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社知青餐廳的院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副大氣磅礴的對聯(lián)“支邊下鄉(xiāng)大有作為,腳踏爛泥胸懷全球”,瞬間就有一種“那個時代”的代入感。走進院門,石板路、石臼、晾曬用竹竿、大喇叭,以及茅草屋頂?shù)姆课莺屯ぷ?,同茂密的花草樹木一起,構成一副極具時代氣息的景象。
餐廳右側是開放區(qū)域,擺放著四座的餐桌,窗外是庭院內的風景;左側是包廂,每間包廂雖然大小布置稍有不同,但天花板都由金黃色的麥穗裝點,有一種“大豐收”的田園味。其中一間大包廂的窗口對著月老廟,能夠看到連理樹,平添一份浪漫。天氣好的話,可以坐在庭院內緊鄰池塘的木桌旁或茅草亭子下,享受明媚的陽光。
烏鎮(zhèn)一直以來以天然、綠色的食材見長,而在充滿農家風味的烏鎮(zhèn)西柵公社知青餐廳,更能吃出這種天然的味道來。餐廳自腌的“巧婦家傳壇里菜”,鮮美脆爽,也不會太咸,是很好的開胃小菜?!?0版陳醋熗花生”,酸味恰到好處,花生香脆。個人最喜歡的是“蔥油蠶豆”和“野蔥農家炒雞蛋”,雖是平凡食材,卻最能吃出與眾不同。蠶豆是烏鎮(zhèn)十分多產(chǎn)的農家食材。去時正值吃蠶豆的季節(jié),幾乎每頓飯都要點蠶豆解饞,自覺公社知青餐廳的蠶豆可以算是吃過的最好吃的蠶豆,那彌漫齒間的香,那入口即化的糯,那恰到好處的咸鮮,讓人無法停箸。炒雞蛋用的是烏鎮(zhèn)的土雞蛋,盡管也是貌不驚人,但的確是鮮香無比。
最能體現(xiàn)“追憶崢嶸歲月”的菜肴,莫過于“公社招牌菜”了。乍一看,仿佛是一鍋大雜燴,“雜”卻不“無章”——排骨、雞塊、油面筋塞肉、雞蛋、蝦、魚塊等,搭配土豆、豆腐等素食紅燒,再點綴一些香菜和紅椒,各種不同的氨基酸混合在一起,有一種特別的鮮香。據(jù)說過去有重要的客人來訪,公社里拿不出“像樣”的菜肴,東家拿出一點點肉,西家貢獻一只雞,這樣七拼八湊就成了一道在當時非常珍貴的“招待菜”。想必老知青吃到這道菜,定能勾起對知青生活的追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