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會市圖書館 萬美瓊
2007年3月,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央文明辦、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yè)部、國家人口計生委聯(lián)合發(fā)出了《關于印發(fā)〈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求,在行政村建立的、能提供實用的書報刊、電子音像制品和相應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場所,是由政府統(tǒng)一規(guī)劃并組織實施、深受農民群眾歡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和基礎工程,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切實解決了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等問題,不斷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求知致富愿望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農家書屋建設是我市深入實施貫徹的文化惠農工程,我市自2007年實施該工程以來,市委、市政府對農家書屋工作高度重視,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配套資金,并將工作任務納入各鎮(zhèn)(街道)黨政領導班子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政績考核內容,為順利推進工程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到目前為止我市累計共投入建設資金約50多萬元,在大沙、地豆、江谷等13個鄉(xiāng)鎮(zhèn)“黨員活動室”、“科技書屋”或“農村文化活動室”配齊圖書、書架、閱覽臺椅、辦公電腦(桌)、制度牌匾、借書證、借閱登記本、藏書章等4類16種設施設備,到目前為止,我市在13個鎮(zhèn)(街道)和村委建立農家書屋共134間,覆蓋率達100%,其中由廣東省新聞出版局扶持建設的112間,我市自行建設的22間,每間農家書屋面積30平方米以上,配置適合農民閱讀的圖書1500冊,電子音像制品45種(張)。
農家書屋是農村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農村十里文化圈”的重要保證。我市農家書屋建成后重中之重的工作是管理服務。在市圖書館管理人員的指導下,我市農家書屋管理員從管理和服務兩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建立農家書屋專門檔案,對農家書屋的設備清單、圖書目錄、責任書、借閱日志等有關資料進行了歸檔,加強對書屋設施設備的保管;另一方面積極向農民群眾宣傳農家書屋的作用和圖書,發(fā)動學校師生、農民群眾前來借閱,并結合農村黨員學習會議、群眾大會等工作契機,把黨員、群眾吸引到農家書屋來,讓他們在這里讀書討論、共商生產發(fā)展、村務建設等大事,讓農家書屋成為黨員、群眾生活的一部分,逐步發(fā)揮農家書屋在他們生產、生活、學習中的作用,將農家書屋建成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我市農家書屋除了為農民群眾提供書刊借閱外,還定期開展一些讀書活動,包括電影播放、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2012年,在全國優(yōu)秀農家書屋評比中,我市羅源鎮(zhèn)的鐵坑農家書屋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農家書屋示范點。2011年11月,廣東省新聞出版局農家書屋工程檢查組到我市檢查驗收,對我市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目前,雖然通過近6年的建設發(fā)展,我市農家書屋建設已初成規(guī)模,配套管理已臻于完善,但對于書屋在建設管理及使用上還存在不少問題。
我市書屋大多建在村委會辦公區(qū)、文化活動中心和祠堂,書屋管理人員也主要包括村委會人員、村長和農民,基本上沒有配備專職管理員,且多數(shù)管理員的工作都是義務性的,缺乏一定的有償服務保障和有效獎懲激勵機制,加之農村專業(yè)圖書人員偏少,管理知識匱乏,無法保證書屋的正常開放和持續(xù)運轉,同時,農村缺少對圖書的推薦宣傳,讀書閱讀活動單一,農民參與書屋建設的積極性不高。以上現(xiàn)狀,亟待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我市大多數(shù)的行政村基礎條件薄弱,書屋面積小,環(huán)境差,設施少。且書屋的圖書都是統(tǒng)一由省配套過來的,書屋圖書數(shù)量有限,而且普遍存在種類少,復本多的現(xiàn)象,沒有為書屋訂閱專用報刊雜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村家的閱讀興趣。
我們調查了解到,當前光顧書屋的群體主要分三類:即老年人、中青年人和學生群體,其中,中青年人群體一般極易滿足電視、棋牌等其它娛樂活動,對看書興趣不高;學生群體對當前學校知識比較偏重,少兒類書籍容易受歡迎,但這類書籍較少。特別是由于村民讀者對信息的需求意識、利用程度參差不齊,所以各地書屋遭到冷熱不勻的境遇。這是因為一方面部分農民還沒有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閑暇時間大都通過聊天、打牌、看電視打發(fā)時間,另一方面書屋也缺乏對讀者信息素養(yǎng)的培訓和指導。
通過舉辦管理員培訓班等形式,大力加強管理員教育培訓,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服務能力。我市為了提高農家書屋管理員的業(yè)務知識,提升服務水平,由四會市圖書館承擔業(yè)務輔導和培訓工作。其中成效顯著的有:2010年,舉辦了“四會市第一期農家書屋管理員業(yè)務培訓學習”,邀請了肇慶市圖書館館長范雪梅為全市60間農家書屋的管理員進行授課,76名農家書屋管理員參加了學習。2011年,舉辦了“四會市第二期農家書屋管理員業(yè)務培訓學習”,四會市圖書館館長周曉華為全市90名農家書屋管理員進行授課。在業(yè)務輔導方面,近年,我館派出6名業(yè)務骨干多次到城中街道白沙村、貞山街道獨崗社區(qū)、大沙鎮(zhèn)陳沖村下羅村民小組、龍甫鎮(zhèn)龍頭村委大寨村、逕口鎮(zhèn)上觀村、地豆鎮(zhèn)赤草崀村等農家書屋開展業(yè)務輔導工作,輔導內容包括圖書編目、分類上架、圖書借閱、咨詢登記、活動開展等。通過開展輔導和培訓工作,使農家書屋管理人員掌握了基本的業(yè)務知識,服務工作得到規(guī)范開展。
致富信息、農業(yè)知識、娛樂休閑、法律知識、教育衛(wèi)生知識分別位居農民讀者最需要信息的前五位。結合實際,關注未來,不斷完善書屋圖書結構,多選擇符合當?shù)禺a業(yè)發(fā)展特色的書籍。如我市是柑桔玉器之鄉(xiāng),在選購圖書及數(shù)字資源方面可側重在這兩方面。一方面依托市圖書館,將農家書屋和市圖書館聯(lián)動運行,把農家書屋作為市圖書館的分館,將農家書屋的圖書作為館藏圖書進行管理,組織圖書流動車將館藏圖書、其他書屋圖書定期調換到農家書屋,形成一條定期補充、更新、交流圖書的暢通渠道,使農民群眾始終有新書可看。如四會市圖書館利用流動書香車,在2013年,將威整西坑、羅源石寨、下茆高崀村、江谷黎寨等6間農家書屋的圖書進行了調換,這一舉動受到農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另一方面嘗試建立社會捐助平臺,為農家書屋提供資源保障。目前市館利用社會的捐贈力量,積極開展送書下鄉(xiāng)服務,縣級市圖書館的購書經費有限,從2009年一直以來,我市圖書館受到熱心人士宋偉文先生的資助,每年資助圖書2500冊左右,市館利用這些圖書定期流動到農家書屋,為農家書屋注入新的血脈。
依托農家書屋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與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讀書活動,引導村民到農家書屋讀書用書,增強農家書屋的吸引力,努力培養(yǎng)農民群眾閱讀興趣。為了吸引更多的村民走進書屋,利用書屋,四會市圖書館聯(lián)合農家書屋定期開展一些讀書活動,包括電影播放、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與此同時,四會圖書館為了積極配合開展農家書屋活動,還招聘了75名熱愛圖書館工作,熱心公益事業(yè)志愿者,輪流開展以網絡知識培訓、心理健康輔導,志愿者講書會、農業(yè)知識講座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xiāng)服務活動,一心一意為廣大村民服務,傾情竭力為新農村建設使勁,這對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促進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和農民文化“軟實力”建設提升,發(fā)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農家書屋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也是一項農村基層群眾文化管理探索性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刻感到: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管理、維護和使用四個方面,建設好是前提,管理好是關鍵,維護好是重點,使用好是目的。管理好、發(fā)展好農家書屋,對于推動新時期新農村全民素質的提高,加快農村科技致富達小康,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實現(xiàn)農村經濟又快又好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1]陳韓玲.潮州市農家書屋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1(11).
[2]石傳萍.從劍河縣農家書屋現(xiàn)狀,談談縣級公共圖書館在農家書屋建設中的保障作用[J].貴圖學刊,2011(1).
[3]李永祥.農家書屋現(xiàn)狀的幾點思考[DB/OL].中國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