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未珍
【摘 要】初三數(shù)學總復習是對初中三年內容進行整理、完善和深化的過程,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完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形成解題思想方法的過程。因此,如何采取針對性復習,提高每堂課的復習效率是所有九年級數(shù)學教師最為關心的話題。
【關鍵詞】九年級數(shù)學復習;有效教學
眾所周知,身體要補充營養(yǎng)不在于補的量的多少,補得其法才是關鍵,課堂也是如此。再經典的例題若沒有學生“欣賞”,再精彩的課堂若沒有學生“入戲”,一切都是白搭。課堂上教師只能是出謀劃策的編導,而學生應該是數(shù)學課堂學習真正意義上的主演,應該由他們來主導這場“戲”。而眼下的九年級數(shù)學復習中教師大多想通過解題教學來實現(xiàn)知識的鞏固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但很多綜合性較強的試題需要學生自己對題目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往往不是多講幾個題目就能解決的,雖然不少學生題目做了很多,但能力得不到提升,往往換個形式就又無從下手了,顯然,這樣的復習思路存在很大的不足。
一、九年級數(shù)學復習課存在的現(xiàn)狀分析
一方面,從課堂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手段著眼,教師在講授知識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一本書,講與練——形式過于單一。中考復習前,教師總會選擇一本復習用書供學生學習用。每天上課時老師就手捧復習書,按照復習用書的內容安排,上課教師講解例題,課后學生完成練習,接著教師再從學生的錯誤中選題講解,學生再做習題鞏固,周而復始地講與練,沒有了新授課的情景引入、合作學習等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環(huán)節(jié),單刀直入的實戰(zhàn)演習讓學生感到學習就是為了應付考試。
(2)搶時間,趕進度——缺少全面關注。教師往往會制定復習計劃,安排兩輪以上的復習,以時間定內容,力求多講多練。所以在九年級的復習課堂上,已經沒有了學生積極地發(fā)言和踴躍地表現(xiàn),有的只是學生呆若木雞的表情,抑或是昏昏欲睡的神態(tài)。教師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時間,總是滿堂灌,一個壓軸題的過程往往是滿滿一黑板,不少學生思路跟不上,只能望“題”興嘆,這真是難為了老師,也累苦了學生。
另一方面,從接受過程以及學習心理分析,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普遍存在著以下不足:
(1)只求表面——不求問題實質。學生對待習題總是抱完成任務的態(tài)度,粗略瀏覽就下結論。例如:“已知關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求的值?!睂W生馬上根據(jù),解得,而不去思考一元二次方程還要滿足二次項系數(shù)不等于0這個隱含條件。
(2)淺嘗輒止——思考沒有深度。學生做題都是憑經驗想當然得出結果,不作深入思考。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三邊都滿足方程,求此三角形的周長?!焙芏鄬W生的答案是10,而實際上還有6和12。這里主要是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對方程的解和三角形的邊長滿足方程的對應關系發(fā)生“缺鏈”,從而導致漏解現(xiàn)象,對此盡管教師一再強調卻收效甚微。
(3)思維紊亂——分析缺乏條理。學生做證明題總是條件結論一把抓,表達缺乏條理。例如:“要得到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這個結論,就必須先寫明兩個條件:①直角三角形;②斜邊上的中線,只有在這兩個條件都成立的前提下才能得出后面的結論。而一些學生在證明過程的書寫中不是濫用條件亂下結論,就是漏寫條件跳躍思維。
二、初三數(shù)學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1.設計精辟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
同課異構的不同效應。在上平行四邊形復習課時,因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判定定理是重點。一般案例:開門見山,教師先列表對照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方法進行復習歸納,此法盡管目標明確條理清楚,但卻略顯蒼白,聽者枯燥乏味。優(yōu)秀案例:教師拿出一張平行四邊形紙片,一組頂點處撕成兩半,要求學生根據(jù)殘缺的紙片設計一個補全方案。
2.依仗個人魅力,調動學生內驅力
這是一節(jié)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復習的名師課堂展示中的情景:那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東北老師,由于借班上課與學生是第一次見面,一上課老師就開上了玩笑:“看下面好多同學都在笑,是不是因為老師長得胖???那有誰能猜出老師的體重呢,看看誰的眼力好,估得準!”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氣氛立刻活躍起來,討論進入正題,一切都感覺水到渠成。
3.例題篩選探究,促進知識生成延伸
教師在篩選例題時要做到:一是要有層次性,既注重基礎性,還注重綜合性;二是要有典型性,既要考慮到知識覆蓋面廣,又要緊密聯(lián)系教材重點內容,更要抓住書上的典型例題習題進行引申,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用,推陳出新;三是要注重開放探索性,還應該選擇一些探究性習題,讓學生通過對開放性習題的探索,學會思考,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九年級的課堂復習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時刻營造和保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使學生真正成為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在作出答案或結論之前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探索問題轉化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歸納能力,讓學生通過課堂的有效學習,學一題而會一類,進而懂一片,從而解放教師和學生,徹底告別題??鄳?zhàn)。
參考文獻:
[1]數(shù)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