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紅
【摘要】英語教學中傳統(tǒng)的“高耗低效”的做法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作為新課改下的新型英語教師,我們要優(yōu)化課堂,向課堂上的45分鐘教學要效益,從而實現(xiàn)英語教學向“減負增效”轉(zhuǎn)化。本文嘗試從活動設(shè)置生成情景,內(nèi)容呈現(xiàn)生成知識,多元互動生成情感和問題研究生成能力四個方面闡述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切實“減負增效”的問題。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 減負增效
隨著中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減負增效”這個沉重、道路漫長又極具挑戰(zhàn)性的話題又一次擺在了我們英語教師的面前。
雖然經(jīng)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課改,但迫于高考的壓力,多年來許多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幾乎仍然是對語法進行大量的講解和舉例,教師口干舌燥,學生則疲于應(yīng)付,課堂氣氛沉悶。由于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課堂上所教知識很快被學生遺忘,學生不得不在課后花大量的時間學習英語。筆者認為,要改變當前這種“高耗低效”的做法,教師首先應(yīng)該優(yōu)化課堂教學,向課堂上的45分鐘要效益,盡可能通過45分鐘的教學活動使情景、知識、情感和能力達到最大化的生成,從而真正實現(xiàn)英語教學從“高耗低效”向“減負增效”轉(zhuǎn)化。以下是筆者近三年的一些課堂教學嘗試:
一、活動設(shè)置生成情景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諾認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的內(nèi)在興趣”。因此讓學生產(chǎn)生愉悅興奮,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顯得非常重要。在設(shè)置教學活動時,我堅持通過活動的設(shè)置生成情景,使活動具有誘導性、體驗性和合作性。例如,在上完高中英語人教版模塊8 的Unit2的Cloning后,我設(shè)計了“記者招待會”這一情景。首先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準備的課件并用英語補充介紹了克隆的一些情況,然后在學生中挑選幾位“克隆專家”與“記者”見面,并作自我介紹,使情景具有誘導性、體驗性和合作性。英語課代表主持“記者招待會”,讓“記者”向“克隆專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一情景還體現(xiàn)了學生的參與性與互動性?!翱寺<摇奔扔袊鴥?nèi)的也有國外的,有男的也有女的,整個采訪過程高潮迭起、妙趣橫生,使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運用了本課所學的語言基礎(chǔ)知識,成功地鞏固了本課的核心詞匯、句型,使情景中的美麗瞬間變成詞匯學習永恒的記憶。
二、內(nèi)容呈現(xiàn)生成知識
英語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雙方密切配合,在和諧愉快的情景中實現(xiàn)教與學的共振。作為英語教師,我重視引導學生依據(jù)呈現(xiàn)內(nèi)容,展開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從對語言的感性認識到語言運用的理性升華,最終獲得知識的生成。
詞匯教學是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英語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輕松有效地掌握所學詞匯。眾所周知,現(xiàn)行新編教材詞匯量大,幾乎每個單元詞匯表上平均有50個左右,而每個單元要爭取在5個課時內(nèi)完成任務(wù),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課后負擔的情況下讓學生更快地掌握好詞匯呢?據(jù)此,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使用圖片、簡筆畫、實物、動作等手段,加深學生對詞匯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詞匯得以長時記憶。比如,某些科技詞匯或其他重要事物名稱的詞匯,如果用過繁或過簡的解釋,不易長久留下印象,但使用直觀呈現(xiàn)法可以。例如學生對satellite,rocket,castle,camera,mobile phone 等詞經(jīng)常是看看面熟,但很難將它們跟中文意思相聯(lián)系,所以我會從網(wǎng)上搜集相關(guān)的圖片,并配上單詞和發(fā)音,然后將它們打印出來并張貼在教室后面,這樣學生每天進進出出的總會去看一眼,以每周3-5個詞匯計算,一個學期下來,學生掌握的偏難詞匯量還是挺大的。又如在教授 fasten,fold, unfold,tear (v.) 等詞時,我一邊給出句子,一邊比劃著動作,學生感覺印象很深刻。再如,教 dive,float,drown 等詞時,我同時畫出簡筆畫并配以適當解釋,效果很好。
2.通過文中語境掌握單詞的用法,爾后巧設(shè)語境,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我經(jīng)常引導學生以“ I / We” 講自己的生活,描述自己的感受,談未來的理想,讓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就改變了“聽著學”的單一模式,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嘗試中學”、在“體驗中學”,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3.單元學習結(jié)束后,我會讓學生用課堂上所學的詞匯編寫故事,或分組進行“接龍比賽”,增加運用語言的趣味和語言使用的熟練性,使學生對詞匯的記憶由短時記憶轉(zhuǎn)化為長時記憶,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記憶詞匯的難題。
4.新課標的設(shè)置是每個單元一個話題,因此,結(jié)束這一單元時,我讓學生盡快結(jié)合本單元內(nèi)容寫一篇作文,好的佳作讓學生在全班展示,激勵學生準確規(guī)范使用語言。下面是我在上完高中英語人教版模塊1的 Unit1 Friendship后學生寫的一篇關(guān)于友誼的文章,學生運用了一些上課新講的詞匯,如helpful,responsible,easygoing, caring,humorous等等。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a friend should be helpful because when I need her help .Besides, I think she should be honest and responsible because if a person can do her best to do everything, she will be successful in the future.Then a friend should be friendly and easygoing, because of this, I can talk or play with her comfortably.And, I think a friend should be caring and patient, because it means she has the love for everyone.Last but not the least, I hope a friend should be humorous because she can make me happy.endprint
In a word, this “friend” must be perfect.But can a person really be perfect? No.So in my opinion, my friend should be humorous, because the happier I am, the healthier I will be, so I can live longer.
三、多元互動生成情感
所謂多元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課堂教學內(nèi)外的互動等,只有通過互動才能將教學中的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zhuǎn)移。英語教學活動既是傳授語言知識,形成語言技能,發(fā)展認知策略,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情景中的人際活動,師生之間不僅有認知方面的信息傳遞,還有情感方面信息交流。我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讀懂作者,讀近生命,讀出情感。每當學完一個單元后,我總是通過“My Response”活動讓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開放自己的心靈,讓學生有不同的聲音在課堂交匯相融,真正做到人本合一。例如在上高中英語人教版模塊4的Unit1 Great Women時,我讓學生分組,并讓每個學生都先在自己組內(nèi)介紹自己所崇拜的偉大的女性,然后每組選一名代表到全班面前進行匯報,其余同學作補充,其中有一組學生的代表作了一下概述:
I admire Helen because she is optimistic about life.She became deaf and blind when she was 19 months old.Since then she lived in a world of darkness and silence,and communication seemed only a dream for her.But she never gave up and struggled to lead an active life.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Mrs.Sulliven,Helen learned to read and write and became a famous writer.For a disabled person like her, this was really a wonder!
Helen has set an excellent example to all of us.Her story tells us that we should value what we have,and try our best to overcome any difficulty in life.
四、問題研究生成能力
問題的研究是過程,重在動態(tài)性,重在展現(xiàn)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內(nèi)在價值。問題的研究過程不僅是行為經(jīng)歷,更是思維經(jīng)歷。英語教師的作用是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從研究的感性認識發(fā)展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在研究中的地位,讓學生成為問題研究的主動參與者,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獨立分析和獨立探討的能力。
在課文教學中我始終通過讓學生研究問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變“注入式”為“啟發(fā)式”創(chuàng)建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下面是我在在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看圖說話: My Description (我的描述)
課文題目: My Anticipation (我的預(yù)測)
課文學習: My Understanding(我的理解)
語言學習: My Usage (我的應(yīng)用)
課文鞏固: My Response (我的反思)
詞匯復習: My Story (我的故事)
以上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教學活動體現(xiàn)了由課堂生成課程,由教學生成課標,保護了課堂教學生態(tài),生成了學生良好發(fā)展要素,減輕了學生課后的負擔。
課堂是實現(xiàn)英語教學目標的主陣地,是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主戰(zhàn)場。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切實減負增效,新課標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作為新型性欲教師,我們應(yīng)堅決貫徹它,讓它發(fā)揮它的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俞紅珍.教材的二次開發(fā):涵義與本質(zhì)[J].課程·教材·教法, 2005(12).
[2]劉玉林.對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J].中學英語之友(下旬刊),2009(5).
[3]顧俊琪.關(guān)于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江蘇省鹽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2009(6).
[4]殷志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課程資源開發(fā)[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12).
[5]陳文存.高中英語教師對影響教學的宏觀因素的認知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4(5).
[6]周敏.高中英語動態(tài)課堂生成性教學研究[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3(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