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拉薩囊瑪

      2014-11-20 18:19陳重索窮
      西藏人文地理 2014年6期
      關鍵詞:藏戲揚琴藝術團

      陳重 索窮

      “囊瑪”一詞的由來說法頗多,藏族專家一般認為是“內(nèi)廷歌舞”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囊瑪一詞系外來借用語,是南亞次大陸巴基斯坦一帶的“吶嘎瑪”(歌曲之意)的諧音,從拉達克傳入西藏。

      而學者陳重等認為“囊瑪”這個詞本身含有囊瑪樂的起源、演變和發(fā)展的內(nèi)容。

      藏族傳統(tǒng)歌舞音樂中的囊瑪主要流行在拉薩城區(qū)。因其歷史悠久,發(fā)展成熟,被稱之為西藏地區(qū)的古典歌舞。歌詞大體上有民間創(chuàng)作和上層貴族、僧人學者創(chuàng)作兩類。音樂由引子、歌曲、舞曲組成,最常見的形式是中速的引子接慢板的歌曲,然后是快板的舞曲。引子由樂器演奏,曲調(diào)較固定。歌曲的音樂典雅,節(jié)奏舒展,與快速的舞曲形成鮮明的對比。演唱時配以簡單的舞蹈動作。舞曲歡快熱情,有時舞者腳下墊一塊木板,腳在木板上踏出明快的聲響。

      囊瑪之魅

      囊瑪是一種以歌唱為主,歌舞樂相結合的表演形式。歌曲部分是囊瑪?shù)木?。它的唱詞來源比較廣泛,其中愛情歌曲多采用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道歌,如“寶貝在手里,不知道愛惜,一旦失落離去,后悔也來不及”等哲理詩句。到了十二世達賴喇嘛時期,囊瑪開始在民間盛行,歌曲的后面又出現(xiàn)了一段舞曲,相應的也產(chǎn)生了一段類似堆諧踏點節(jié)奏的舞蹈動作。由于歌曲部分的前面有一段音樂引子,因而它的表演程序又是引子—歌曲—舞曲—舞蹈,通常是在連點踢踏步中結束。表演開始時,先由樂器演奏一段引子,六弦琴伴奏。

      囊瑪?shù)囊右魳芬话悴惶?,如果想跳可以原地右腳起步,自由甩手,作“四拍三踏步”動作。唱段開始之后舞步停止,舞者齊聲縱情歌唱,以抒發(fā)音樂情緒傳達舞蹈內(nèi)容。歌詞完畢,舞者聚集起來直面觀眾,撒開衫袖右腳踏點起舞。然后一聲“勒似”統(tǒng)一步法,時而向前復而后退作抬腳甩手“行進踏點”步,神情瀟灑、悠然、大方;時而向左復而向右踏點轉(zhuǎn)圈,不時拂袖轉(zhuǎn)動手腕,作拖步施禮動作。最后腳下發(fā)出踢踏節(jié)奏音響,表現(xiàn)人們歡快愉悅的精神風貌。

      囊瑪?shù)奈璧覆糠质菑亩阎C中借鑒變化而來。盡管它的舞蹈動作比較簡單,多抬腳、甩手、踏點步,但華貴典雅的氣質(zhì)和人情味很足,優(yōu)美風雅、富有時代審美情趣。它集音樂(包括器樂伴奏)、詩歌、舞蹈于一體,是藏族音樂舞蹈中一種比較高級的、成熟的藝術種類,是藏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主要具有衛(wèi)藏特色的藝術形式之一。有學者認為囊瑪?shù)陌樽鄻逢犑俏鞑氐貐^(qū)最重要的也是較為成熟的器樂合奏形式之一。

      而且囊瑪?shù)乃囆g元素是多樣化的。已故著名學者雪康·索朗塔杰的《論西藏囊瑪堆諧的由來》一文解釋了卡爾宮廷舞與朗瑪堆諧的復雜關系及囊瑪藝術的基本來源:堆,是古代時西藏的上部地區(qū)名稱,它所指的大致地區(qū)是由日喀則以西直至阿里的廣大地區(qū)。阿里一帶在先民中就盛行歌舞,在第巴·藏巴汗二世嘎瑪圖多布朗杰時期,從阿里派來藝人,建立了“卡爾瑞(樂舞)”的表演形式。五世達賴喇嘛時期,第悉·桑杰嘉措從阿里調(diào)遣樂手卡爾本若迪等人來到拉薩,對歌舞詞與樂音進行了整理匯集,成立了“卡爾巴”宮廷樂舞組織。人們把來自阿里的歌舞稱為堆諧。這個時候還組織了“朗瑪吉度”民間歌舞組織,在他的“司木瓊囊瑪(寢宮內(nèi)庭)”演奏歌舞,從此,這種歌舞才開始稱為“囊瑪”(內(nèi)庭歌舞)。第悉·桑杰嘉措專門頒發(fā)文書,規(guī)定“吉度”的宗旨、成員、演唱內(nèi)容和經(jīng)濟來源。每逢西藏地方政府宴請賓客和僧俗官員過林卡以及藏歷年、薩嘎達瓦、雪頓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朗瑪吉度成員必須無條件地表演音樂歌舞。

      但是人們一般認為清代著名的文人官宦多仁·丹增班覺對囊瑪藝術的發(fā)展和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囊瑪之父——多仁·丹增班覺軼事

      多仁·丹增班覺出生于18世紀西藏最為著名的世襲貴族世家——多仁家族,其豪華宅邸位于拉薩大昭寺正前方,他的祖父和父親均官至噶倫,其父還出任首席噶倫長達33年。多仁·丹增班覺也在他23歲時(繼其父)曾任舊西藏噶廈政府的最高官員噶倫,并升至首席噶倫。

      關于其與音樂藝術的緣分,他在自己家族的傳記中寫道:“……雙親發(fā)話,特地召來舞蹈演員貢嘉策仁和酋長拉加里瓦的隨從葛葛玉吉倆。每天午后利用課余一點空余時間,我和四五個嗓音好且聰慧的同伴向貢嘉策仁學習琵琶、笛子等各種樂器和歌舞;向葛葛玉吉學習朗熱巴的生日說唱(一般認為是一種宗教道歌藝術)、大歌歌舞唱詞和踢踏舞等”。這為多仁·丹增班覺在后來赴京途中和京城學習漢族音樂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在多仁·丹增班覺任噶倫期間,與西藏接壤的尼泊爾國曾兩次入侵我國西藏地區(qū)。在戰(zhàn)爭的過程中,多仁·丹增班覺被選為和談代表與尼方進行談判。至1792年乾隆帝派大將軍??蛋豺?qū)逐尼泊爾軍隊并勝利后,多仁·丹增班覺被疑通敵,后被招至北京審查。途中,“平安到達《般若八千頌》中所說如來法駐錫處的內(nèi)地四川成都府。在這座大城市逗留了三天……還看了許多奇異的唱戲……離開成都府到了陜西地界……抵達昔日西藏法王松贊干布迎娶的文成公主的家鄉(xiāng)過去的王都陜西西安府……白天看唱戲,晚上觀燈會。如此等等,觀賞了許多熱鬧?!?/p>

      到了京城,多仁·丹增班覺被審查無罪,之后,奉乾隆帝之命住在北京黃寺中。此間他的見聞是:“如此繁華,足夠一些小國的財富在一天之內(nèi)花光。別說要賣物品等,就是去前門綢緞街市等為主的玻璃器皿等五花八門特品市場、唱戲等雜耍場所、色香味俱佳的各種各樣吃食店等處閑逛,六官都會出奇地舒暢,竟不知白天黑夜是怎么過的?!斌w現(xiàn)出他對內(nèi)地的音樂藝術的極大興趣。

      更重要的是他還說到:“我同過去在尼泊爾時已大不一樣,內(nèi)心被潛移默化了。思想和言行都很放逸。內(nèi)地乃龍族所轄,異常繁華,玩意兒甚多。特別是各種樂器,曲調(diào)婉轉(zhuǎn)動聽,極其美妙。過去西藏從未流行的漢人樂器,有一種佛手參形狀的樂器,漢語叫笙;又有一種像枕架,漢語叫揚琴,于是摸索這兩種樂器的音律,學習彈奏曲調(diào)。演奏揚琴的技巧差不多學會了,待開始吹笙時,我出天花病倒了,故沒有學下去,隨后又回了西藏。現(xiàn)今西藏流行阿里扎念同內(nèi)地的揚琴和笛子合奏,這最初籌劃指點的人還是我哩!”

      這些當事人的珍貴記載說明多仁·丹增班覺在內(nèi)地不但觀摩了不同種類的“唱戲”,也肯定多次看到器樂合奏的表演,包括戲曲的伴奏樂隊的演奏。后又學習了揚琴和笙的演奏技巧,加上多仁·丹增班覺本人深厚的音樂功底,這些都為他在西藏首先創(chuàng)立扎年琴、揚琴、笛子等樂器的合奏形式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我們也可以判斷,扎年琴、揚琴、笛子等樂器的合奏形式最初僅僅是合奏形式而已,并沒有直接用于囊瑪樂的伴奏,而是后來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nèi)才出現(xiàn)了扎年琴、揚琴、笛子等為主的樂器合奏與女性音樂囊瑪?shù)慕Y合。之后,又逐漸加入了京胡、特琴、串鈴等樂器,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囊瑪樂形式和完整的囊瑪伴奏樂隊。

      囊瑪藝術的特點和形式

      “囊瑪”一詞的由來說法頗多:除了上述雪康老人的觀點,還有一種說法囊瑪一詞系外來借用語,是南亞次大陸巴基斯坦一帶的“吶嘎瑪”(歌曲之意)的諧音,從拉達克傳進來的。

      而學者陳重等認為“囊瑪”一詞是藏語的漢語譯音,這個詞本身含有囊瑪樂的起源、演變和發(fā)展的內(nèi)容。單從字面上講,“囊”就是“內(nèi)”、“內(nèi)部”或“內(nèi)室”之意,“瑪”是藏語陰性名詞尾,指“女性”、“女人”的意思,兩個字合起來可以理解為“女性演唱的音樂(含有室內(nèi)女性或女性群體之內(nèi)的意思)”。這種對囊瑪?shù)慕忉尶梢詮哪椰敇酚膳员硌莺汀袄尸敗备栉杈哂嘘幦嵝蕴卣鞯冗@一樂舞本身的特點得到證實。在藏族社會中,人們把家中的主婦稱作“囊瑪媧”,這是社會稱謂方面的證據(jù)。這一解釋還證明了囊瑪這一音樂名稱在很早的時候應該是一個泛指的名稱概念,即泛指由女性表演的音樂(種類)。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阿媽在切菜、做飯時有切菜歌和做飯歌,阿佳在背水、洗衣時有背水歌和洗衣歌等等,可謂處處有歌、事事有歌、時時有歌。因此,陳重等認為“囊瑪”這一名稱應是女性演唱的泛指名稱。

      無論如何,現(xiàn)代形式的囊瑪具有四個顯著的特征:一、城鎮(zhèn)化;二、音樂結構規(guī)整化;三、演出形式組織化(即專業(yè)化和半專業(yè)化);四、傳承穩(wěn)定化。

      城鎮(zhèn)化,是指囊瑪樂流傳于拉薩、日喀則、江孜等貴族集中生活的城鎮(zhèn),其中以拉薩最為盛行,而農(nóng)牧區(qū)則極為少見:音樂結構規(guī)整化;囊瑪樂曲調(diào)流暢、柔美、典雅,結構規(guī)整,是經(jīng)過民間藝人(職業(yè)化和半職業(yè)化)的加工提煉和創(chuàng)作而完成的;演出形式組織化:囊瑪樂有專業(yè)的伴奏樂隊、演唱者等等,這就必然導致囊瑪樂有自己的一個組織,這也是“囊瑪吉度”這一組織的出現(xiàn)和存在的必然原因,也是在農(nóng)牧區(qū)不宜流行的主要原因;傳承穩(wěn)定化:囊瑪樂的唱詞因由民間藝人的傳授(或囊瑪吉度組織內(nèi)部的傳授)和唱本傳播而具有比較穩(wěn)定的特性?,F(xiàn)在形式的囊瑪歌舞在1300年前后確立之后,雖然也有所發(fā)展(新的樂器的加入以及由此帶來的其他發(fā)展等),但其變異性則不太強。這和勞動號子、山歌等具有很強的變異性的藝術種類有區(qū)別。

      現(xiàn)代的囊瑪歌舞的形成是在1300年前后確立并逐漸走向成熟的,其形式的確立是以囊瑪樂的扎年琴、揚琴、笛子等樂器的合奏形式——即扎年琴、揚琴、笛子等樂器的合奏成為囊瑪樂的伴奏樂隊為標志的。而且,囊瑪樂隊合奏中的六種樂器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旋律分譜,已經(jīng)初具配器的特征和多聲部的特征。這是囊瑪樂隊發(fā)展到高級階段和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囊瑪樂隊的一個重要的特色。

      囊瑪伴奏樂隊使用樂器的種類和件數(shù)在當今學界大致有以下三種說法:認為有7件:竹笛、扎年琴、揚琴、特琴、京胡、串鈴和根卡;認為有6件:竹笛、扎年琴、揚琴、特琴、京胡和串鈴;第三種說法有些模糊,認為囊瑪樂隊所用的樂器有竹笛、扎年琴、揚琴等七八件。

      造成這三種說法的主要原因大致也有三個方面:和囊瑪吉度這一囊瑪藝術傳統(tǒng)組織在社會逐步的演進中消失有很大關系;和現(xiàn)有的囊瑪樂隊的簡化有關;缺乏記載囊瑪樂的史料和文獻。

      在和平解放西藏之前,囊瑪樂隊中的竹笛、扎念琴、揚琴、特琴、京胡和串鈴這6件樂器一樣也不能少,否則就不能被稱之為囊瑪。說明了這6件樂器在囊瑪樂中的重要地位,也說明了囊瑪樂隊編制的完整和成熟。自和平解放西藏以來,囊瑪樂隊的樂器編制有了很大的自由。一般的囊瑪樂隊中只要有其中的幾樣就行,但一般都要包括竹笛、扎年琴、揚琴和和京胡、串鈴。

      樂隊被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由于現(xiàn)在能演唱、演奏囊瑪樂的藝人多集中在專業(yè)團體,并且需要的人多,民間不易組得。

      總之,囊瑪樂隊的編制規(guī)模是上百年來適應西藏地區(qū)的環(huán)境和風俗習慣所形成的。在過去,西藏地區(qū)的歌舞表演沒有舞臺的概念,加上藏族人民有過林卡的習俗,所以西藏地區(qū)形成了只有廣場表演的形式。為了適應這種習俗和廣場的表演形式,就必須要精簡樂隊的規(guī)模,以方便演出時的轉(zhuǎn)移和流動。另外,囊瑪樂也經(jīng)常在室內(nèi)演出,所以,樂隊的規(guī)模不宜過大。此外,樂隊的規(guī)模還受到藝人們的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

      囊瑪樂隊的演奏形式在藏族民眾中有著很深厚的審美基礎,在體裁、結構、曲式曲調(diào)、配器、演唱和舞蹈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這些都為我們在藏民族器樂演奏形式、方式和理論等諸多方面提供了一個研究和探索的平臺。所以,研究和探索藏民族的器樂合奏形式,應該主要是在對囊瑪樂隊等成熟的器樂演奏形式進行研究,并在對囊瑪樂隊等成熟的器樂演奏形式的理論、曲目等整理工作的基礎上,完善具有西藏特色的民族器樂合奏形式;要在保護好、研究好傳統(tǒng)的囊瑪樂曲目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更好、更多的具有西藏特色的、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器樂曲。

      拉薩囊瑪傳承基地——娘熱民間業(yè)余藝術團及其靈魂人物格龍父子

      年逾七旬的羅布曲珍阿媽是朗瑪吉度直系第三代傳人,如今是娘熱鄉(xiāng)民間業(yè)余藝團的特聘演員和“鎮(zhèn)團之寶”,2008年8月獲得拉薩囊瑪音樂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資格。而該團的創(chuàng)辦人是在西藏民間藝術界頗有些傳奇色彩的格龍父子。

      已故的格龍先生20歲參軍,在野戰(zhàn)軍部隊當了6年偵察兵,退伍后進西藏地質(zhì)隊。1984年,37歲的格龍突發(fā)奇想開始學藏戲。藏戲,藏語叫“阿吉拉姆”,是西藏地區(qū)普遍流行的劇種。藏族百姓都很喜歡藏戲,大多數(shù)人都會唱。每逢節(jié)日的時候,隨時隨地可以見到農(nóng)村的廣場上,或搭大帳篷,或扯大帆布,甚至沒有什么遮蓋,更不用說什么布景和臺幕了,藏戲班子就地演出,方圓幾公里內(nèi)的群眾都會前去觀看,常常圍得水泄不通。

      格龍就是看著這種廣場藏戲長大的。每年8月底,色拉寺就會上演藏戲,格龍看了心里癢癢,“我們小孩子就自己做假面具,自己亂演”。寺院的喇嘛認字,藏戲懂得多,格龍帶著一群小孩子跟他們學。雖然喜歡,但是一直沒有機會進入這一行。

      隨后的“文革”,讓格龍10年都沒聽到藏戲。10年之后,格龍要圓自己的夢。白天上班,晚上自己學藏戲。當時,娘熱鄉(xiāng)有一個鄉(xiāng)民自己組織的藏戲團,因為窮得連道具都沒有,要解散。格龍勸阻他們,后來干脆自己攬了過來。一邊管他們,一邊自己學,熱熱鬧鬧地開始排八大藏戲 《諾桑法王》、《蘇吉尼瑪》、《白馬文巴》等。

      從1993年開始,娘熱鄉(xiāng)藏戲團在當?shù)氐拿麣獬鰜砹恕H兆雍眠^了,格龍開始考慮藏戲團發(fā)展問題。1994年1月,他出資18萬多元,蓋起了一間平房,購置了演出服裝、道具和樂器,從此藏戲團有了自己的家。

      1999年,娘熱鄉(xiāng)藏戲團正式更名為城關區(qū)娘熱鄉(xiāng)民間業(yè)余藝術團。在格龍的帶領下,藝術團走出了一條“以文養(yǎng)文”和“以企養(yǎng)團”的發(fā)展路子。2000年,格龍個人投資46萬元,藝術團投資25萬元,新蓋了一幢兩層樓,開設了10間門面房、12間出租房和5間招待所,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排練廳,還新添了吉他、小號等樂器,演員發(fā)展到64名,藝術團年收入達40多萬元。

      為提高演員隊伍的整體素質(zhì),格龍與西藏自治區(qū)群藝館、歌舞團、藏劇團等藝術團體聯(lián)系,聘請專業(yè)老師進行藝術指導,并送演員出去培訓。他還通過不斷摸索、大膽創(chuàng)新,帶領大家編排了許多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的節(jié)目。

      在藝術團成立的前幾年,格龍經(jīng)常主動到各賓館、飯店去協(xié)商、簽訂演出合同。起初,只有幾家,但由于藝術團的節(jié)目受歡迎,名聲越來越響,就有許多賓館、飯店主動找上門來與他們簽訂演出合同,演員們的年收入也從原來的幾百元提高到現(xiàn)在的7000元。目前,藝術團不僅能演《卓娃桑姆》等5部經(jīng)典藏戲,而且還自編自導推出了《牦牛舞》、《孔雀舞》等一系列不同藝術形式的歌舞劇目。

      格龍帶領藝術團常年活躍在基層,每年的望果節(jié)都要為群眾開展義務演出。除滿足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之外,每年還承擔了自治區(qū)、拉薩市組織的各種大型演出任務。

      經(jīng)過不斷努力,娘熱鄉(xiāng)民間業(yè)余藝術團取得了豐碩成果。2006年,被西藏自治區(qū)文化廳授予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2008年,獲得中宣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頒發(fā)的全國農(nóng)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獎。2008年8月,在萬眾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上,娘熱鄉(xiāng)民間業(yè)余藝術團為全世界億萬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藏戲演出。

      格龍把凝聚了藏族文化精髓的囊瑪和藏戲表演帶出了高原。正如他所說:“只要還有一雙眼睛注視著囊瑪和藏戲一路走過的腳印,囊瑪和藏戲就不會走上那條最終湮沒于民間的道路,而是將以更加堅實的步伐走出西藏、走向世界?!?/p>

      2008年9月27日,格龍老人因積勞成疾不幸病逝。第二天,他的兒子米瑪還沒有擦干眼淚就站了出來,承擔起了父親留下的重任,出任藝術團第二任團長,使藝術團的發(fā)展不但絲毫未受耽擱,并且?guī)У搅艘粋€更高的水平,最新榮譽是2013年參加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獲得戲劇類節(jié)目“群星獎”,成為拉薩地區(qū)最為著名的民間藝術團體。

      猜你喜歡
      藏戲揚琴藝術團
      應用于合重奏的揚琴音域介紹
      藏戲面具
      我與揚琴協(xié)奏曲《鳳點頭》的“緣”
      “金鐘之星”藝術團走進精準扶貧首倡地花垣縣
      中國音協(xié)金鐘之星藝術團慰問演出走進十八洞
      淺析巴塘藏戲在演出形態(tài)方面對西藏藏戲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演藏戲·促非遺扶貧——2019年藏戲演出季完美落幕
      從“洋琴”到“揚琴”——探究民族樂器揚琴的中國化演變
      傳統(tǒng)藏戲的新時代再造——評新編藏戲《朗薩雯波》
      揚琴的傳入與流變探析
      仪征市| 酉阳| 天等县| 休宁县| 六安市| 萍乡市| 桓台县| 峡江县| 青阳县| 平原县| 滁州市| 大城县| 宽甸| 晋江市| 乐亭县| 新乡市| 都安| 通许县| 长白| 锦屏县| 偏关县| 衡阳县| 斗六市| 遂昌县| 九龙县| 青龙| 佛教| 新昌县| 北流市| 碌曲县| 栾城县| 池州市| 边坝县| 榆林市| 共和县| 隆德县| 湘西| 永宁县| 桂东县| 资阳市|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