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壽華
誦讀自古即是我國的一種常見的學習方法,近些年的誦讀經(jīng)典文學潮流則是對古代經(jīng)典文學與誦讀學習方法的肯定。特別是一年級語文老師,他們在學生剛入學那一二個月總是很勞累,學生由于沒事做,總是鬧哄哄的,老師們要花很多時間進行紀律管理。如果有合適的誦讀文本,讓剛入學的學生們讀起來,在讀中成長起來,會給教師很大的幫助。一年級小學生誦讀到底有哪些好處,合適的誦讀文本從何而來呢?
一、一年級小學生誦讀好處多
(一)誦讀可以讓初入小學的孩子定下來
小學剛開學,校園里多了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子”,面對小學這個新鮮的世界,看見身邊這些新同學,新入學的孩子們好像永遠也停不下來,一年級任課老師們偶爾的吼吼也只能消停幾分鐘,之后他們又快樂地沉浸在他們那看似煩雜卻快活的兒童世界?!白屗麄兏陕锬??”這時一年級老師們最頭疼的問題。寫字可以讓他們安靜,可他們不會寫幾個字;畫畫可以讓他們安靜,但總不能一直畫畫;既然讓他們不開口這似乎已成為不可能,那就讓他們開口——誦讀。早讀時本無書可讀,吃東西的吃東西、吵的吵、哭的哭、鬧的鬧……現(xiàn)在好了,都被一種聲音代替——誦讀。上課前本亂成一團,有了《上課歌》,都整齊、帶勁地坐好了。排整齊隊伍本似乎不可能實現(xiàn),有了《排隊歌》,個個像是小軍人。的確可行,孩子安靜下來了,個個定了!
(二)誦讀可以增強記憶力
教育學研究成果表明,0-13歲是人一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是記憶力發(fā)展的黃金階段,期間,90%的記憶力已經(jīng)形成。在這階段加強對兒童的教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復誦讀時兒童的喜好,在他關鍵的階段,讓他在輕松愉悅中將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fā)展,多誦讀記憶一些經(jīng)典的作品對其一生都有無窮益處。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班上文化課學習上遠落后于其他同學的孩子,因為他們經(jīng)常參加誦讀,所以這些孩子也能像其他學生一樣背誦出一些古詩、兒歌、課文。
(三)誦讀可以幫助一年級學生更好地學語文
誦讀可以讓孩子在讀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字,當孩子認識的字多了,自然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大了。當孩子們充分地把握了一定的語言材料,了解了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對于一年級學生的語文教學中,重視并加強誦讀是非常必要的。在朗朗的書聲中,語文正滲透到孩子們的心里,她無聲無息,卻扎得深沉;在反復的書聲中,語文正融入了孩子的思想里,她看似無奇,卻影響深遠。在與孩子的接觸中,我即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生活中或遇到新事物時會反映出曾經(jīng)朗讀過的材料,并發(fā)出會心的笑,因為此刻他對曾經(jīng)的誦讀材料豁然開朗。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由無知到知。
(四)誦讀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思想情趣
誦讀的材料豐富多樣,經(jīng)常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一年級學生有著很強的求知欲,對身邊發(fā)生的任何事都饒有興致,同樣,對他們誦讀的語言材料也總想弄明白為什么?于是,“十萬個為什么”不斷產生,“打破砂鍋問到底”在不斷上演。據(jù)任課老師說,學生經(jīng)常會在課下詢問一些誦讀中不明白的地方,經(jīng)常說到他們在生活中看到、聽到、明白了關于誦讀材料中的內容,在課堂上,因為經(jīng)常誦讀各種材料,一旦新課中有相關內容,學生們也是激動萬分,個個自信滿滿!
二、一年級誦讀可以選擇的材料
對一年級學生,結合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筆者為一年級學生的誦讀材料。
(一)早讀誦讀材料
早上是一天的開始,學生的記憶力最好,精力也最好??梢哉b讀一些知識性強、積極向上、經(jīng)典的作品。所以誦讀文本的第一部分是早讀誦讀材料,早讀內容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有對應的版塊,第一板塊為“走進經(jīng)典”,內容為《三字經(jīng)》和《百家姓》節(jié)選;第二板塊為“我愛古詩”,內容為20首通俗簡單的古詩;第三板塊為“語文天地”,內容為童謠、兒歌、謎語。
(二)課前誦讀材料
由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弱,所以經(jīng)常是上課鈴響了,教室里仍是亂糟糟的。在上課鈴響后,如果能安排一些誦讀內容,學生能根據(jù)誦讀內容來調整行為,這樣不僅讓學生在讀中學習紀律也免去了老師的很多口舌。誦讀材料的第二部分為課前誦讀材料,內容主要是關于紀律的小兒歌,如:《上課歌》、《鈴響了》、《我是小學生了》……兒歌的具體內容,我們也可以自行編寫。
(三)課堂誦讀材料
剛入學的孩子注意力堅持的時間非常有限,我們不能像高年級那樣一講20分鐘,孩子們根本坐不住。為此,誦讀材料的第三部分為課堂誦讀材料,根據(jù)不同的課堂需要設計不同的兒歌。如做眼保健操時,讀一讀保護眼睛的兒歌;讀書時,讀一讀讀書姿勢的兒歌;寫字時,讀一讀寫字姿勢的兒歌;走神時,讀一讀專心聽講的兒歌。
(四)課后誦讀材料
最后一部分為課后誦讀材料,主要是關于學生品德與生活方面的。如收拾書包的《書包歌》、放學和老師說再見的《再見歌》、愛護文具的《小橡皮》……這部分可以放在品德與生活課或學生課后來誦讀。
三、誦讀的方法
(一)大聲讀
引導他們大聲誦讀,因為大聲誦讀能夠給人帶來好處,尤其是在孩子成長期。它能夠增進他們的表達能力,使他們記憶力加強,注意力集中;能夠鍛煉口腔功能的增長,也有助于肺活量的增長;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教師再加上靈活多變、令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小學生誦讀經(jīng)典的興趣大增而且持久。
(二)反復讀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一年級小學生記東西快的同時忘東西也快,只有建立在持久的朗讀下的材料才可以儲存到長久記憶中,保留一生。一些經(jīng)典的詩詞在兒童期反復讀后能夠長久地記在腦中,即使到年老時依然能準確地朗誦出來。
(三)經(jīng)常性地讀
習慣是關鍵。在學校里跟學生們安排定時、定量的誦讀內容。對于一年級學生,不宜多、雜、繁,應從簡單開始,并日日堅持,以養(yǎng)成誦讀的好習慣。
一年級是孩子們小學學習的開始,是孩子們小學生活的開始。如果一年級的孩子們能在良好的誦讀材料中學習到知識、文化、品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他們以后的成長是十分有意義的。筆者在此獻上自己的一點誦讀教學經(jīng)驗作為禮物送給新入學一年級孩子們。
參考文獻:
[1] 董永鈺 .引領學生踏上古詩文誦讀之路[J] .小學教學參考,2011(36).
[2] 李全才. 淺談語文教學中誦讀法的作用[J].珠江教育論壇,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