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徽 金長寶/文
“西施舌”是沿海食品文蜊的一個品種,屬軟體動物,雙殼貝類。它肉質(zhì)軟嫩,汆、炒、拌、燉皆宜,其鮮美的味道令人難忘。20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郁達夫在福建時,亦稱贊長樂“西施舌”是閩菜中最佳的一種神品。
去年,我去福建旅游,在長樂漳巷的一家餐館里,品味了一道正宗的“西施舌”。那天,在餐館落座,與朋友點菜,什么八閩肉燕、瓜櫻梅魚、炒西施舌、豆腐杏仁、椒鹽燒雞和佛跳墻,擺上了滿滿一桌。等到上炒西施舌時,真是讓人“眼明心亮”。因為大家齊刷刷地把眼光投向炒西施舌。那肉肌似雪,雪白透紅,鮮嫩柔韌,味極鮮美。小小的“舌頭”,無瑕而溫濕,就這么在碟碗中鋪開來。
這道福建名菜,以“西施舌”為主料,配冬筍、水發(fā)香菇、芥菜葉柄等。首先將每只西施舌肉用刀尖片成連接著的兩片,裙破開與紐一并去沙洗凈。芥菜葉柄洗凈,切成邊長菱角形片,香菇切成小片,蔥白切馬蹄片,冬筍切成薄片,一旁備用。味精、白醬油、紹酒、雞湯、濕淀粉要拌勻,調(diào)成鹵汁備用。
烹飪時,要將西施舌肉放入六成熱的水鍋中氽一下,撈起瀝干,然后旺火上舀入熟豬油燒熱輕炒,接著放入冬筍片、蔥片、芥菜片,顛炒幾下,裝進盤中墊底。最后用熟豬油少許燒熱,倒入鹵汁燒黏,放進氽好的西施舌肉,顛炒幾下,迅速起鍋裝在冬筍等料上,淋上芝麻油少許即成。
香菇烏黑,冬筍微黃,芥菜碧綠,西施舌雪白,好一派賞心悅目。吃來,好個脆嫩甜爽。食客在吮吸中得到快樂,其中的鮮味又能讓人無比滿足。
席間,有服務(wù)生講述了西施舌的凄美傳說。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憑借西施的美人計滅掉吳國后,越王夫人惟恐西施紅顏禍水,使越重蹈吳的覆轍,暗中派人騙出西施,夜晚將石頭綁在西施身上,將她沉入大海。從此,便生出一種軟體動物。風平浪靜之時,它會張開美麗的外殼,吐出白嫩的肉,像舌頭在訴說冤情。
此時,服務(wù)生以精美紙板的正反面,向我們展示了兩首古詩。第一首是:“吳王無處可招魂,惟有西施舌尚存。曾共君王醉長夜,至今猶得奉芳尊。”第二首是:“海上凡魚不識名,百千生命一杯羹,無端更號西施舌,重與兒童起妄情?!彼⑿χf,這“西施舌”之名到底是好是壞呢,還是讓舌頭自己來說話吧!
聽了服務(wù)生頗富意味的話,覺得這菜吃得好有文化。西施舌很嫩,吃在嘴里有點兒發(fā)飄。入口有彈勁,恍惚間覺得有一種種神秘在口里泛濫。