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林都

      2014-11-24 22:33:10龔強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2期
      關(guān)鍵詞:伊春市伊春

      龔強

      鐘天地之靈秀,展千年之神儀,蘊山水之精華,聚萬年之綺麗。龍江四時何其美,伊始于春,北國大地綻新綠,春盎于伊。搏興安萬眾同心,競奇志披荊斬棘。八千里路,曉夜兼程,戰(zhàn)天斗地,讓清風送爽;六十春秋,風雨同舟,劈峰截嶺,令滿山蔭綠。嶺峻珠翠欲滴,林清潤肌沁體,城達政通人和,景秀詩情畫意。環(huán)視伊春,迷之林濤,醉之史韻;縱觀伊春,癡之形勝,戀之靈氣。

      水,伊春血脈,生命之源。七百河流似橫梭縱織,阡陌湖泊如星落九天。春光明媚,冰雪消融,滴滴水珠相嬉,潺潺溪流琴聲,萬物復(fù)蘇,大地換新顏;夏時日麗,飛浪激情,水波拍岸拂崖,濤聲動嶺驚山,蕎灌千舞,山花更爛漫;金秋送爽,姹紫嫣紅,月朗天高云淡,長麓果碩實豐,水映層林,最美五花山;冬歲雪飄,水靜冰封,青松傲霜斗雪,山巒玉帶連天,銀海翻落,六花舞翩遷。

      林,伊春衣冠,風采之源。聽松濤陣陣,群山激越;看綠浪滾滾,豪氣烈燃;聞鶯歌燕舞,百鳥齊唱;沐艷陽林風,萬類霜天;觀原始盛景,北國奇秀;賞百花芬芳,香醉興安。黃菠蘿伸臂舒掌,云羅傘蓋;云杉林昂首觸云,環(huán)視群山;冷杉樹俊秀挺拔,巍然屹立;水曲柳枝繁葉茂,蔽日遮天。

      龍,伊春錦繡,天驕之源??铸埢嬜u九州,恐龍故鄉(xiāng),蔚為壯觀。龍遺其骨億萬載,雄風今朝仍可見。滿洲龍神州居首,霸王龍兇猛善戰(zhàn),鴨嘴龍斗勇爭魁,虛骨龍精靈天現(xiàn),甲龍群世間難尋,龍骨山天下奇觀。

      石,伊春珍奇,藏寶之源。疊石成林,盡展風采于朗鄉(xiāng);裂石成溝,千姿百態(tài)于茅蘭;奇峰怪石,當屬南岔仙翁山;孤峰裂隙,難比湯旺地質(zhì)園。巖是礦之韻,石是寶之源。礦化點星羅棋布,礦異常屢見不鮮,成礦帶縱橫交錯,礦產(chǎn)地舉目可見。石灰石水晶石瑪瑙石,花崗巖珍珠巖大理巖,地下珍寶資源富集,有色金屬品類大觀。

      松,伊春精粹,神韻之源。林濤茫茫疊翠萬嶺,綠浪滾滾迤邐千山。樟子松用暢想笑對暮春最后的微寒;落葉松用激情放眼百花的爛漫;“紅松故鄉(xiāng)”,聞名遐邇,世間珍稀,譽滿興安。身姿挺拔,葉冠豐滿,林中樹王,傲視群山;櫛風沐雨,風采依舊,頂風冒雪,神態(tài)端然。枝干健碩,不欺腳下小草;枝繁葉茂,不與山花爭艷;備受磨難,卻是默默無語;飽經(jīng)滄桑,依舊風骨凜然。興安紅松,胸襟博大,海納百川,君子風范。浩然正氣,氣貫長虹,叱咤風云,神韻齊天。

      改革潮成其偉業(yè),開放風大展宏圖。伊春五大產(chǎn)業(yè)縱橫于山巒水系,林都萬眾激情勃發(fā)于古往今來。六十年開發(fā)建設(shè),有多少慨當以慷,看成就催人奮進,瞻前景更加輝煌。正是:盛世伊春氣象盛,歌舞伊春升平歌。壯美林都豪氣壯,奇志林都大志奇。

      城市概況

      伊春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縱貫全境。伊春名稱的由來有幾種說法:伊春之稱源于金代上京會寧府所轄的宜春縣。有人考證宜春故址在今吉林省扶余縣境。伊春的命名可能與此有關(guān);伊春為“一年之伊始”,含有春天來臨之意;伊春,蒙古語“依遜”,意為“九數(shù)”;伊春,是滿語的譯音,其含意是“衣料毛皮”。清初叫“伊春嘎山”,“嘎山”即屯子;伊春以湯旺河支流伊春河得名等等,不一而論。

      伊春于1948年開發(fā)建設(shè),1958年建市。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業(yè)管理局合一,轄鐵力市(縣級)、嘉蔭縣、南岔區(qū)、友好區(qū)、西林區(qū)、翠巒區(qū)、新青區(qū)、美溪區(qū)、金山屯區(qū)、五營區(qū)、烏馬河區(qū)、湯旺河區(qū)、帶嶺區(qū)、烏伊嶺區(qū)、紅星區(qū)、上甘嶺區(qū)以及17個林業(yè)局,總?cè)丝?27.6萬。

      伊春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被譽為“紅松故鄉(xiāng)”、“中國林都”,號稱為“天然氧吧”。伊春是國家重要的木材生產(chǎn)基地。在伊春市嘉蔭縣,曾挖掘出了我國第一具恐龍化石——被稱為“神州第一龍”的黑龍江滿洲龍,在其附近又新發(fā)現(xiàn)了隱藏量巨大的鴨嘴龍、霸王龍、虛骨龍和甲龍的化石群。因而伊春又被稱為“恐龍故鄉(xiāng)”。這里山清水秀,林茂石美,四季風光如畫。初春,冰雪動融、杜鵑盛開;盛夏,千山盎然、百水爭秀;仲秋,層林盡染、姹紫嫣紅;深冬,銀裝素裹、雪玉冰清。獨具特色的森林生態(tài)以其原始、自然、粗獷、神奇而聞名遐邇。

      地理氣候

      伊春市地處北緯46°28′至49°21′,東經(jīng)127°42′至130°14′。北部以黑龍江中心航線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249.5公里,是中國東北邊疆的重要門戶。市轄區(qū)南北長329公里,東西寬125公里。全市行政區(qū)劃面積327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8410公頃,林業(yè)施業(yè)區(qū)劃面積386萬公頃。伊春地貌屬低山丘陵,小興安嶺縱貫?zāi)媳?,地理特征是“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北部多臺地、寬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勢和緩;南部屬低山,山勢較陡。最高峰為平頂山,海拔1 429米。西部鐵力市位于松嫩平原,地勢呈波狀。東與蘿北縣、鶴崗市、湯原縣相鄰,南與依蘭縣、通河縣接壤,西接慶安縣、綏棱縣,北通遜克縣;北部嘉蔭縣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市中心區(qū)客運公路距省會哈爾濱354公里(哈伊公路339公里),距鶴崗159公里、佳木斯237公里;鐵路距省會哈爾濱458公里。

      伊春市地處小興安嶺山區(qū),為黑龍江省多雨區(qū);年平均氣溫零下1℃,為黑龍江省比較寒冷的地區(qū)之一。故在黑龍江省氣候分區(qū)圖上劃為“小興安嶺寒冷多雨區(qū)”。

      伊春的月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上的月份為4~10月,總計7個月。月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的月份為11月至翌年3月,合計5個月。全年以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1攝氏度,南北氣溫相差較小。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24~-28攝氏度,南北氣溫相差較大。

      伊春氣溫較差。月平均日較差最大在2月,為16~18攝氏度;最小在7月,為10攝氏度。最大日較差伊春為28攝氏度,鐵力為25攝氏度;最小日較差鐵力、伊春均為2攝氏度。伊春市年較差為44~49攝氏度。伊春市全年無霜期歷年平均從北到南為115~126天。

      伊春市降水量季節(jié)分布。春季為76~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2%;夏季為370~43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67%;秋季為105~11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6~19%;冬季為35~3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6%。

      伊春市年降雪日數(shù)為42~49天。降雪初日為10月7~10日,終日為4月28日~5月27日。

      城市史略

      據(jù)《黑龍江省志·地名錄》和《伊春市志》載,伊春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周朝,時為肅慎族的活動區(qū)域。戰(zhàn)國到南北朝時為濊貊、扶余、寇漫汗和豆莫婁屬地。隋唐時期屬黑水靺鞨七部之一的黑水部和河北道黑水都督府。遼宋時期屬東京道女真五國部屬地。金代,伊春為上京會寧府蒲與路所轄。元屬遼陽行省水達達路。明朝為奴爾干都司屯河衛(wèi)轄區(qū)。清初,為寧古塔昂邦章京轄地。1662年(康熙元年),寧古塔昂邦章京升為鎮(zhèn)守寧古塔等處將軍;1683年,寧古塔將軍所轄西北地區(qū)設(shè)置黑龍江將軍;1698年,黑龍江將軍之下設(shè)置齊齊哈爾副都統(tǒng),伊春均為其轄境。1904年8月,清政府在屯河(今湯旺河)岸設(shè)湯旺河荒務(wù)局。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置黑龍江??;1929年,東北政務(wù)委員會成立,湯原縣直隸黑龍江省,伊春仍為湯原縣所轄。1934年(偽康德元年),偽滿實行地方行政機構(gòu)改革,劃東北為14省,伊春為三江省湯原縣三家子管轄。1939年,伊春為湯原縣帶嶺村轄。1945年“八·一五”光復(fù)后,伊春屬合江省湯原縣南岔區(qū)(五區(qū))。1949年4月21日,松江省與合江省合并,伊春為松江省湯原縣南岔區(qū)(五區(qū))所轄。1952年9月29日建立伊春縣,為松江省轄。1957年7月26日,撤銷伊春縣,設(shè)立伊春市,為黑龍江省轄。同年8月27日,經(jīng)黑龍江省人民委員會批準,伊春市改省直轄為松花江專署領(lǐng)導(dǎo)。1964年1月15日,中共黑龍江省委決定,伊春市改由省直接領(lǐng)導(dǎo)。1970年4月1日,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根據(jù)國務(wù)院、中央軍委批示,伊春市改為伊春地區(qū),實行地市合一。1979年12月14日,國務(wù)院批準,撤銷伊春地區(qū),恢復(fù)伊春市(地級),由省直轄。1988年9月13日,國務(wù)院批準,撤銷鐵力縣,設(shè)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轄15個區(qū),領(lǐng)導(dǎo)1個縣,代管1個市。

      自然資源

      林木資源 全市有林地面積310萬公頃,覆蓋率為80.6%,活立木總蓄積2.45億立方米。森林類型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主要樹種有紅松、云杉、冷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水曲柳、黃菠蘿、核桃楸、楊、椴、樺、榆等,藤條灌木遍布林業(yè)施業(yè)區(qū)。各種珍惜名貴的針闊葉樹種達110余種。

      動植物資源 伊春林區(qū)植物物種豐富。高等植物177科、595屬、1 390種,其中蕨類植物46種,裸子植物349種,被子植物995種。小興安嶺森林、溝壑中,棲息著東北虎、馬鹿、黑熊、犴、猞猁等獸類18科67種,鳥類49科27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3種、二級保護動物54種。

      礦產(chǎn)資源 伊春礦產(chǎn)資源豐富,地質(zhì)地貌獨特。據(jù)初步勘察,伊春已發(fā)現(xiàn)礦產(chǎn)資源41種,全市有金、銀、鐵、鉛、鋅、銅、鉬、錫等金屬礦藏20多種,已探明的金屬礦床、礦點達100多處,其中黃金儲量居黑龍江省前列。非金屬礦產(chǎn)資源分布更為廣泛,有石灰石、大理石、瑪瑙石、珍珠巖、水晶石、紫砂陶土、褐煤等25種,礦點140多處。大理石儲量在黑龍江省名列前茅,達24億噸,石灰石2億噸,白云巖723萬多噸,珍珠巖200多萬噸。

      水資源 伊春市境內(nèi)共有大小河流702條,其中:市區(qū)611條、鐵力市35條、嘉蔭縣56條,分別屬于黑龍江和松花江兩大水系,其中:松花江水系包括湯旺河、呼蘭河、巴蘭河三個流域。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10.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88.0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22.34億立方米。2006年,全市水資源總量為89.67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88.8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20.59億立方米,重復(fù)計算量為19.77億立方米。

      山特產(chǎn)品資源 伊春林區(qū)林下資源極為豐富,山特產(chǎn)品儲量大,其中山野果主要有:北五味子,年允收量7 850噸;狗棗子,年允收量64 414噸;稠李,年允收量7 186噸;刺玫果,年允收量25 726噸;篤斯越桔,年允收量65 604噸;山葡萄,年允收量5 360噸;松籽,年允收量2 000噸;榛子,年允收量200 282噸;山核桃,年允收量1 000噸。山藥材主要有:刺五加,年允收量57 722噸;輪葉沙參,年允收量5 107噸;獨活,年允收量9 647噸;倉術(shù),年允收量3 344噸;三棵針,年允收量7 519噸;紅花鹿蹄草,年允收量7 269噸;燕尾鳳毛菊,年允收量44 042噸;金蓮花,年允收量5 252噸。山野菜主要有:小葉芹,年允收量15 079噸;刺嫩芽,年允收量359噸;老山芹,年允收量920噸;猴腿蹄蓋蕨,年允收量72 512噸;黃花菜,年允收量9 500噸;蕨菜,年允收量60 445噸;柳蘭,年允收量10 089噸。食用菌主要品種有:黑木耳、榛蘑、猴頭、元蘑等,如遇豐收年年采收量可達萬余噸。

      主要產(chǎn)業(yè)

      特色旅游伊春市以山川林海著稱,旅游資源豐富,特別是森林資源和空氣質(zhì)量具有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擁有紅松原始林。伊春空氣清新,空氣中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和植物芳香氣,負氧離子數(shù)達到平均每立方厘米15 000-26 000個,被譽為“天然氧吧”。在小興安嶺林海中,生物群落豐富多樣。伊春地文景觀奇特,小興安嶺經(jīng)過億萬年的地質(zhì)變遷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奇巖怪石,湯旺河林海奇石、朗鄉(xiāng)石林、嘉蔭茅蘭溝、南岔仙翁山已成為中國北方罕見的地質(zhì)奇觀。這里有“恐龍之鄉(xiāng)”。這里的水域風光秀麗,境內(nèi)溝谷密布,水系發(fā)達,溪流清澈見底,河水環(huán)繞山行,適宜開展各種漂流旅游。特別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保持完好的大界江——黑龍江,兩岸植物繁茂,水豐谷幽。伊春四季分明,受小氣候影響,冬季降雪量大,雪質(zhì)好,雪期長。伊春人文景觀有小興安嶺恐龍博物館、資源館、木雕園、石苑、橫山古墓群、抗聯(lián)遺址以及少數(shù)族民風情園等。游客在觀光、探險、漂流、狩獵、滑雪等森林生態(tài)旅游活動中留連忘返。

      北藥開發(fā) 制定北藥產(chǎn)業(yè)開發(fā)發(fā)展戰(zhàn)略和北藥開發(fā)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以北藥為品牌,以市場為導(dǎo)向,提倡技術(shù)創(chuàng)新,通過優(yōu)化產(chǎn)業(yè)和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發(fā)展壯大北藥企業(yè)。指導(dǎo)北藥生產(chǎn)種養(yǎng)基地建設(shè),建立天然野生藥材采集保護培育區(qū)域,對藥材基地和種、養(yǎng)、采、加專業(yè)提供指導(dǎo)服務(wù)。建設(shè)北藥產(chǎn)業(yè)龍頭企業(yè),擴大生產(chǎn)經(jīng)營規(guī)模,推進制藥工業(yè)迅速發(fā)展。總結(jié)經(jīng)驗,推廣典型,推進北藥產(chǎn)業(yè)健康發(fā)展。

      木材精深 加工伊春市有豐富的林木資源,曾為祖國的發(fā)展建設(shè)作出巨大的貢獻,在國家實施“天保工程”的今天,將大力發(fā)展木材精深加工業(yè),建設(shè)新型林區(qū)。

      綠色食品 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和資源優(yōu)勢,加快綠色食品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不斷擴大綠色食品企業(yè)規(guī)模,形成整體效益,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伊春的綠色食品主要有大米?、大豆、蕓豆、蔬菜、水果以及油豆角、粘玉米、毛豆、馬鈴薯等速凍保鮮食品,以及黑龍江名優(yōu)特魚種。山特產(chǎn)品有刺嫩芽、黃瓜香、猴腿、刺五加、食用菌以及蜂蜜、林蛙等。飲品主要有礦泉水、漿果飲料、樺樹汁、果酒等。

      城市風情

      伊春的朝鮮族 鐵力年豐鄉(xiāng)是伊春市朝鮮族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qū),人口1.5萬人。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農(nóng)產(chǎn)品為富哂大米,營養(yǎng)豐富,享譽全國。此外,尚有各種豐富多彩的小吃和具有民族風味的小菜。打糕、片糕、切糕、散狀糕、發(fā)糕、冷面,都是極具朝鮮族風格的風味小吃。這些食品的制作方法和所用炊具也很有特點。煮米飯的鐵鍋,底薄而平,上蓋隆起,狀如蒸籠,有飛邊,鐵蓋密閉,上有鐵制的拉手。用這種鍋煮米飯有一種很特殊的香味。朝鮮族的泥制淘米盆,非常有特色,底小口大,呈半笠形,平底,內(nèi)壁梯狀。做打糕的工具,是一個木槌和一個大槽子或石槽子。將蒸熟的糯米或小黃米放在槽子內(nèi),用木槌砸成糕團,切成條或塊,放上豆面,吃時蘸蜂蜜或白糖,這就是朝鮮族人民最愛吃的打糕。

      朝鮮族一直保持著民族傳統(tǒng)和習俗。如自古就喜歡穿白色衣服,素有“白衣民族”、“白衣同胞”的美稱。男子的白色上衣,倒閉襟、無扣,以布帶打結(jié)。外面配以黑色坎肩,相襯成輝、落落大方。男子白衣,常配以肥大的褲子。年輕婦女的短衣長裙,多彩艷麗,多在上衣袖口和衣襟上鑲各種顏色的綢緞邊,還用紅、紫、藍色的綢緞做飄帶,在輕風吹拂下,走起路來飄逸、瀟灑。老年婦女,喜歡穿素白色的衣裙,用白絨布包頭。兒童一般穿七彩服,上衣袖筒用七種顏色的綢緞配制而成。

      玩花園是朝鮮族的一種游戲,類似撲克牌,但比撲克牌小一半多。共計48張,上繪圖案,圖案共分三組,每組共有三四樣,圖案是各種動植物。玩牌以得分多少決定勝負。老年人及中壯年在農(nóng)閑或節(jié)日期間喜歡玩這種牌。

      伊春的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是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位于嘉蔭縣東南部的烏拉嘎是鄂倫春族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qū),有鄂倫春人約2 300多人,是伊春市鄂倫春族集中的居住地。他們世代生息、繁衍于黑龍江流域。悠久的歷史、樸素的民俗、特有的狩獵文化,以及純樸的狍皮服飾令人神往。

      狩獵 鄂倫春族世代從事狩獵生產(chǎn)。他們狩獵工具主要是槍、馬、狗,以及弓箭、扎槍等。鄂倫春族的狩獵技術(shù)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他們熟悉各種野獸的習性,并能根據(jù)其特點和活動規(guī)律采取不同的捕獵方法,其高超的狩獵技術(shù)從他們制造的兩個工具“烏力安”和狍哨便可見一斑。鄂倫春族用樺樹皮制造了一種指甲蓋大小的口哨,叫狍哨,含在嘴里時能夠模仿狍崽的叫聲,從而引來母狍,再行射殺。他們制造的烏力安(鹿犴哨)能模仿大雄犴的叫聲,從而誘殺。

      狍皮服飾 由于狩獵的生產(chǎn)特點,鄂倫春族的服飾多取自獸皮,尤以狍皮為最多。鄂倫春人用狍皮做成男女冬季長袍和夏季長袍以及靴、褲、帽、手套、被褥等。男子冬季長袍用七八張狍皮縫成,為了便于騎馬,前后襟均有開衩,開衩處和袖口鑲有薄皮,既結(jié)實,又顯美觀。這種長袍,青少年、壯年、老年均可穿用。女子冬季長袍比男袍長,大襟覆蓋腳面,左右開衩,開衩處和衣邊、袖口均繡有美麗的花紋,有古樸純厚之美。

      男女的夏季皮袍樣式同冬季相同,不同的只是選用的皮張不同,夏季做衣服用夏天的狍皮,冬季皮袍用冬天的狍皮,夏天也穿磨掉毛的冬季皮袍。

      套褲 用冬季狍皮制作,兩三張狍皮做一條褲。過去無論男女均有穿套褲的習慣,做一件套褲需一大張或兩小張狍皮,套褲無褲襠,只有兩條馬蹄形褲腿,用皮繩拴在褲帶上,穿上套褲干活不易把褲子磨壞,而且防雨隔潮。

      狍皮帽 鄂語“滅塔哈”,是用狍頭皮按狍頭原樣縫制而成,“雙耳挺然,如人生角”,不僅可以防寒,而且是狩獵時最好的偽裝。

      狍皮被 鄂語“烏魯達”,如同皮口袋,外出狩獵露宿野外,鉆進“烏魯達”,可擋風雪。

      狍皮服裝均出自婦女之手,其制作工序較為復(fù)雜,首先必須將生皮鞣成熟皮。鞣皮工具有兩種,一種是“毛丹”(帶齒的鞣皮工具),一種是不帶齒但有刃的鞣皮工具“賀得勒”。鞣皮時,將生皮涂以搗爛的狍犴,使其發(fā)酵后,將皮子頂在膝蓋上,用毛丹刮去皮板上的污垢,用賀得勒反復(fù)鞣皮子,直至鞣軟為止。鞣好皮子之后,就可根據(jù)需要剪縫制成各種服裝??p制用的線是狍筋線。狍皮服飾之上繡有樣式不同、顏色各異的圖案、花紋,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

      樺皮制品 小興安嶺到處生長著潔白的樺樹。鄂倫春族利用樺樹皮具富油脂、柔韌輕巧、隔水防潮、不易腐爛的特點,制成各種生活用具,夏天的仙人柱(過去的住所)、舟船以及各種器具,皆是樺樹皮為之,特別是樺皮容器尤為鄂倫春人所必需。這些容器有用于飲食的碗、盆、勺,有用來儲放野菜、野果、肉干和糧食的樺皮簍,有用來汲水的樺皮桶,有用來盛衣服的樺皮箱,有用來裝針線和零散物品的樺皮盒。據(jù)統(tǒng)計,樺皮器皿有幾十種。這些用途不同,形狀大小各異,樣式優(yōu)美的樺皮制是鄂倫春族也是北方漁獵民族(包括赫哲、鄂溫克等族)物質(zhì)文化的一大特點。樺皮輕便耐用,不怕?lián)舸?,不易損壞,又便于攜帶,因此非常適合北方漁獵民族的生產(chǎn)特點和生活習慣。

      搖籃 關(guān)東有三怪,其中一怪是“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鄂倫春族兒童從出生之日起直至兩歲,都是在搖籃里度過的。鄂倫春族的搖籃“歐姆凱”支架用兩塊成U形的薄木板銜接而成,長板做底幫,短板做背靠幫,銜接處呈45度角。搖籃底部釘薄木板,頭部的底用皮子或用皮繩紡織而成。搖籃幫多用紅、黑、綠等顏色繪成圖案或花紋。背面掛有各種裝飾物,如獸骨、獸角、貝殼、銅鈴、神像。孩子睡在搖籃里,平時掛在仙人柱內(nèi)母親鋪位上的橫桿上;遷徙時背于身后,騎馬而行;狩獵時掛于樹杈之上。搖籃,對于鄂倫春族撫育兒童起著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伊春市伊春
      伊春豐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伊春地區(qū)近60年氣溫與降水的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不同比例尺航磁測量數(shù)據(jù)的對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蓋區(qū)為例
      伊春市“6.26”涉爆案件處置過程
      黑龍江伊春:守著綠水青山 收獲金山銀山
      當代貴州(2018年28期)2018-09-19 06:39:06
      伊春市氣象科技服務(wù)存在的問題及改進
      認識鐘表教學反思表
      伊春市旅游形象提升策略
      多彩伊春
      大眾攝影(2014年5期)2014-07-16 20:38:38
      黑龍江省伊春市牛奶溝鉬礦地質(zhì)特征及找礦標志
      溆浦县| 蕲春县| 定兴县| 麻栗坡县| 宝丰县| 金寨县| 红安县| 裕民县| 肇源县| 农安县| 泽州县| 新源县| 河南省| 巴塘县| 榆社县| 安西县| 安化县| 兴宁市| 西城区| 德兴市| 化隆| 汪清县| 太仆寺旗| 四子王旗| 长垣县| 怀柔区| 井冈山市| 闸北区| 泸州市| 同德县| 敖汉旗| 旺苍县| 广元市| 桃源县| 庐江县| 静乐县| 舟山市| 应城市| 白山市| 荔浦县|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