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在歐洲,有一位讓人心疼的大師,那就是西班牙的塞萬提斯一《堂·吉訶德》的作者。
他的生平,讓人隨口講幾句都不忍心。
他只上過中學,無錢上大學,22歲當兵,第二年在海戰(zhàn)中左手殘廢。
他拖著傷殘之身仍在軍隊服役,誰料四年后遭海盜綁架,因交不出贖金被海盜折磨了整整五年。脫離海盜后,他開始寫作,后因父亡家貧,再次申請到軍隊工作,任軍需,又因受人誣陷而入獄。出獄后任稅吏,又第二次入獄,出獄后開始寫《堂·吉訶德》。但是就在此書出版的那一年,他家門前有人被刺,他因莫名其妙的嫌疑而第三次入獄,后又因女兒的陪嫁事宜再一次出庭受審……
我一時想不出世界上還有哪位作家比塞萬提斯承受過更多的苦難。他無法控訴,因為每一種苦難來自不同的方向,他控訴哪方?
因此,塞萬提斯開始冶煉苦難。一個作家,如果吞入多少苦難便吐出多少苦難,總不是大本事,而且這在實際上也放縱了苦難。塞萬提斯恰恰相反,他在無窮無盡的遭遇中摸透苦難的心竅,因此對它既不敬畏也不詛咒,而是凌駕于它的頭上,俯視它的來龍去脈,然后再反躬自問。
終于,他的抵達成就了另一個人物的出世,那就是騎瘦馬、舉長矛的堂·吉訶德。這是塞萬提斯用自身苦難鑄成的人物形象,由此證明他已徹底降伏苦難,獲得了一種人類學上的讀解。
堂·吉訶德一起步,世界破涕為笑。
于是,塞萬提斯也就在至高層次上詮釋了漫畫和寓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