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壽明
孝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靶ⅰ弊衷诩捉鹞闹芯鸵呀洺霈F,金文里它的字形上部像老人形,下從子,表示子扶老人。《尚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yǎng)厥父母。”意思是,農功既畢,始牽車牛載其所有,求易所無,遠行賈賣,用其所得珍異,孝養(yǎng)其父母?!墩f文解字》釋“孝”為“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薄靶ⅰ辈皇呛唵蔚胤铕B(yǎng)父母,孔子在回答他學生子游問孝時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人養(yǎng)其親如敬不至,那同養(yǎng)犬馬有何區(qū)別?“孝”其核心就是用敬的心來奉養(yǎng)、回報父母。古代孝道是中華民族一種傳統(tǒng)的美德。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21世紀的今天,我們是否仍要講孝道呢?答案是肯定的。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的報告中提出了“三個倡導”,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提出了二十四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結合的產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相契合,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相承接。踐行這個價值體系,從個人層面來看,要做到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必須有一定的道德素養(yǎng),而孝道正是豐富道德素養(yǎng)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項。無法想象,一個不講孝、不懂得回報的人,能對自己的親朋友善,對自己的承諾誠信,對自己的工作敬業(yè),對自己的國家熱愛!再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們知道,家庭至今仍是社會的細胞,社會、國家和諧的基礎是家庭的和諧。今天我國已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如何解決養(yǎng)老問題是重要的社會問題,黨和政府極其重視。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是以家庭養(yǎng)老為主要的養(yǎng)老模式,而家庭養(yǎng)老的思想基礎就是傳統(tǒng)的孝道。孝是家庭和睦的紐帶,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不講孝道,家庭難得和諧;而家庭多不和諧,哪來社會、國家的和諧?所以說我們今天還必須講孝道。
當然,我們今天的孝道絕不能原封不動從古代照搬過來。由于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總是利用孝道來鼓吹忠君、順從,因此傳統(tǒng)孝道也被蒙上了一層塵埃,如愚孝、偽孝,如“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等。五四運動批判“吃人的禮教”,提倡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旗幟鮮明地反對愚忠、愚孝,這完全應該,但在批愚孝時連孝道、孝行全盤否定,就顯得偏頗了。后來又是長期“左”的影響,特別是在大革文化命的十年中,以孝為本的人倫幾乎被踐踏得不成樣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拜物教的影響更使家庭成員間的感情又一次受到強烈沖擊,子女與父母間關系疏離,有對老人感情淡漠者,有為爭家產而與父母反目成仇者,甚至有為不滿嚴格管教而弒其母者!這種種孝道式微的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我們認為,古代孝道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之一,盡管在長期的傳承中被蒙上了一些塵埃,有些糟粕,但它對健全公民人格、和諧家庭、和諧社會,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潑洗澡水時千萬不能連孩子一起倒掉!我們要對傳統(tǒng)孝道進行科學分析,不能采取全盤接受或者全盤拋棄的絕對主義態(tài)度。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而建立起當代的新孝道。
現代社會的新孝道應該有哪些內容呢?我覺得它至少應包括:敬親尊長,當然這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敬、尊,不是愚孝,還應如孔子所說“事父母幾諫”,即對父母的缺點能婉言規(guī)勸;在禮儀上也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敬、尊習慣,如與父母說話要態(tài)度和藹、語氣溫柔;若和父母同居當“出必告、反則面”,不與父母同住當“?;丶铱纯础钡?。贍養(yǎng)雙親,這不僅僅給多少錢的問題,而是應懷著感恩之情、帶著敬意來奉養(yǎng);絕不當“啃老族”,也不可因自認給父母較多的錢而頤指氣使。孝親須與忠于民族大義結合,這同《孝經》里將“孝親”與“忠君”合二為一不同,如為了國家、民族利益而犧牲,也應視為“孝”。除此之外,新孝道一定還有許多內容。這確實是個值得我們好好研究的問題。 (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