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江雨
本世紀(jì)初,有一位印像派畫家畫了倫敦的一組風(fēng)景畫,其中一幅展現(xiàn)了倫敦的天空。在那幅畫中,倫敦的天全是紅的。來看展覽的人都以為他只是想標(biāo)新立異,沒想到當(dāng)他們踏出畫廊的那一刻發(fā)現(xiàn)天空真的就是磚紅色的。
人們常常形容某件聳人聽聞的事“像電影一樣”,不論是情節(jié)還是人物都那么難以想象。最后卻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事比電影還要離譜。就像王小波說的:“正如我們的生活不應(yīng)該是我寫的那樣,但實際上,它正是我寫的這個樣子?!?/p>
人們評價王小波是文學(xué)怪才。這樣的評價也許并不全面。剛看他的作品時感覺他的作品很有意思,特別多的是對性的大膽的描寫,的確和別人的不同,很多人都沒有對這個話題很平靜看待。他的語言充滿著京味兒,文字之間還有一些叛逆。近代,京味兒的作品就給人一種叛逆的感受。在人們眼里,北京是一個能實現(xiàn)夢的地方,北京就像一個大鍋,翻煮著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是全世界的人們,夢和現(xiàn)實本來就有很大差距,這種叛逆感也許就來自這里。所以看著這些似夢的文字,反而感受到了王小波的真實。
夢具有荒誕的真實性,而真實有一種真實的荒誕性。
《王二的風(fēng)流史》中收錄了《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這三篇小說,三篇小說分別講述了“王二”二十歲的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以及四十不惑之年。王二的故事似乎就是王小波的故事。因為當(dāng)王小波講述“王二”的韻事風(fēng)流時,他智慧的語言,幽默的段子似乎從來沒有雕飾過,自然,還有一種眩暈感,這種眩暈感和現(xiàn)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讓讀者像受了催眠一樣誤以為那就是王小波本人的風(fēng)流史。
而這些故事的真實就像王二二十一歲生日那天,光著身子在草地上睡覺一樣。那么的赤裸裸。小說里有很多關(guān)于真假,存在與不存在的證明,這些語言讓小說也充滿了亦真亦幻的風(fēng)格。“王二”在他的黃金時代,他想吃,想愛,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的半明半暗的云。這是他對他正在經(jīng)歷以及即將到來的黃金時代,夢一般的憧憬,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漸漸知道生活就是一個慢慢受槌的過程,人慢慢老下去,奢望一天天消失,最后變得像一頭被閹割了的牛。這些幻想和人生的經(jīng)驗在二十一歲的“王二”來說都是假的,唯一真實的是他的二十一歲,是他真正活著的時刻,所以這真實就讓他覺得“自己永遠(yuǎn)會生猛下去,什么也槌不了我?!彼米约旱膲艋米C明了自己的真實。
“陳清揚”身上也交織著真實與夢幻?!巴醵迸c其他來找“陳清揚”看病的男人不一樣,“王二”的真實開啟了這場夢幻。于是,陳清揚便找到了“王二”,來證明她不是破鞋?!巴醵彼^的“偉大友誼”便開始了。然而,剛開始,這“偉大的友誼”對于“陳清揚”來說就像每一個小女孩都會幻想的美夢,就像她曾經(jīng)幻想著能哭醒。直到“打屁股”事件,“陳清揚”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的她以為的夢破滅了。她一直向往的真實就是無法醒來。來說說“陳清揚”的線索。首先她活在夢幻中,現(xiàn)實中打破了夢境,清醒之后再次以自己的方式在現(xiàn)實中夢幻的活著。
兩個人的真實之處都在于坦誠。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于他們的敵人。兩個人的夢幻之處在于他們在這個虛偽的世界里的格格不入。他們用自己的夢幻證明了自己的真實,又在真實中夢幻的活著。對于王小波來講夢幻和真實都是美的,他用邏輯的思維和眼光來表現(xiàn)兩個詞語,帶有很深的哲學(xué)意味。書中有句話,“不管怎么說,那也是她的黃金時代,雖然那時她被人叫做破鞋。”其實,“陳清揚”和“王二”更打動人的東西是他們的真誠,這真誠多半是對他們自己的,是一種光明磊落,正是這種問心無悔才讓兩個人覺得這是自己的黃金時代。王小波用兩個人赤裸裸的真誠夸張地反襯了這個社會的虛偽與丑陋。
《王二風(fēng)流史》還有王小波的時間哲學(xué),或者也可以說成是人生哲學(xué)。因為人生就是從時間里慢慢體現(xiàn)出來的。王小波覺得“生活就是個緩慢受槌的過程?!边@聽起來似乎并沒有什么積極意義,他一面證明著這過程,一面反抗著這個規(guī)律。然而這的確就是生活的本質(zhì),生活總會將我們的棱角慢慢磨平,這也許并不是什么壞事。幾乎每一個人都會經(jīng)歷“王二”的思想過程。剛開始,初生牛犢不怕虎,覺得“自己會永遠(yuǎn)生猛下去,什么也槌不了我,”這時我們還活在自己編織的美麗夢境之中,漸漸地,迷惘開始籠罩上來,“沒有人能告訴我我在何處,沒人能告訴我,我是什么人,直到入睡,我心里還帶著一絲迷惘”。時間繼續(xù)向前,人生最大的酷刑就是衰竭,當(dāng)看到鏡子里的自己臉上布滿皺紋,頭發(fā)漸漸脫落,乳房下垂,月經(jīng)停止……“線條”視這些為“老天爺安排的衰老之刑”,這時他想做一件值得一做的事“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好樣的?!边€有,就像“陳清揚”說的“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白這些,一切就能泰然處之?!辈还苓@話是線條,還是清揚說的,都能看出來作者是一個英雄主義者。他時刻將生活當(dāng)做一場戰(zhàn)斗,他扮演這場戰(zhàn)斗中最勇敢的士兵。就像他說那些死去的人還有再活下去的力量,他的英雄主義總是能不經(jīng)意間給讀者一種精神力量。
在王小波的眼中,生活永遠(yuǎn)都是流動的,是最珍貴的,也是最矛盾的。就像他解釋似水流年,“這些事看起來就如一個人中了邪躺在河底,看著潺潺流水,粼粼流光,落葉,浮木,空玻璃瓶,一樣一樣從身上流過?!彼徽搶^去的時光還是對故去的人,有的更多的是懷念和珍惜。他將一切記憶視為最寶貴的東西:“似水流年是一個人所有的一切,只有這個東西,才真正歸你所有?!彼麑τ谀切┕嗜サ娜藗?,雖然有時用戲謔的語言諷刺他們的小氣,膽小,還用捉弄般的筆調(diào)寫他們的趣事,但他最后都會覺得那些死去的人們總是用他們足以再活下去的力量照耀著我們。他覺得只有珍惜過去的人,才能知道自己是誰。因為在舊時光里,我們能看見以前的自己。人生當(dāng)做最好的課本,因為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地認(rèn)識自己的過程。生活之流是最寶貴的,同時也是最矛盾的。人生也是那么的荒誕和難以捉摸:每當(dāng)自己覺得自己已經(jīng)無所不知的時候,都是他最一無所有的時刻。
王小波的文學(xué)主張也很不一樣。在中國,像他這樣的作家很少,多數(shù)的作家目的性很強,然而,他主張的是完全的自由主義,而反對文學(xué)的功利主義。他曾在《黃金時代》后記里回應(yīng)一些反對他的聲音:“不應(yīng)在作品里夾雜某些刻意的說教,我的寫作態(tài)度是寫一些作品給讀小說的人看,而不是去教誨不良的青年?!彼男≌f從來都沒有什么深重的主題。而且有的段子真的會讓人捧腹大笑。然而這些有趣的語言和段子,看似有諷刺意味,甚至有的玩世不恭,不過,這些文字就是能讓你的心為之一顫,有的時候是因為笑的,更多時候是因為一種共鳴。在王小波去世后,產(chǎn)生了“王小波熱”的現(xiàn)象,人們都在效仿他的幽默和他的玩世不恭,然而那些僅僅是皮毛。有一位作家叫馮唐,他也欣賞王小波的風(fēng)格,他的作品的確也有一些王小波的風(fēng)格,然而他的語言卻顯得很吃力。
沒有人能夠模仿王小波,王小波不屬于任何流派,他就是他自己。
王二生在北京城,我就是王二……
〔責(zé)任編輯 叢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