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
經常有朋友問我,患了蕁麻疹怎么辦?這個蕁麻疹,又叫“風團”,有的人被風一吹,就會感覺渾身發(fā)癢,用手一撓,立刻皮膚上會出現(xiàn)很多紅色的疙瘩,疙瘩越撓越大,甚至連成片,整個皮膚都發(fā)紅凸起。然后,有的人若干時間后會自動退去,有的則會反復出現(xiàn),整天發(fā)癢,嚴重地影響工作和生活。
有的時候,這東西也不是風吹引起的,有人吃了魚蝦,或者什么特殊的東西,也會出現(xiàn)蕁麻疹。總之,這是一個比較普遍,也很煩人的疾病。
有的朋友會說,這個病就是癢,挺著不就可以了嗎?這個會有什么大的危險嗎?
其實還真有的,蕁麻疹如果起在肢體上,一般沒有大的問題,可是有個別情況,有那種巨大型的,起在咽喉部位,壞了,因為這里皮膚薄弱,是呼吸的必經之路,不斷的刺激會導致水腫,會讓局部瞬間腫大,嚴重堵塞呼吸通道,導致窒息,人會在很短的時間里出現(xiàn)生命危險,有時候急救來不及,醫(yī)生甚至需要做喉頭切開插管處理,讓患者可以呼吸。雖然這種情況比較罕見,但是也需要大家了解。
蕁麻疹患者往往正氣不足
那么,這個蕁麻疹怎么調理才能好呢?
西醫(yī)會用抗過敏的藥物治療,中醫(yī)則會將其分型,然后對癥處理。
首先要分的是寒熱,有的蕁麻疹是一見到熱的就嚴重,越熱越厲害,這多是熱證,中醫(yī)會用涼血解毒等方法調理。
還有一種,是遇到冷的就嚴重,比如冷水洗會嚴重,風稍微涼一點,一吹就嚴重,這多是寒證,我所見到的,寒證的多,熱證的少,基本上這幾年見到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寒證,所以給大家聊聊寒證的蕁麻疹。
這種蕁麻疹的患者,往往正氣不足,容易氣虛,這是基本體質。如果從癥狀來看,往往是脈弱,舌質淡嫩,舌苔薄白。面色往往是白的,不夠紅潤,稍一運動就容易出汗,平時怕風怕冷,容易感冒,精力往往不夠充沛,容易疲倦。
此時,如果遇到冷風,或者冷水,或者正在出汗的時候被冷風吹到,就容易出現(xiàn)蕁麻疹,一撓,一身疙瘩,紅紅的一片,瘙癢不止。
那么該怎么調理呢?
我的經驗是用桂枝湯。
服完桂枝湯來碗熱粥
要說起這個桂枝湯,來歷可了不起,它是醫(yī)圣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里面的第一個方子,被古代稱為“仲景群方之魁”,這個方子的妙處,可能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們只就著蕁麻疹來談談它的用處。
這方子現(xiàn)在的份量大致是:桂枝九克、白芍九克、炙甘草六克、生姜三片、大棗六枚(掰開)。其實其中的藥物只有三味,分別是桂枝、白芍、炙甘草,剩下的生姜和大棗是自己去市場買就可以了。
張仲景將此方放在《傷寒論》第一方的位置,我猜測他是想突出補足正氣的重要性,這是治療一切外感病的基礎。
而這個方子的服用方法,也是非常講究的?!胺秧汈?,啜熱稀粥”,就是喝完了藥,要加喝一碗熱粥下去,這是要借水谷之精氣,充養(yǎng)中焦,不但易為釀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復感,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服這碗粥,確實療效要差很多,有時候根本就出不來汗,這是我的親身體會。
服藥后千萬別讓冷風吹到
然后,要“溫覆令一時許”,就是披上衣服,讓身體溫暖,這也是避風助汗之意,此時注意千萬不要外出,讓冷風吹到,如果那樣,則前功盡棄了。然后,等到“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氣已和,津液得通,營衛(wèi)和諧,腠理復固,所以說“益佳”。但是千萬不可如水流漓,如果是大汗淋漓,則“病必不除”。
此時,并不是為了發(fā)汗而發(fā)汗,微微汗出,只是經絡通暢、氣血運行順利的一個標志而已,中醫(yī)以此來判斷,是否方藥到達有效劑量。如果服用一次后,汗出,病好了,后面的藥物就可以不喝了;如果不效,就接著再服,“乃服至二、三劑”。
需要注意的是,此藥必須注意口渴與不渴,或有喜冷性飲食與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現(xiàn)象,可以馬上把藥停止,或配合石膏一類的寒性藥品,以免誤犯陽盛之戒。如病情沒有變化,可以繼續(xù)服用,雖二三劑也可。同時,方子后面提出了禁忌,要忌食生冷、油膩、酒肉、五辛、臭惡等不易消化或帶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療效。
治體虛感冒可“一劑痊愈”
桂枝湯這個方子,對寒性蕁麻疹,效果極好。前幾天我的一位中學同學,突然打電話給我,說他妻子患了這個病,很難受,于是我告訴他服用桂枝湯,結果三副痊愈。這樣的情況,我遇到很多,不給大家多講例子了,因為在生活中隨處可以遇到這種證型的蕁麻疹,總之基本全是桂枝湯解決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現(xiàn)在正氣不足的人很多,被風邪傷到,風寒郁于體表,導致營衛(wèi)不和,所以用桂枝湯會效果很好。
對于體虛之人的感冒,只要感冒后容易出汗的(這是最重要的診斷標準),我都會用桂枝湯,初起的基本就是單純的只用桂枝湯,如果時間長了有其他問題,藥物會有所增減,但是都是桂枝湯打底。對于這種證型的感冒,桂枝湯往往都是一劑見效,甚至有的是一劑痊愈??梢哉f,這是一個治療體虛感冒非常有效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