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彬瓊
【摘 要】作為一名教研員主持四次區(qū)中考改卷,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一些生物學專有名詞、術語易寫錯,造成不必要的失分。下面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聽課活動以及改卷收集的情況整理出一些易寫錯的字,并分析錯別字產生的原因,提出一些措施,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物;錯別字;措施
《新課程》把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作為初中生物教學的目標之一,生物學專業(yè)術語可以體現(xiàn)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而且漢字的正確書寫也是學生終生發(fā)展的工具。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正確書寫生物學專業(yè)術語,但是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和網(wǎng)絡聊天工具的普及,縱觀筆者這四年的生物中考評卷觀察,初中生的錯別字現(xiàn)象呈日益上升的趨勢。這種錯誤不僅與新課程的目標要求和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馳,而且也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據(jù)筆者統(tǒng)計每年100分值中考試卷,生物專業(yè)術語約占20分,具備答題能力的學生約錯別字一個以上超過50%,而且每屆學生都存在相同的易錯字,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成績,從而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初中生錯別字現(xiàn)象特別是專業(yè)術語錯誤應該引起授課教師的重視,這也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筆者根據(jù)平時的出卷、評卷以及教研活動觀察整理一份中學生容易寫錯的字供大家交流、參考:
葉綠(粒)體;線粒(綠)體;休眠(眼)期。
莢膜(夾);受(授)精;病毒增值(殖)。
生殖(值);腎(賢)小球;魚鰓(腮)。
水分(份);翼(冀);犬(吠)牙。
光合(和)作用;碘(典)液;骨骼(胳)。
渾(混)濁;異養(yǎng)(氧)型;排泄(瀉)。
體節(jié)(結);液泡(胞);肌肉(內)。
呼吸(息)作用;蛋白質(蛋);脊(背)髓。
相對性(形)狀;神經(精)系統(tǒng);心率(律)。
肱(弘)二頭??;雄蕊(芯);結締(蹄)組織。
藻(澡)類植物;噬(筮)菌體;黏(粘)膜。
授(受)粉;膈(隔)肌;反射弧(孤)。
嫁(稼)接;抗原(元);分娩(免字寫成兔)。
腎小囊(不會寫);魚鰭(不會寫);睪(不會寫)丸。
遷徙(徒);芽孢(苞);分裂(列)。
肌腱(健);脊椎(錐)動物;剛(鋼)毛。
卵(中間少一豎或少一點);細準焦(較、交、膠)螺(羅)旋。
兩棲(西里面多一橫)動物;染(九寫成丸)色體。
一、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
1.生物教師主觀不重視
由于地域和歷史原因,莆田市的普通話水平普遍不佳,這種情況在農村更為嚴重,而且一些老教師習慣用方言上課,加上主觀不夠重視,認為生物教師的職責是傳授本學科的核心知識,幫助學生構建本學科的理論體系,文字的正確書寫和拼讀是語文老師的職責。這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錯誤思想不僅體現(xiàn)教師本身教學嚴謹性不足,降低生物課堂的科學性,而且也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降低對自己要求,影響學生生物學素養(yǎng)。
2.學生自身原因
初中相對小學來說所要學習的科目增多,難度增大,因此對于新增加的科目如生物大部分學生感到好奇又困惑,加上有些學生本身的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出現(xiàn)錯別字的概率大大提高。有的學生對生物科目缺乏興趣,上課不專心聽講、玩心重,作業(yè)完成求速度不求質量,日積月累錯別字現(xiàn)象就更加嚴重。初中生的感知能力和辨別能力比較弱,看待事物比較孤立,因此容易對相似、相近的字產生感覺失真,導致錯別字的出現(xiàn),如莢膜寫成夾膜;水分寫成水份;生殖寫成生值;結締組織寫成結蹄組織等。初中生的識字還比較弱,平時對生物專業(yè)術語不夠重視,有的字會讀、會認,但是不會寫,特別是筆畫較多的字,如腎小囊的囊;睪丸的睪;雌蕊的雌;胰島素的胰,考試時就用自己認為差不多的字代替。
3.社會環(huán)境影響
隨著各種傳媒手段的普及,特別是網(wǎng)絡聊天工具的盛行,現(xiàn)在90后、00后的學生突出個性,特別喜歡用“火星文”跟同學、朋友聊天,時間一久正常的文字都已經退化,錯別字就應運而生了?,F(xiàn)在的廣告鋪天蓋地,很多廣告為了加深觀眾的印象,在廣告詞中使用同音字替換以期達到一鳴驚人的效果,如一“明”驚人—某眼鏡廣告;“衣衣”不舍—某衣服廣告;隨心所“浴”—某熱水器廣告等。電視的字幕、圖書甚至字典,出版商為了追求利潤,粗制濫造,錯別字泛濫成災。美國教育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社會環(huán)境因素對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具有很大的影響,學生在觀察學習過程中,這種不良社會現(xiàn)象作為榜樣具有替代性強化的作用,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
二、解決錯別字的對策
1.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生物教師應該提高錯別字的重視程度,糾正學生的錯別字尤其是生物專業(yè)術語是生物教師的基本職責,而且要提高自身的要求,在平常教學活動中以身作則,遇到發(fā)音無法把握的字應該查字典或請教別人,提高自身普通話水平,而且教師腰注重漢字的正確書寫,平時要收集和整理易錯字,確保學生在第一時間學習的是正確的字形和讀音,形成正確的第一印象,從根源上減少錯別字的產生。
生物教師要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注意收集學生容易錯的字,在教學過程中加以注意,遇到高頻錯別字或者是難寫的字可以讓學生當堂練習書寫,然后請幾位學生寫在黑板上和全班同學一起校對、改正。教師還可以利用批改作業(yè)和試卷的機會,收集學生的高頻錯別集中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平時復習不斷強化,促使學生形成牢固、準確的記憶。
2.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
要培養(yǎng)學生的糾錯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錯別字。部分學生對錯別字不以為然,認為錯別字是小問題,需要的時候注意一下就可以了。因此首先要教師可以通過一些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由于錯別字失分而與自己心目中的高中失之交臂,使自己幾年努力付之東流,讓學生明白錯別字的危害。教師還可以利用平時考試,嚴格把關,遇到學生答題出現(xiàn)錯別字特別是生物專業(yè)術語寫錯,分數(shù)應該全部扣除,而不是像有些教師只扣一半分數(shù)甚至都不扣分。因為這種低標準容易讓學生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忽視錯別字的危害,因此教師要從嚴把關,在平時考試中讓學生有“切膚之痛”,促其重視錯別字問題。
指導學生建立“糾錯本”,把自己平時作業(yè)和考試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收集起來,隔段時間復習一下,逐漸消滅錯別字。教師指導學生建立班級“糾錯庫”,每個學期期末統(tǒng)計每個學生的錯別字, 如果某個錯別字班級的錯誤率達到10%,那么這個字就列入班級“錯題庫”在班級圖書角展示,供大家學習、改正。
引入競爭機制和獎勵機制,將學生分成四個人一個小組,其中一個擔任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互幫互助一起合作消滅錯別字。教師每個月組織一次聽寫,哪個小組的錯別字總數(shù)最少,小組成員都獲得表揚并以短信的形式發(fā)送給家長;哪個成員的進步最大,那么所在小組全體成員都會相應加分,最后以小組總得分進行全班比較,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得獎狀一張。每個學期舉行一次“尋錯大賽”,培養(yǎng)學生檢查錯別字的能力,教師先將本學期的生物專業(yè)術語全部聽寫一遍,然后同桌互相交換檢查錯別字,哪個同學被找出錯別字最多的要為全班講一個關于錯別字的故事或笑話。
語言是人進行思維的工具,漢字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載體也是知識的載體。正確書寫漢字不僅是傳遞正確知識的需要,也是我們對母語的熱愛和尊重,同時有利于傳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在本學科領域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同時,也應該有意識地重視生物專業(yè)術語的準確性,保護我們語言文庫的純潔性。
參考文獻:
[1]郝桂玉.生物教師應注意語言文化規(guī)范化[J].生物學教學,1997(12):50
[2]薛文超,王彬.高中生物教學中易寫錯和讀錯的字[J].中學生物學,2012(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