(qū)處在陰雨的天氣里,即使與眾多雨量充沛的熱帶島嶼相比,波納佩島的降雨量也多得超乎尋常,而正是因為多雨,使得島上的植物瘋長。
整座島嶼被各種花草、樹木覆滿:島嶼四周以及外海的珊瑚礁淺灘上,遍布著紅樹林;南馬都爾古城的周圍,生長著紅色根莖的五梨跤;古城建筑物的內部,長著高大的面包樹和結著巨大果實的野藪木……一旦暴風雨來襲,南馬都爾就如同蒸氣室,這就使得樹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如果不定期修剪,放任它們生長數個月,南馬都爾就會被熱帶植物完全吞沒。
對大自然的敬畏,形成了波納佩島居民獨特的宗教信仰。當地居民崇拜精靈,他們相信精靈們生活在山岳、森林、海洋之中,守護著整座島嶼的和諧與安寧。而島上的大酋長家族,則被視為精靈的化身,受到島民們的頂禮膜拜。為了向精靈及其化身祈福,當地居民除了時常進貢魚、芋頭、水果等物品之外,每當新居或集會場所落成,島民們也不忘祈禱,因為根據當地的傳統(tǒng),在使用土地前后,島民們要先征得精靈們的同意。而諸如南馬都爾這一類巨大的建筑物,則被島民們視為精靈的化身——大酋長家族世代相傳的領地。
從波納佩島東海岸乘船下水,船只穿過雜草叢生的運河,再鉆入遮天蔽日的紅樹林,空氣越來越潮濕,讓人感覺呼吸困難。但此時千萬要集中注意力,以免錯過一個“井”字形的入口,這個入口通往遺址群中最大,也是地位最高的建筑物——“南特瓦西”神殿。
對于波納佩人而言,這座巨大神殿是歷代大酋長起居的特殊場所,進入者必須先喝下一種具有鎮(zhèn)靜作用的飲料,這種飲料用胡椒科植物“卡瓦胡椒”之根榨出,據說飲用后,人會變得異常安靜。飲過之后,島民們需要進行完整的祈禱儀式,才可以謙遜、小心地低著頭,在這些石頭建筑前慢慢通過。
神殿規(guī)模驚人,由4000多立方米的珊瑚礁底座和1300立方米的玄武巖建筑構成。神殿四周均是高達8米的城墻,城墻由一塊塊五邊形玄武巖壘就。西城墻的外側與珊瑚礁相連,從淺灘一直延伸到大海深處。天氣晴好時,可以在水下看到5根巨型石柱,每一根石柱約需5人才能合抱,各柱之間間隔10米,看上去頗為壯觀。柱子表面被珊瑚、貝類等附著生物覆蓋,無法確認原形。在當地人眼里,這座深入海中的神殿是傳說中的龍宮之城,是人人崇拜的圣地。
這座建筑年代不詳的古代巨型建筑,就這樣安臥在小島上,直到600年前,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費爾南德斯作為第一個外來者踏上小島,發(fā)現了這座“海洋神殿”,從此打破了島上的寧靜。在隨后的幾百年里,原住民與殖民者的戰(zhàn)爭、原生宗教與基督教的沖突、德國軍艦的炮擊、日本軍隊的占領,一一在波納佩島上演,直到二戰(zhàn)結束后,波納佩島成為美國托管領土,才終于恢復了平靜。
神秘古城建造之謎 魔法師的杰作?
由于南馬都爾遺跡過于龐大而古怪,不少人質疑,古代的技術水平根本不足以建造如此宏偉的建筑。這樣的質疑,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波納佩島,力圖解開南馬都爾的建造之謎。
理論派人士進行過這樣的計算:南馬都爾的整個建筑群使用了大約100萬根玄武巖石柱,假設這些石柱的原材料都是從該島北岸的采石場開鑿的,經過加工之后再用筏子運到建筑地點,以每天動用1000名精壯勞力從事這項工作來算,光是采石就需要655年,將所有石料加工成五邊形或六邊形的棱柱,則需要200至300年,而運送到目的地并最終完成建筑,總共需要1550年時間。
即便這些看起來不著邊際的數字是真實的,也有兩個確鑿的理由可以推翻以上假設。一方面,根據波納佩島現有的人口數2.5萬人推算,古代建造神殿時的人口應該還不到現在的1/10,也就是說,1000名精壯勞力實際上等同于當時該島的全部勞動力。而為了生存,一部分人必須去從事農業(yè)和漁業(yè)生產,這樣就使得建造古城所需的勞動力減少了很多。另一方面,根據對南馬都爾遺跡進行的年代測定顯示,其建造時間約為距今800年前。因此即便島民不眠不休地建造,也難以完成如此大規(guī)模的建造活動。
面對百思不得其解的外來者,波納佩島民很是同情,便好心解釋道:“南馬都爾是由一位法力無邊的魔法師建成的。這位魔法師當時就住在波納佩島西北的一座茅草屋里,他為南馬都爾提供了大量巨石,并使用魔法,讓巨石從采石場“飛”至建筑工地,隨著魔法師的手勢,巨石被干凈利落地壘成了南馬都爾,整個過程用時不到一周。是的,當時就是這樣?!?/p>
如果你認為這種說法過于玄幻,那么島嶼上還流傳著另一種比較現實的說法:在南馬都爾尚未建立之前的更早年代里,當地的邵德雷爾王朝的建立者——歐羅修帕兩兄弟率領上百船仆人,從不知名的地區(qū)陸續(xù)趕往波納佩島,這群人和他們的后代歷經1000多年,以珊瑚礁間的沙洲和瀉湖為基礎,利用大型木筏運送玄武巖建材,并按照“漲潮時獨木舟可到,退潮時步行可達”的設計理念,在島上興建起了南馬都爾城。直至1500年前,南馬都爾仍然作為邵德雷爾王朝的首都,受到臣民的膜拜。
二戰(zhàn)后,波納佩島被移交給美國管轄,一個美國調查小組經過詳細調查,認定南馬都爾遺跡是在公元1200年薩烏魯魯王朝統(tǒng)治時期建造的。但薩烏魯魯王朝創(chuàng)始于公元11世紀,經歷了200多年就滅亡了。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恢弘的建筑,怎么也不能讓人信服。于是,南馬都爾是怎樣建成的,最終就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歷代古墓的魔咒 真相調查者一一暴斃
今天的南馬都爾,除了巨型神廟的殘垣斷壁外,還保存有該島歷代酋長的墳墓,大大小小共有89座。據當地人說,這些古墓的構造很有講究,為防止盜墓,打擾先人的安息,古墓內部還設有秘密機關。然而,墓地的構造之謎從來沒有文字記載,而是完全依靠口授的方式,由世襲的酋長一代一代地傳下來。口授的內容,只有酋長本人及其繼承人才知道,他們嚴守秘密,不向外人泄露,包括自己的親屬,否則就將遭到詛咒的懲罰,死亡會降臨到他們的頭上。
19世紀時,德國考古學家伯納曾到波納佩島發(fā)掘文物,結果無意中掘到一些酋長的墳墓,后來這位掘墓者不幸暴亡。
1907年,德國占領了波納佩島,當時波納佩島第二任德國總督伯格對南馬都爾遺跡產生了強烈興趣,便對伊索克萊爾酋長的墓進行發(fā)掘,可是命令下達還不到一天,總督就突然暴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波納佩島的主人換成了日本人。日本學者杉浦健一教授曾利用占領者的權勢,強迫酋長說出古墓的秘密,幾天后,酋長便遭雷擊身亡。而那位杉浦教授正打算將古墓的秘密整理成書出版,也不幸突然暴斃。后來杉浦家族委托泉靖一教授將資料繼續(xù)整理出版,離奇的是,泉教授不久也突然暴死,從此再也無人敢去完成死者的這一遺愿,這些古墓的構造和神秘機關,也就成為了一個永遠的未解之謎。
從公元500年至2000年,波納佩島潮起潮落,南馬都爾城的遺跡也在這潮汐的韻律中時隱時現。即便好奇的來訪者一次次劃著小舟小心翼翼地探訪,這座古城的種種遺跡,也始終沒有被完全揭開神秘面紗,猶如那朵隱在水中的珊瑚石,讓你感到神秘卻又無法企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